“我的身体里住了很多个人”:什么是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文 / 中国医药报健康
2021-08-29 00:17

本文字数3800+|阅读预计需要10min

事实上,Chloe会以全然不同的身份和状态生活:有时候是24-27岁的Sally,她会照顾和安慰惊恐发作的Chloe;有时候是年龄不详的Nina,她承受了大部分的性创伤,善于为他人提出建议。

有时候性别也会出现变化——变成24岁的男性人格Jake,他喜欢享受当下的生活,热爱音乐;也有可能成为40多岁的Gregory,他患有厌食症,也不喜欢音乐......而她并不是在表演。

这些不同的人格在她的生活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比如:22岁的Chloe是她的主人格,她最常出现,也负责协调其他人格;19岁的Kyle承担主要保护者的角色,它守护着人格系统内部和外部世界的安全。

通常情况下,寻求医生和咨询师帮助的是主人格(host)。主人格往往会试图整合自己的身份碎片,却发现力不从心。一般来说,主人格出现得较晚,很少是患者原本的人格(Putnam, 1992)。

不同的分身可能有不同的性别、性取向、截然不同的喜好和生活习惯。从一种人格到另一种人格到转变过程称为切换(switch),通常切换是瞬间完成的。人格在切换的同时会发生一些躯体方面的变化,包括姿态、面部表情、脸上皱纹的模式等,甚至可能出现残疾。在一项较早的研究中,37%的患者发生了优势手(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起主要作用的手)的改变(Putnam et al., 1986)。

一些研究提出了支持性的证据:

一些个案研究发现, 患者的不同人格对情绪词有着不同的生理反应,包括皮肤电反应和脑电波等。用现代化的功能性核磁成像(fMRI)也可以发现,大脑的功能在患者从一种人格切换到另一种人格的时候发生了变化。此后的一系列研究证实, 每个分身都有自己独特的生理心理特征

1. 环境因素——极端的创伤

这不难理解:一个小孩子生活在极端痛苦的环境中,因为太小而不会逃跑、不懂得报警求助。尽管那种痛苦难以忍受,但ta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不正常的或错误的。Ta只有一件事情可以做,那就是躲进一个虚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ta会成为另外一个人,从而暂时减轻躯体和情感上的痛苦。一旦发现这种方法有效,ta就会不停地寻求这种躲避方式。

2. 心理因素——易受暗示性

易受暗示性(suggestibility)就像身高、体重一样,是一种在人群中成正态分布的人格特质。有些人比其他人容易受暗示得多,有些人则很不容易受暗示。

易受暗示的人更容易把分离作为一种应对严重创伤的防御机制。当创伤难以忍受的时候,个体原本的身份便分裂为多个身份。

3. 生理因素

研究表明,有特定神经问题的患者,特别是癫痫患者,往往会体验到更多的分离性症状;脑外伤及其造成的脑组织损伤也有可能导致失忆或其他类型的分离体验。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干预和治疗

1. 个体咨询

咨询师需要有技巧地、缓慢地帮助来访者想象并重新体验创伤的各个方面,直到它变成过去的一次可怕记忆而不是正在发生的事件,从而使来访者获得稳定的、持续的控制感。

2. 家庭咨询

3. 团体咨询

4. 药物

5. 临床催眠

由于创伤性记忆是无意识的,所以来访者和咨询师都对这些经历了解不足,直到它们在咨询过程中逐渐浮现出来。而催眠常用于探索这些无意识记忆,并让来访者与咨询师能观察到各个分身。因为分离的过程和催眠的过程十分相似,所以催眠被认为是了解创伤性记忆的有效途径(Keane et al., 2011)。

2019年9月,Chloe的主人格和性保护人格Nina发生了融合,有了新的主人格Nin。在经历了生理和心理上的重大变化,新身份带来的认同困扰后,Nin开始了她的新生活并与爱人订婚。

但不管是Chloe还是Nin,通过持续发声带来一些改变——鼓励患者并消除污名,都是她一直在做的事情。

希望我们的声音也能带来一些微小但重要的改变。

编译:毛毛

校对:Cindy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Washington, D.C.: Author.Lieb R, Miche M, Gloster AT.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 Retrived from: https://www.sane.org/information-stories/facts-and-guides/dissociative-identity-disorder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 Retrieved from: https://aamft.org/Consumer_Updates/Dissociative_Identity_Disorder.aspx

让改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