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对自卑感的诠释,让人耳目一新

文 / 文化之己见
2021-08-25 12:22

《自卑与超越》中,作者阿德勒对自卑的诠释让人耳目一新。他说,自卑感是一个基础概念,它不是一个贬义词,也不是一种不好的心态,而是一个中性词。

我们自卑是很正常的,整个人类社会就是因为有着自卑,才不断进步的,个人也不例外。正是因为我们对自身现状不满,才会要求自己好上加好。

比如:看到朋友变得富有,自己也制定目标,今年买车,明年买房,大后年结婚。一心想着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这是为什么呢?

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得出,我们人类的内心有两种情感:一种是自卑感,一种是优越感。

我们在《这不是你的错》这本书中,学习了只有遭受过童年虐待创伤的人,内心可能会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可在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中,他说自卑人人有,它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不必觉得尴尬与丢脸。

对于安静、顺从、内敛,与世无争,天生有缺陷的人有自卑心理,谁都可以理解,可对于生活中那些举止傲慢的人;说话时手舞足蹈、表情丰富的人;盛气凌人、异常强势的人,也说有自卑感,我们有点难以理解。可阿德勒说,这些人更自卑,甚至是懦弱的。

对于这个事实,阿德勒用三个儿童第一次被带到动物园玩的事例来说明。

当孩子们面对关在笼子里的狮子时,一个孩子立马让母亲带他回家;另一个孩子内心胆怯,可嘴上却说,他不怕;第三个孩子很胆大的样子,向狮子要吐口水。

其实,三个孩子都对狮子心存恐惧,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他们在狮子面前都处于心虚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自卑感”。

这就像自负、傲慢、强势的人一样,他们内心自卑的原因就是,深怕别人小看他们,自信是装出来的。比如,他们常常这样想问题:

“周围的人都小看我,我一定要展现一下自己,让他们看得起我。”

再比如,“一个人怕别人觉得自己个子矮,于是总是踮着脚走路。”

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许“自卑情结”,因为,我们经常能够发现自己所处的位置是有待改进的。因为自卑感会让一个人感到焦虑,因此,我们需要优越感来补偿自己的情绪。

优越感就是我们生活奋斗的目标,是我们一生努力的方向,跟自卑感密切相关。比如:

一个人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医生,而有一些医生在童年时期曾亲眼见过亲人的死亡,这种不安全感带来的自卑,促使他们将保护他人的生命作为自己今后发展的方向。

每个人的自卑感不同,自然他实现目标的办法也有所不同。我们采取怎样的办法弥补自卑感,实现优越感,就体现了我们的人生态度。

比如:有的人因为缺钱的自卑情结,为了挣钱不择手段;有人童年因为有被冷落的自卑情结,长大后就报复社会,让别人怕他。

这些都是不正确的降低自卑感追求优越感的方法。我们不能因为过度焦虑而采取错误的办法,让自卑情结导致自闭、犯罪等等问题。

阿德勒认为,生活的乐趣主要是来自对未来的不确定,如果我们可以确定每件事的发展,那么,也就没有了战胜困难的愉悦,也没有了我们独立面对困难的勇气。

人类之所以有大量的改进、发明创造,就是因为有着自卑,个人也一样。正是因为自卑,才有了我们采取行动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