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孩子也挨骂甚至还挨打,为什么心理问题没有这么多?
作者:白芥子
来源 | 积木育儿(ID:jingguanyuer)
暴力打骂孩子,只会让孩子感到不安,恐惧,做个情绪稳定的父母,教育孩子时记得好好说话。
——婷婷老师说
01
前段时间有条热搜,把我看呆了。
媒体报道新出的家庭教育法草案,“家庭教育不得有任何形式家庭暴力”。
这还只是草案。
没想到评论下面几乎清一色的反对声音:
这画风很熟悉,不久前也有条新闻几乎一模一样:
然而,网友们却出奇一致地表示不理解:
我不知道这些网友到底有没有孩子。
我家儿子曾经也有过这样一位爱打学生手心的老师。
学生但凡犯个什么错就要打。
作业完成得不好或者粗心忘了带什么资料,就要站到教室门口“以示惩戒”。
这还不算完。老师还会拍了被惩罚孩子的照片,发到家长群里“示众”。
没错,打骂跟羞辱向来都是同时出现的。
我问过我家儿子:打过你吗?
他摇头,但是脸上神色紧张。
他很怕那个老师。
每当其他同学被惩罚,他的内心同时也承受着极大的煎熬。因为他不知道那个惩罚会不会降临到自己身上,以及何时会降临到自己身上。为此,他不得不努力满足那个老师的一切隐形规则,并长时间内内心得不到安宁。
后来,那位老师被投诉,调离了岗位。但是显然,这样的教育方式并没有真正消停。
提到育儿,许多父母们至今还只会打骂这一招。
甚至好长时间以来,都有一个声音,说要把戒尺还给老师。
如果一个大孩子打骂一个小孩子,我们会说,那叫欺负。
但是当一个大人去打骂一个孩子,我们却说,那是教育。
我没有想到,社会如今这么进步了,但是教育观念上却在倒退。
明明时代一直在进步,科技也越来越发达,为何我们的教育就不能追求更文明的方式?
02
有一种相当有代表的声音说:我们当年不也是打骂教育长大的,现在不也好好的,也没见有啥心理问题,现在的孩子怎么就这么娇气了?
这样的声音还不少。
那我们就先看一看,过去那些挨打挨骂长大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我有个表妹,是那种特别调皮爱动的孩子。为了教她听话,阿姨不记得抽断过多少根棍子。
我曾偷偷问她疼不疼,她使劲点头。问她为什么挨打,打了哪里?她答,“不知道。”
阿姨不仅打她,嘴上也不客气。有一次,表妹到我家玩儿,看到一本故事书,想要借了看。还没等我开口,阿姨就在旁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来了句:她就不是看书的料!
我看得到表妹嘴角抽动了一下。但很快,她就大大咧咧笑开了,没心没肺地嘟囔两句:我就随便说说,我才不喜欢看!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再次见到表妹,她已结过婚又离异。生有一个女儿,但大部分时间都是丢给孩子奶奶。
最让我惊讶的是她外貌上的变化。她的身体像她的生活一样失了控,一直在往横了长。曾经精致漂亮的五官几乎挤变形了。不是一般的胖。
她说,心情不好就想吃。工作也总是做不长久。不知道自己能干啥。当大家对她的现状表达关心时,她多半会满不在乎来一句:
我就这个命。
我能从表妹身上闻到很浓的无助感,以及不易觉察的无价值感跟羞耻。她的言行无不在表达:我是不好的,本就该遭受现在这种下场。
而这份无助与羞耻感的种子,早在阿姨一次次打骂和羞辱她之时就种下了。
03
我还认识一位男士,也是从小被父母打骂着过来的,但如今却事业小有成就。
因此,他最常跟人说的话是:我一点儿不记恨我爸妈。我甚至感激他们曾经对我的责打!
外在看起来,他的确拥有一定的俗世成绩。但他的严厉也给身边人带去了极大的困扰。
他很蛮横,专制,无法接受反对的声音。容易情绪焦躁,且尖酸刻薄。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的事业发展。
他所有外在的那些所谓强大和成功,背后都是恐惧和脆弱。
不仅如此。他如今又沿用自己父母的方式,采用暴力方式去养育自己的孩子。
每次打骂的当下,孩子也能听话一些。但是管不了几天,又得接着打。并且还得是更狠地打。
一个曾经挨打挨骂长大的人,为何能够再对自己的孩子下得了手?这样干的时候,他其实做了下面这一连串的事:
第一,他要杜绝回忆起自己当初承受的惧怕、委屈以及愤怒。
第二,他要学会否认,打人是不痛的,我看不到孩子的痛苦。
第三,他向孩子传达了一种价值观:拳头是最厉害的武器。从心理学上讲,这是向暴力认同,向施虐者认同。
第四,也是最要命的,即这样频繁打孩子,只会把孩子打皮了(他家孩子目前看就是这状态)。因为父母打孩子都没有羞耻感,孩子也就学会了;当他们做错事的时候,也不会有羞愧感与反思。
04
当然,并非所有的打骂,都造成了即时的、明显的影响。这估计也是挨过打骂的人,为何不以为意的原因。
有的影响,需要很多很多年才能够看得出来。
譬如我的邻居小雪。她小时候,爸爸不仅打她,还禁止她哭。
家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规条,不许不懂礼貌,不许看电视,不许做任何不合大人心意的事。
一个个“不许”“不应该”“你哭什么哭”,在年幼的孩子心上上了一道又一道锁,最终锁住了她的生命力。
后来倒也是看似平安地长大了。学习成绩也还不错。上了大学,找到了一份还算稳定的工作。
直到嫁人。
那个老公,动辄对她暴力相向。
实在过不下去了,俩人离了婚,孩子归小雪。
小雪为了谋生,不得不把孩子寄放在自己父母身边。
于是,当初那个整日对女儿暴力相向的父亲,如今继续对自己的外孙大呼小叫……
也有的影响,孩子自己能够一定程度上疗愈。
譬如我童年也曾被父亲时不时打骂。
但是每次打骂完,转过身,我撒开脚丫子跑向我的同伴,跑向大自然,被父母责打带来的恐惧感跟损伤,很快就能够得到疗愈。
成年后,我发誓不要做我父母那样的人。
好长时间,我都以为我办到了。
直到我有了孩子才发现,不管我如何克制,却总会在面对孩子的一些行为问题时暴跳如雷,失控到连自己都害怕。
试图克服这种隐蔽却可怕的影响,是我后来走上心理学道路的重要原因。
家庭治疗师刘说:你觉得不像自己的父母,是因为你太年轻,还没机会像他们。
深以为然。
05
我承认,此刻在我们身边一定有大量成年人,童年挨过打、挨过骂。
看起来,曾经的打骂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也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是,这个看起来的没影响,不代表打骂就是好的,对的,应当的。
它多半只代表你很幸运。
因为你不必像现在的小孩,每日活在父母的目光注视下;不至于整日的生活就是辗转在各个兴趣班,没有同伴,没有兄弟姐妹,没有游戏,没有可供撒野的去处;更不至于一旦父母打骂起来,连个能来拦着的七大姑八大姨都没有。
现在大多数孩子体验到的这种窒息感,跟我们当初的成长环境,完全是两码事。
也有家长会问,如果不打骂孩子,那该怎么管教孩子?有的孩子真的特别不听话,不打不能行啊。
那我们说说孙悟空的例子吧。
孙悟空难以驯服吧?他不听话到“反了天”的程度。如来佛祖是怎样“管教”孙悟空的呢?佛祖主要做了以下事:
第一,划定一个界限。就像现实中父母给孩子立规矩,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请注意,规矩不能多。就像一个人在走路,周围被各种路标包围,与没有路标的效果是一样的。孩子只能不停的挑战规则,东突西闯四下里尝试哪里是真正的界限。)
第二,约定事情做不到的后果。对猴子来说,做不到就得要接受佛祖给出的修行历练任务。
第三,按照约定的方式去及时惩罚,将猴子压到五行山下。
请注意:从始至终,如来佛祖把猴子压在山下,都是因为孙悟空做错了事情,不是因为佛祖恼羞成怒。
为什么要压五百年?这代表一段漫长的时光。每个个体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真正接受和适应规则规范。这也意味着父母绝对不要妄想“一招致胜”的育儿法宝。你需要耐心并且反复地去跟孩子讲解、传递规则规以及等系列育儿观念。
再通俗点解释这一套育儿法则,那就是:1、清晰地给孩子立规则;2、让规则去管孩子,而不是用父母的情绪去操控孩子。3、耐心耐心再耐心。
现实中,很多父母打骂孩子,并不是因为孩子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主要是因为他们心里不爽。
孩子犯同样的错,纯粹依照父母的心情不同而用不同方式对待,以至于孩子完全找不到规律,无法真正建立起规则体系,更别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了。
每次父母暴跳如雷,孩子都只会陷入应激创伤的状态,完全丧失了思考能力。
父母所谓的“打骂”让孩子变“老实”,不过是孩子瞬间恐惧到僵死罢了。
写到这里,其实很心塞。
我特别想建议那些把打骂孩子当做唯一教育方式的父母,抬起头,去看看别人家的家长。
不知道你认识不认识这样的家长。他们根本不怎样管孩子,孩子就很自觉,表现就很棒。
对比一下,为何你天天管孩子,家里却天天鸡飞狗跳,甚至你给出的一个超级简单的目标和指令,孩子都很难达成?
答案很简单:好的关系自带约束力。紧张的亲子关系里,你的每次“管教”都只会起反作用,加深彼此的对抗和敌意。
最后,请一定记得,反复的打骂只会带给孩子无力、绝望和羞耻感。
一个小小孩存活在这个世上,要想表现良好,首先要感觉良好。而一个感觉良好的孩子,一定是父母帮助他们建构起了必要的自我价值跟掌控感。
所以,请迷茫的、除了打骂不知道如何管教孩子的父母,日常生活中多帮孩子确定以下内容:
父母的爱是稳定的,我是好的,有能力的,我的世界是可控的。
我确信,我有力量照管好自己的人生。
我清楚,前行的路上,我会获得成功,也会遭遇失败。
但无论荣光的时刻,还是落魄的时候,都有一份守望和支持在身后。
掌门1对1,用心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