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掰那点儿事儿|没有“精神健康”的“健康”不是真正“健康”吗?

文 / 圣安洪磊
2017-07-14 11:04

没有“精神健康”的“健康”不是真正的“健康”吗?

倡导精神健康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历来也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快乐,本来就是精神层面的感受,而健康,又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健康”已是世界共识。可不,美好祝愿“健康、快乐、发财”的一半是精神层面的,而且,还是排在前面的!

说到精神健康,各位看客或许疑惑,这精神和心理是一回事儿还是不一样的?延伸到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呢?让我来跟大家掰一掰这几个概念吧。

掰掰那点儿事儿|没有“精神健康”的“健康”不是真正“健康”吗?

精神健康和心理健康,又叫精神卫生,是同样的意思,所以可以通用或根据使用习惯选择使用,在英文中也是同一个词汇:mental health。对精神健康(心理健康)有多个不同的定义,如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给出的定义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在人际交往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定义是“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但不是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 尽管有所不同,核心含义却是类似的,有两层意思:

一是无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心理疾病包括各种心理与行为异常的情形;

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即能够维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主动减少问题行为和解决心理困扰。

掰掰那点儿事儿|没有“精神健康”的“健康”不是真正“健康”吗?

掰掰那点儿事儿|没有“精神健康”的“健康”不是真正“健康”吗?

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显然,精神病学研究的是病理心理,是精神障碍;心理学研究的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但应用心理学领域有一个分支叫做临床心理学,是连接精神病学的桥梁。我们知道,“临床”是一个医学概念,既然叫做临床心理学,就是偏向异常心理问题的研究,这就向病理心理过渡了。

掰掰那点儿事儿|没有“精神健康”的“健康”不是真正“健康”吗?

掰掰那点儿事儿|没有“精神健康”的“健康”不是真正“健康”吗?

从事精神障碍研究和医疗的是精神科医生(psychiatrist),属于医学类,毕业于医学院校,首先是医生,有行医执照,有处方权能够开药,然后经过专门训练才成为精神科医生。所从事的是精神医学,从狭义的精神病学,到广义的精神健康/精神卫生,就是从治病,到防病,到提升精神健康水平。

从事心理学领域实践、教学和研究的是心理学家(psychologist),不是医学类,不需要医学训练也不需要医师执照。

心理咨询师(psychological consultant)是运用所学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他们不一定是心理学专业的,也可以是教育专业或者医疗专业,但必须经过心理咨询的专业培训,具备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书,才能从事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分一级、二级、三级共3个等级。心理咨询可以在各种机构和场所进行,如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等。

要介绍心理治疗师,先从心理治疗说起。简单说来,心理治疗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由专业人员有计划地实施治疗疾病的技术。显然,心理治心理咨询的不同之处,在于心理治疗是主要是“治疗疾病”的,是有计划实施,需要相对比较多的时间;心理咨询是解除一般心理困扰的,可以一次或数次,需要时间相对比较少。从事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称为心理治疗师(psychotherapist),他们可以是经过专门心理治疗方法训练的心理学专业人员或精神科医生。我国法律规定,心理治疗是一种医疗行为,必须在医疗机构或专门的心理治疗机构中进行,由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心理治疗师需要获得技师类的心理治疗专业职称资格才能执业。

掰掰那点儿事儿|没有“精神健康”的“健康”不是真正“健康”吗?

那如果延伸到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呢?今天,让我们来继续掰一掰精神健康的那点儿事儿吧!

1

精神障碍(包括精神疾病)≈心理障碍

精神障碍,是一种医学诊断,在国际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称为“精神与行为障碍”,指各种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所致的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的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改变的异常现象。英文叫做mental and behavioural disorders。国际通用的精神障碍分十大类,含四百多种诊断。见下表。

十大类精神障碍

一、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包括:

◆阿尔采末氏病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

◆见于在它处归类的其它疾病的痴呆

◆未特定的痴呆

◆器质性遗忘综合征、非酒和其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

◆谵妄,非酒和其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

◆脑损害和功能紊乱以及躯体疾病所致的其它精神障碍

◆脑疾病、损害和功能紊乱所致的人格和行为障碍

二、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三、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包括:

◆精神分裂症

◆分裂型障碍

◆持久的妄想性障碍

◆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

◆感应性妄想性障碍

◆分裂情感性障碍

四、心境[情感]障碍,包括:

◆躁狂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

◆复发性抑郁障碍

◆持续性心境[情感]障碍

五、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包括:

◆恐怖性焦虑障碍

◆其它焦虑障碍

◆强迫性障碍

◆严重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

◆分离(转换)性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其它神经症性障碍

六、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包括:

◆进食障碍,如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厌食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非器质性障碍或疾病引起的性功能障碍

◆产褥期伴发的精神及行为障碍,无法在它处归类

◆在它处分类的障碍及疾病伴有的心理及行为因素

◆非依赖性物质滥用

◆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未特定的行为综合征

七、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包括:

◆特异性人格障碍

◆混合型及其它人格障碍

◆持久的人格改变其它疾病所致

◆习惯与冲动障碍

◆性身份障碍

◆性偏好障碍

◆与性发育和性取向有关的心理及行为障碍

八、精神发育迟滞

九、心理发育障碍,包括:

◆特定性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

◆特定性学校技能发育障碍

◆特定性运动功能发育障碍

◆混合性特定发育障碍

◆弥漫性发育障碍

◆其它心理发育障碍

◆未特定性心理发育障碍

十、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包括

◆多动性障碍(多动症)

◆品行障碍

◆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

◆特发于童年与少年期的社会功能障碍

◆抽动障碍

◆通常起病于童年和少年期其他障碍

其中常见如恐惧症、抑郁症,隐蔽如异装癖、恋物癖,严重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精神疾病,一般仅指符合诊断标准的精神障碍,而未包括行为障碍。

掰掰那点儿事儿|没有“精神健康”的“健康”不是真正“健康”吗?

心理障碍,并非医学名词,泛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异常行为方式,是一个人表现为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的后果对本人和社会都是不适应的。当心理活动异常的程度达到医学诊断标准,我们就称之为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强调是这类心理异常的临床表现或症状,不把它们当做疾病看待。此外,使用心理障碍一词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能减轻社会的歧视。

掰掰那点儿事儿|没有“精神健康”的“健康”不是真正“健康”吗?

天津圣安医院洪磊说,由此可见,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两者都是指偏离常态,造成困扰的精神活动状态。精神障碍更多从医学角度去定义,去理解,去指导干预和治疗,是医学诊断;而心理障碍,更多地从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角度去定义,去描述其表现和症状。

掰掰那点儿事儿|没有“精神健康”的“健康”不是真正“健康”吗?

那,心理疾病呢?根本就没这一说。本来叫心理障碍,就是为了试图避免从医学的角度去定义、去诊断。而疾病,恰恰是一个医学概念。既然喜欢从医学角度去理解,那就还是叫做精神障碍或者精神疾病吧。

2

精神健康(心理健康)到精神疾病是一个连续谱

中间没有截然分割的“三八线”

掰掰那点儿事儿|没有“精神健康”的“健康”不是真正“健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