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这一术语更名,有没有影响?

文 / 白衣天使方大头
2021-04-23 09:16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有学者研究了1990-2010年间中国精神分裂症情况,仅20年间,中国精神分裂症的总人数由309万升至715万,翻了一番。全球大约每一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该病。

对于“精神分裂症”这个词,有些人会误以为是“人格分裂”。不仅陌生人对它产生误解,近年来,一些患者和家属也对“精神分裂症”这个医学术语提出了异议。因为一提到这个词,别人就会将患者与“杀人犯、暴力狂、疯子”联系在一起,增加他们的痛苦。

在公众的眼中,精神分裂症患者是无法理解且危险的、不可预测且难以治愈的,对于患者本人而言,精神分裂症这个标签可能阻碍其向他人求助以及从专科治疗中充分的收益,甚至造成创伤。

在精神科中,医生与患者沟通时一般不使用精神分裂症这个词,主要是担心污名化、担心患者无法理解且对自己的预后产生悲观的情况,而在与家属的沟通过程中,医生相对放松,但也尽可能避免增加对方的痛苦。

在这样子的前提下,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对精神分裂症进行更名。“统合失调症”、“调弦病”是国外对其的更名。针对日本、韩国的长期随访显示,更名这个举措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变化。

如更多的患者对自己的诊断、预后及干预有了认识,医患之间的沟通也更加的简单,最重要的是公众对于这个群体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善。

然而在西方国家,重新命名精神分裂症的利弊仍存在争议。Schizophr Res曾有一篇问卷,就医生、患者、家属对精神分裂症更名态度进行了调查。

63%的精神科医生认为新的病名应传递可被大家接受的科学概念,41.4%精神科医生主张基于该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命名,并强调维度或谱系的概念。10%的精神科医生认为,新病名已经继续使用现行描述性疾病分类学系统的分类方法。

患者及家属提议的新名称更为通俗,如精神障碍、精神疾病等。

虽然,绝大多数人认为精神分裂症这一病名隐含污名化,但目前大家对新名称并无相对统一的意见。

目前,精神分裂症已经无需被视为一种「无法治疗」的疾病,但治疗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提高,获益群体的范围也需要进一步扩大。

精神分裂症相关的污名化存在很多的影响因素,甚至涉及精神障碍的本质。如何进一步改善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转归,才有助于真正减轻与之相关的污名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