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⑩|袁灿兴教授:探寻郁证性失眠防治密钥
它与高血压、糖尿病与冠心病的患病风险息息相关;它是痴呆和癌症的幕后推手;它甚至制造交通事故等意外,严重影响社会公共安全……
它是谁?它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如影随行的失眠。
失眠是最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在人群中发病率高,与各类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关系密切。失眠本身可能是多种精神疾病的首发症状。
4月6日,《医师报》社邀请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袁灿兴教授带来“解郁除烦,‘直击’郁证性失眠”的直播报道。
失眠 睡得着不一定睡得好
53岁的王阿姨最近因为晚上睡不着,睡着了也易醒,恶梦连连,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安眠药。服药后,晚上好像是睡着了,但醒来仍然精神疲累,心情不好,严重影响生活品质。临床上遇到有失眠症状的患者,医生常会按患者意愿直接开具安眠药,缺乏对失眠症的全面规范的认识和处理。美国也不例外,据统计,2013年美国有将近900万成年人使用失眠处方药物,在某些国家甚至超过95%的失眠患者会被开具催眠处方药物。袁灿兴教授强调,失眠,睡得着不一定睡得好,要探寻其背后的原因:即失眠与不良情绪共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太过,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失眠、焦虑抑郁和各种躯体症状,中医称之为郁症。“失眠和抑郁、焦虑既可以独立发生,也可以相伴存在,在症状学和疾病的层面密不可分。”袁灿兴教授强调,失眠与精神障碍的发病主要有两种关系,一种是因郁致病,即先有焦虑和抑郁等从而导致失眠;另一种是因病致郁,即因失眠而导致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所有失眠患者都应接受针对任何可能诱发或加重失眠的躯体疾病、精神障碍、物质滥用或睡眠障碍的治疗,失眠反复发作,给临床失眠的治疗增加很多难度。失眠伴不良精神情绪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面与单纯失眠有很大差别,且预后更差、危害更严重,需要高度重视及积极处理。研究发现,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虽可短暂改善失眠症状,但对不良精神情绪以及躯体症状等精神障碍无影响,且镇静催眠药物使用的乱象也亟需规范。袁灿兴教授指出,很多失眠的患者,单独使用助眠药物效果不佳,一定要深究其相伴而生的精神方面的疾病,失眠与精神疾病同时治疗,才能收到更好的疗效。“中医治失眠,既注重其共性,又注重其个体化差异,以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 袁灿兴教授强调,伴发抑郁、焦虑及躯体症状的失眠(郁证不寐)从郁论治,“郁去则寐安”。郁证性失眠辩证突破点
郁证性失眠防治密匙
排版:李慧
编辑:黄晶
审核:黄晶
《医师报》
有奖调查
等你参与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