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极度自私的人并不会斤斤计较,他们有这3个共性

文 / 第一心理
2021-04-14 00:27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卡尔·马克思认为,一个所谓“健康”的人,应该一方面是无私的,但是一方面也应该是自私的。

这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人也需要对自己的需求有所意识,而不是一味地为了别人好。

假如一个人在生活当中,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总是无条件地满足他人对于自己的各种要求,那么其本人一定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问题。所以“自私”有时也不仅仅是一个贬义词。

但是在生活当中,那些极度自私的人,总是会存在一定的特征,并且如果没有十足的辨别能力,有可能难以对其产生一定的防备心理。

心理学家们认为,那些十分自私的人往往都会存在这样的几个特征。

一、喜欢对人进行道德绑架、总是利益至上

随着网络以及信息的普及,人们对于“道德绑架”这一概念应该已经愈发的熟悉了。这一概念就是指某些人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于身边的其他人进行种种指责与要求。

我们的生活当中其实充满了这样的人,最常见的就是在早晨的一些公共交通工具上,一些老年人为了赶早去买便宜的菜,所以常常起个大早,与年轻人们一起挤地铁、公交。

很多老年人会主动要求别人为他们让座,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道德绑架”。

他们辛苦吗?当然辛苦。

年轻人就应该给他们让座吗?不应该。

因为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虽然年轻,身体素质和耐力都强于老年人,但是他们面对的是即将到来的一天的工作,他们更有理由、更有价值去享受座位。而老年人之所以早起,也只是为了节省一点点钱,也是为了利益。

所以当我们面临相似的情况,就一定要分清楚自己所处的情况。

二、被迫害妄想症、不具有同理心

那些自私的人往往只会在生活当中想到自己的利益,甚至经常由于利益去损害他人的相关利益。在他们的世界当中,外界的人都是“危险的”、“不可靠的”。

这种性格的人当中,相对最为出名的人就是小说《三国演义》当中的曹操。亲手杀害吕伯奢一家的他还语出惊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相似的行为,都证明他的性格。

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基于利益的,身边的人无论与其感情多么深厚,都随时有可能受到其伤害。一方面她自己不想被人伤害,一方面却又无时无刻不在伤害别人。

三、追根溯源,防患于未然

相信对于大家而言,在与人相处的过程当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当两人关系相对远一些时,彼此都表现得更加“客气”,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而随着对于对方的了解,各自的弊端又会展现出来。

在很多情侣之间也是这样,一开始双方都十分的矜持,但是渐渐地,他们会对对方感到不耐烦,甚至会开始讨厌对方,最终两人走向终结。

人又为什么会变得自私呢?

当一个不谙世事的未成年人,生活在一个事事都有人替他处理好的环境之中时,那么其内心渐渐也就产生一种念头,那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就是自己,身边的人都是为自己服务的。

于是在此之后,即便是成年,结婚成家之后,这种想法都是难以改变的,因为最初形成的观念是难以改变的。

不信可以看看身边那些从小受到溺爱的孩子,有多少知道回报家长的。

那么我们在生活当中,应该怎样透过事情的表象,来看透这些人呢?尤其对于一些想要成婚的人,怎样将其本质看透呢?

我们可以尝试去看看对方的家庭,假如对方家中的父母,有一个是甩手掌柜,那么此时你最好就要想清楚。

我们想要改变一个人是很困难的,无论看上去对方多么爱你,多么在乎你,但是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

所以假如你已经为人父母了,那么当你想要满足孩子的愿望时,最好多想想这些事情,让孩子多经历一些磨难是更加有利于其发展的。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Psychopharmacology bulle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