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松子也是一名社交恐惧症患者

文 / 半花育儿
2021-03-30 09:21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日本作家山田宗树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03年,它讲述的是一个毫无特点的极为普通的女主角松子的一生。2018年,我分别看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小说和电影,感触良多。

翻开《社交恐惧症》,先在附录读一个社交恐惧症患者的日记,他写他看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觉得自己和松子很像,在生活中错位,迷失了自己,一味地讨好别人,结果被身边人抛弃了。松子的一生苦难且短暂,她那似乎总在经受着恶性循环的悲剧命运,与她积极向上、永不妥协的生活态势形成强烈的反差,但是最后她还是放弃了自己,彻底地失去自我,以致于被一帮孩子当疯子打死。

越是在乎对方自己就越有压力,当“在乎”超越人与人的关系时,对方就会厌烦和嫌弃,这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当然这就是一种病,叫“社交恐惧症”。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王宇看看到底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以认知行为疗法为切入点,结合作者王宇多年来的一线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由浅入深,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社交恐惧症的发生发展规律、自测判断标准、认知障碍、深层心理问题以及改变的方法。

作者王宇多年来在一线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咨询案例近3000例,治疗时长超15 000小时,擅长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等各类神经症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曾兼任江苏卫视、《金陵晚报》《东方卫报》等媒体心理专家。

社交恐惧症实际上一种隐形的症状,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性格不一定就是内向的,身边说不定还有很多朋友。也就是说这种患者伪装的很好,根本不敢暴露真实的自己。

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社交恐惧症,需要主观的体验,也需要根据专业的诊断标准,如果确诊,还需要去相关的医疗机构和心理咨询中心,由专业的治疗师进行诊断。

社交恐惧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禁会导致情绪和行为上的变化,还会影响一个人对感知、思维以及对未来的看法。

作者列举了社交恐惧的“症状”有对视恐惧、余光恐惧、赤面恐惧、表情恐惧、手抖恐惧、口吃恐惧等。实际上这个症状还有很多很多,在这些被社交恐惧症患者当做丢人的事情,都是一种症状。因为这些症状,社交恐惧症患者无法面对自己的缺点被暴露,无法面对自己被人否定,无法接受现实。

关于社交恐惧症的治疗,并不是病理性的药物治疗,而是在于心态的调整,如何去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我。

社交恐惧症和其他的神经症一样,有一定人格的基础。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社交恐惧症的形成的第一个原因是家庭因素。父母自身的人格特质及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正是父母培育出来的诸如胆小、退缩、敏感、焦虑、刻板、追求完美等人格特质常常成为父母责备孩子、苛求孩子的理由。而当孩子完整地内化了父母的对待模式以后,孩子的心灵便更习惯于自责 自罪、自暴、自弃,甚至决心与自我分裂,这自然造就了他们与真实自我的持久矛盾,让他们陷入“自我战争”的深渊,以及与焦虑相伴的苦难生活。

社交恐惧症形成的另一个原因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一个人有时候并不是他不好,只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他继承了父母当初的价值观,你要优秀,你要用功。他也很努力,他也很优秀,可是有一天当天怎么努力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他就开始瞧不起自己,越来越无法接纳他自己。

社交恐惧症形成的第三个原因,是一个活在自己美好的幻想中,不按自己的实际自我要求自己,计划自己的人生。这是一种病态人格,认为自己可以做好一切、控制一切,可是根本达不到,他就一直躲在自己的幻想里不肯出来。

社交恐惧症形成的第四个原因是一个人内心的冲突,是理想化自我和真实自我的战争。所以要停止内心的冲突,不执念,懂得方向,勇敢面对他所逃避的生活于自我,才能真的找我自我。

社交恐惧症的治疗,实际上是对认知行为的治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社交恐惧症患者要彻查自己的生活,从生活的磨砺中去体察和发现这一切,要发现真相,摆脱恐惧。

一个社交恐惧症患者的思想是负面的,他在社交中总是盯着自己的不足,脑中总是一些不好的回忆,总是不能够放松,总是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自己。这是一种完全负面的行为,如此越来越恐惧,越来越退缩,越来越放不开自己,越来越不被人所接纳。要找到自己的负面行为并改变这些负面想法,这对治疗社交恐惧症具有积极的意义。

另一个治疗社交恐惧症的方法是森田疗法,但是这又不是一个去除症状的方法,而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不过森田疗法让很多患者有误区,在这里作者举了4个例子,其中一个例子的患者是一个男性患者,他总是担心自己脸红被人发现,嫉妒心也特别强,同时又怕别人发现自己的嫉妒心,于是活得特别纠结。要是不纠结就好了,那样他就可以脸不红、心不跳了,在喜欢的女生面前也可以落落大方、谈笑风生,让其他难受羡慕嫉妒恨。但是他根本做不到,于是他假装自己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但实际上不是,可是又担心别人发现。所以他根本活不出真实的自己。要治疗这个症状,他只有放弃对完美自我的执念,利用森田之道中的“顺应自然”“为所当为”“放下执着”,才能真正地救赎自己。

一个人要多为自己考虑,多爱自己,多多关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生活中勇敢地活出自己。

森田正马:“所谓释迦牟尼酷刑修炼六年之后的大彻大悟,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诸行无常,生者必灭’一语所表述的事理,而且分析到最后也就是‘人纵有死’的意思。由此可见,所谓领悟,主要是主观上亲身体会到了诸行无常这一自在的至高境界,而不是理解性的认识。理解和体会,在彻底领悟之后,两者就可以达到完全一致。但是,如果局限在思想矛盾和迷惑不解之中,其差距之大,真是说不清边缘。”

社交恐惧症的治疗又是一场认识自我的旅程,不用吃药,而是一种与自我的战争,只有顺应自然成为真正的自己,社交恐惧症也就不治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