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类疾病与心理疾病的区别

文 / 看看更健康
2021-03-28 00:40

很多人对精神类疾病与心理疾病并不是很清楚,甚至出现概念上的混淆,那是因为这两种疾病有其密切的关键性,在表现出来的形式上也有诸多相似之处和共同点,但只要我们认真的加以分辨,从它们的主要特征上去甄别,还是很容易区别开来的。

精神类疾病指的是人的神经系统组织出了问题,医学上称之为“精神分裂症”。尽管神经系统组织在解剖时,同样提取不到标本实物,甚至影像资料等内容形式,但其具体属性却是实实在在的以生物性物质形式存在。

心理疾病指的是人的意识层面出了问题,人的意识是在脑神经物质相互作用下,而产生的生物电波所形成的意识形态,人们习惯的称之为心理状态,简称“心态”。从层面深度和理解的角度,远比“神经科学”还深奥很多,因为几乎所有心理科学内容只能从理解和认识的层面去体验,别说是标本、影像了,就是数据形式的内容都很少能固定下来。

如果把这两种疾病放在一起进行比对区分,我们注意以下三点即可:

1、生理性还是心理性(意识性)?

因为精神类疾病的病灶在神经系统组织上,所以受损伤的是生物性的神经物质。当人的神经系统出现问题时,自我控制能力基本丧失,影响的就是人的感官系统,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容易出现“幻觉”。就一般情况判断,一旦出现幻觉,就会被定义为“精神分裂症”也就是精神类疾病。

所谓的心理属于神经系统作用的产物,也就是说,前提是神经系统没问题,才能形成正确的意识。心理疾病属于意识出问题了,可以是神经系统问题导致的,也可以是意识层面本身出问题了。单纯的意识出问题了,就是心理疾病,包括轻微的神经系统问题在内,也可以称之为“重度心理疾病”。

2、症状表现程度

从症状程度上去区分较为容易些。精神类疾病侵害的是生理性物质,所以很容易从身体的各种表现上找出对应来,如:面部表情、眼神及肢体的敏锐度等。

心理疾病是意识层面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上,即便是有些严重的会体现在身体上的不适,可并不属于真正的生理疾病,这种情况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疾病的“肢体化”。

3、二者治疗的相互关系

无论如何去区别划分,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必然联系都是不可分开的,或者说是一个并驾齐驱的过程。如果用关联的语言来概括表述的话,那就是:心理疾病是精神类疾病的前期,精神类疾病是心理疾病的发展和延续。因为,神经系统主宰意识形态,而意识形式又支配人的行为,掌握了这种关系与关联的核心要素,再去推论、甄别是精神类疾病还是心理疾病就容易多了。

有了正确的区分,自然也就有了正确的治疗方向了。那就是生理性疾病需要医疗技术手段及药物治疗,目前治疗精神类疾病的技术手段,主要是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这么两种成熟的技术手段。

心理疾病属于意识层面内容,必须接受心理治疗,否则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因为心理疾病的加重,伤及神经组织系统发展成真正的精神类疾病。如果用标准的治疗流程表示:

病症阶段是

心理疾病———精神类疾病———恢复阶段

治疗办法是

心理疾病心理治疗,精神类疾病药物治疗,恢复阶段心理治疗。

结束语

无论是患上心理疾病,还是精神类疾病,都切莫惊恐万状,只要找准了对应的治疗办法,治愈一点问题都没有。可怕的是不知所病,不知所治,时间长了,由病状形成固化的病态,那就真的无药可医,无技可实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