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冠心病,心里接受不了,我该怎么办?
冠心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科疾病与多发疾病,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发生率逐年增加,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当下,广大民众与医学人士高度重视冠心病对人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但是因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再加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文化层次、生活习惯、经济状况等,致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进而对整个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更好地开展临床治疗工作,增强临床疗效,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
1 、心理压力的识别与处理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对自身存在各种心理压力进行正确地识别与处理,有助于病情康复。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复发、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压力的不断升高,相应的会诱发各种病理、生理反应。
首先,会将交感-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进一步激活;
其次,体内所释放的神经内分泌激素与细胞因子较多,会增加心率与心肌耗氧量、升高血压和收缩血管;
最后,会导致梗死面积进一步加大而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压力反应会诱发各种心理、生理反应。其中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急性压力障碍等;生理反应有疼痛、心衰、脑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情况下会造成死亡;对于心理、生理反应的关系,人们经常忽视,二者时常交织在一起,身体不舒服会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基于此,患者在治疗生理疾病的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心理治疗,对自身情绪进行调节,确保心态健康。
2、 探寻压力原因
冠心病患者需认真查找压力原因,根据压力想方设法的改变反应,与此同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减压措施。患者针对压力产生的原因,能够采取多种解决措施,重点在于自身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最为有效的减压方式便是做自己想做且喜欢做的事情,向自己信任的朋友倾诉烦心事。
3、护理方法
3.1 沟通技巧
患者家属在为患者护理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十分有必要,谨言慎行、耐心倾听、再加上亲切的语言可有效转移患者注意力、放松心情,积极的缓解消极情绪。针对患者所出现的心理压力,通过制定积极的心理护理措施可帮助患者增强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3.2 心理干预
当下,被认为最为有效的护理方式便是常规护理与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有机结合,患者家属需指导患者科学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在遇到麻烦时尽量先回避,冷静过后再进行处理;在情绪比较愤怒的情况下需学会减轻怒气,学会让步,切忌固执己见;及时向朋友或家人讲述自己的烦心事,对于工作与生活进行合理的安排,确保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
3.3 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
患者家属在生活中需随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方便进行科学的调整,采用多种方法来指导患者正确的认识问题,如启发、劝导、同情、支持、顾虑消除等,与此同时积极的改善环境,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有助于帮助患者实现早日康复。
3.4 综合护理干预
造成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因素在于心理因素,针对患者心理压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极大地增强患者的整体质量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与转归,帮助患者实现早日康复。在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时需要对干预措施进行综合利用,如情绪舒缓放松疗法(听轻音乐、看喜剧等)、怡养心情的放松疗法(打太极、学习书画等)、认知疗法、行为疗法,这对于患者不良情绪的缓解或消除十分有效。
除此之外,具体在开展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按照其性格特点、精神状态、文化程度等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采用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宣传,如播放多媒体视频、一对一讲解、宣传画等;内容主要为疾病发病因素、临床症状、治疗方式等;积极地向患者介绍相关预防措施、注意事项等。
4 、结束语
总之,一旦发现自己患有冠心病,一定要做到沉着冷静,不要紧张过度,积极地配合治疗,并对自身心情进行科学的调整,站在生理、心理角度上认真做好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