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惨走红的“水泥妹”,日子却过得比谁都好丨情绪化的直觉不值钱

文 / 第一心理
2021-03-11 18:30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作假是一种什么内心体验?好玩、放肆、颠覆秩序与规范、捉弄人之后有快感。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作过假:

· 小小的假话,骗取对方对自己的信任,成本约为0

· 一个戏谑的眼神,让对方陷入自己的迷魂阵,成本为0

· 小到日常生活,大到贪污受贿欺上瞒下瞒天过海偷天换日……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社会充满了各种假象和骗局,而我们自己也掺和其中并不亦乐乎。

三年前,一个叫水泥妹的女人在网络爆红。

视频中身材瘦弱的她,为了给身患癌症的丈夫治病,每天背50多吨水泥赚辛苦钱。凄苦、无助又坚强自立的形象与故事,瞬间赢得全网关注与同情。大家纷纷转发她的视频和事迹,她被请进演播现场讲述自己的故事,甚至被某地方评为女性励志榜样。

然而,不久之后,谎言就被揭穿:她在视频中的悲惨演绎,不过是营销公司的剧本秀。水泥妹本人是个有钱人,住豪宅,开豪车。

事发后,她为自己辩解:我只是想体验一下生活而已,毕竟,那种穷日子我真没体验过……

很多人累死累活奔波在工地,对富家女而言,却只不过是一场好玩的生活体验。万千网友顿时觉得自己成了二愣子,吃着咸菜替天庭的仙女操心。

事后很多网友反省自问:当初为什么会相信她的故事?

只不过看了几眼她背水泥的可怜样子,被水泥袋压得东倒西歪的娇小身躯和癌症丈夫,自己就忍不住同情到泪如雨下了?现在想来,自己当初是有多傻?

你的善良,需要一些智商

的确傻,而且之所以会犯傻,还得归功于是善良。

人天生就有同情弱者的本性,见不得别人凄风苦雨(在不危及自己安全与利益的前提下),于是,在“眼见为实”的直觉指导下,往往不加考证就迅速确认事实。

可惜,人的大脑生来就是认知吝啬,而且有无法克服的结构性缺陷——因为,大脑的目的是求存而非求知,因此,对于外界的环境与刺激,大脑永远都符合最小作用力原则,能不动脑就不动脑,最快做出直觉性判断。

然而,人的直觉,往往会出错,尤其是在情绪化前提下。而且,在没有过严格的思维训练前提下,只能通过既往经验与眼前所见做出判断与决策。

因此,情绪化 + 常识经验 + 眼前所见 = 错误判断。

所以,所有这一切看似是因为人们善良而被骗;本质上,却是因为大脑判断力分析能力不足,外加情绪化催化的结果——情绪化的“直觉”判断实际上并不值钱。

水泥妹一事其实提醒了我们:在这个幻像倍出的世界,我们的善良,需要有一些智商成分。而且这种智商要求并不高,只需要做到一点:一旦发现自己动了恻隐之心,就应立即以理性之缰绳,拽住狂奔不已的情绪烈马。

实事求是剖析法

情绪烈马不易降服,若理性缰绳不够有韧性,脱缰就理所当然。那么,如何发现现实中的假象,又如何保证自己不被蒙蔽呢?

首先,质疑一切。

怀疑一切,绝对不是事事挑刺,而是理性分析基础上的自我警戒。

比如水泥妹卖惨视频,我们动心于水泥妹的悲惨生活和遭遇,却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如何求证她说的,视频呈现出来的,就一定是真的?既然无法确认,自己也无法寻得有效证据,那么就不要相信不动感情,才是最客观的态度和做法。

其次,摆脱群体效应,谨防陷入沉默螺旋效应。

很多人会问,那么多人和媒体都相信了,就我一个人怀疑,好像也说不过去吧?难道我比群体还聪明?

如果你保持怀疑态度,并拒绝在没有实际证据的前提下相信这段视频;那么,无论当下有多少人相信这个视频内容,事实上,你都比他们更明智。

这不是放马后炮,事实就是这么简单。

第一,你摆脱了群体效应。勒庞曾言,个体陷入群体,个人判断力就基本丧失,只会以群体意见为自己的意见。

第二,你陷入了沉默螺旋效应:虽然发现真相,但却发现自己的意见一旦说出,就会遭到大众反驳,进而陷入沉默;而意见的一方越沉默,持相反意见的一方就会逐渐占据舆论主流位置。

看起来很矛盾是不是?明明我的怀疑是正确的,却无人相信。

事实上,有句话一早就说明了这种现状,那就是:真理,从来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越多人相信并习以为常,越值得怀疑与推翻。(仅限于无法从科学层面论证的,日常常识与惯性思维)

第三,不对陌生人动情。

情绪化,可以说是普通人判断是非的大敌。

因为,之所以成为普通人,不是因为自己不努力,而是受了时运、家庭条件、天赋特长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而普通人,实际上是一群最愿意遵循社会规则、明晰道德规范、擅长善意待人、内心尚未被暗黑丑恶人格完全占领的人。

他们最大的特征,就是容易动感情,而且是毫无原则的,任由身体情绪去消弭理性思维。

某种程度上,过于善良的人,往往是感性人格,于他/她而言,严谨多角度论证的理性思维几乎等于没有。

看见花开云浮就会伤春悲秋的人,是不会理会这不过是春夏秋冬流转,地球自转带来的变化这种自然规律的。

他们的感官,永远比理性发达,也更容易和更愿意,从这个角度去判断人与事。

因此,自从视频兴起后,一群深谙此种人性的营销人,一早就开始利用这种人性弱点,制作相关催泪视频,目的只有一个——利用人们的善良,赚取平台上的流量和打赏。

一旦人们识破这种套路与骗局,就再换另一种套路和方式。

因为,在骗子的认知里,只要充分利用一个人在人性上的弱点,比如“情绪化”、“善良”等,就能演化出无数种赚人眼泪,搏人同情的戏码和套路,让善良的普通人防不胜防。

所以,关于防骗,人人都应该意识到的是:一旦意识到自己有了情绪,感觉自己被对方的故事和话语打动时,请一定迅速收拢心神,并以怀疑的思路,去反思对方的话与事。而骗子的蛛丝马迹,立刻就会曝光在眼前。

- The End -

作者 | 汤靡达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Rotenberg, K. J. (1995). The Socialisation of Trust: Parents’ and Children’s Interpersonal Trus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18(4), 71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