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自救是当代人的情绪拯救法宝,但为什么你还是很抑郁?

文 / 第一心理
2021-03-08 18:20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当代人的情绪问题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提到自己压力大、睡不着、经常郁闷心塞;有的人甚至表示:哪怕是把自己喜欢的事情都干完,内心也体会不到快乐。

而另一些人则嘲笑那些诉说自己有情绪和心理问题的人是弱不禁风,是毫无心理建树。他们自己,最为擅长的状态是:冷淡风、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佛系状态,即:对任何人和事,都是以下这种方式和态度应对:都行,可以,没关系。

风靡一时的佛系态度,曾经被很多人当成是成功避免外界干扰的最佳心理屏障。事实也的确如此,佛系的不纠结,的确能让人顺利度过职场低谷,并成功抵御外界侵扰。

这是因为佛系态度,最为核心的就是不纠缠、不拧巴、不沉溺、万事不过如此、不必放在心上的心态。

持有这种心态的人,往往在外观上一副万事皆空的样子,但内里却懂得紧抓自己认可的底线原则,并且能保持在底线原则之外的事与人,都轻松一笑了之的模式。

也正是这种自我清理和松弛,让原本紧促而逼仄的职场氛围和关系,变得有回旋余地——毕竟,职场上很多人情关系与工作合作,大多数情况下都到不了触及个人底线原则的地步。

但人群中有一部分人却非常不幸的,无法进入佛系这种自我避难状态。

他们往往很容易深陷到一种情绪中,并被这种情绪反复纠缠和折磨,最终导致性格与情绪崩溃。没错,我们要说的,就是近年来致死率极高的世界级情绪杀手——抑郁症。

抑郁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精神情绪障碍。抑郁症主要的临床特征是:心境显著而持久地低落下去,并无法自拔。

在医学上,心境低落与一般的情绪化消沉完全不同。

情绪化消沉会随着环境变化、事情进展而逐渐消解;但心境低落却有着自己明显而独特的发展路径和阶段:一开始是不明原因的闷闷不乐,沉积久了整个人会变得莫名悲痛欲绝,若得不到有效排解,在逐日积累之后,人就开始陷入自卑低落,甚至于悲观厌世。

而发展到最后,患者往往会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更为可怕的是,抑郁症患者发病时,身旁的人哪怕是最为亲近的家人,也不会有所察觉,只会认为患者是轻微的情绪波动。

曾经有年轻母亲在接到女儿接二连三从学校打来的求助电话时,简单将女人的哭诉与在学校与他人发生冲突等症状,当成是青春期叛逆而轻易放过,最终差点酿成大祸。

知道实情后,母亲放声大哭:“我还以为她只是叛逆,我差点毁了我的孩子。”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有必要了解抑郁症发作时的种种表现,以便能准确识别出身旁人的状态,及早介入避免事态演化到无可挽回的那一步。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症状轻者的特征是闷闷不乐、对生活兴趣减退;症状严重者往往痛不欲生、悲观绝望、感觉自己生不如死。

我们在日常中还要注意和知道的是,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心境还有晨重夜轻的规律性变化,而且当患者陷入心境低落时,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生活充满无望感、无助感,还时常伴有自责自罪症状。

更为严重者则会出现犯罪妄想症状,甚至出现犯罪幻觉。

2.思维迟缓

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发作时,其思维联想速度开始变得缓慢,并伴随反应迟钝,思路闭塞。

据多数抑郁症患者自述,当抑郁症发作时,他们往往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糨糊一样不清醒”。

从医生角度来看,则多见言语减少,语速减慢,对答困难等现象,严重者则有可能无法进行顺利的语言交流。

3.意志活动减退

抑郁症患者主要表现为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患者常有自杀想法或行为。

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近30余万人死于自杀。这其中63%有精神障碍,而另外40%全为抑郁症患者。

并且,现实中也有不少人因抑郁症而自杀,其中更不乏名人,比如梵高、海明威、三毛、张国荣、罗宾·威廉姆斯等。

在这些抑郁症患者看来,自己已经完全丧失了生活信心与乐趣,在消极悲观思想及自责自罪的心理状态下,他们普遍会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就是对自己最好的解脱”,因为感觉“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

4.认知功能损害

近年来的研究普遍指出,患有抑郁症的人普遍存在认知功能上的损害。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出现障碍、反应时间无端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出现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以及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各种能力纷纷出现减退。

在认知功能上的退行,往往导致患者产生社会功能上的障碍,进而加剧自身症状。

5.躯体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躯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

显然,抑郁症患者十分可怜,他们遭受着来历不明的各种症状的袭击,但自己却对此无能为力。更为要命的是,周围的人因为对此无法感同身受,所以非常容易忽略患者的痛苦和求助。

也鉴于普通人对医学知识的匮乏,以及对人精神特征的不了解,才导致了很多抑郁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被周围的人,甚至是最为亲近的人所忽略。

正如我们常见的那句话所言:“你的冷漠,可能是对他最为致命的伤害。”

当人们无法识别出抑郁症症状时,无论抑郁症患者如何向外界呼救,都会被人们以“这人太大惊小怪”、“情绪变化无常”、“生一会儿闷气就好了”、“心理太脆弱,磨砺一下就好了”等自以为是的判断活生生错过。

比如,有的妈妈们日常不注意子女心态变化,也不与之谈心与交流想法,当子女向自己陈述一些生活或学习上的小情绪和别扭的时候,当子女忽然对生死问题感兴趣的时候。

当孩子们情绪跌宕起伏的时候,父母只会想当然地以为一个小孩子能有多大心思,从而轻松放过纾解孩子心结的机会,从而错过了阻止孩子陷入死胡同的最佳时机。

因此,在抑郁症所引发的情绪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应该熟悉并了解这一病症的特征,并时刻观察和注意自己身边是否出现了这种人和这些状态,一旦发现有所苗头,就需要及时进行干预。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1] Thibaut, J.W. & Kelley, H.H. (1959)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groups.New York: Wiley.

[2]Hatfield, E., Cacioppo, J. T., & Rapson, R. L. (1993). Emotional Contagion.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3), 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