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廖凡主演了一部心理学犯罪电影?你猜他是演警察还是罪犯
文 |暖
和心理学高度相关的犯罪影视剧,开始在亚洲的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这是动作类犯罪电影开始由外向内发展的必然结果。国产这个领域内,早前有一部颇受好评的网剧《心理罪》,如今已拍成电影,即将登上大银幕。今天就来聊聊心理学犯罪影视剧。
这一类型的影视作品源起于西方,早已非常成熟。「犯罪心理学」中的许多理论,都被改造、输入到电影电视剧中。例如CBS以罪犯心理侧写为重点的剧集《犯罪心理》,豆瓣评分高达9.0,讲的是一群心理侧写师,怎么给罪犯画像破案的故事。
《犯罪心理》第一季
罪犯本身的心理问题,加上破案者对罪犯的心理分析,成为了这个剧最大的看点。大量眼花缭乱的心理学专业知识,被罪犯和警方高明地运用,刷新着观众对犯罪行为的陈旧理解。
《犯罪心理》第一季
抽丝剥茧的破案过程,同时也在一点一点重建整个犯罪逻辑。它从心理学的末端入手,从行为、表情、生活痕迹,乃至笔迹、语气去倒推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心理阴影,在分散的、打乱的、拼凑的叙事的同时,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感,也引发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种害怕被人看穿的恐惧。
《犯罪心理》第七季
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犯罪电影,我们要首先说到悬疑大师希区柯克。他的那部石破天惊的《惊魂记》,其中罪犯诺曼是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恋母癖,他嫉妒母亲的改嫁,弑母后又倍感愧疚,便将母亲的尸体盗出,模仿她的说话方式,最后分裂出母亲的人格。
《惊魂记》
而这个母亲人格,则同样嫉妒接近儿子的女人,于是便杀死了住店的玛丽安。
那栋公寓的地下室、一楼、二楼,则分别代表了诺曼的本我、超我和自我,当诺曼把母亲的尸体拖到地下室的时候,他就完成了自己的人格分裂,也完成了从超我到本我的心理过渡。《惊魂记》是后世所有多重人格类犯罪电影的原点。
而《沉默的羔羊》则是讲精神病学专家汉尼拔,怎么教警察根据心理学原理去找杀人犯的故事。在这部影片中,朱迪·福斯特扮演的女警察如何找到野牛比尔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关心的是看汉尼拔如何隔着牢狱门,仅凭寥寥数语,就控制了她的精神,一点点攻破她的心理防线,最后让她直面自己童年阴影。
《沉默的羔羊》
汉尼拔所在的地下监狱,其实就对应着荣格所说的集体无意识,朱迪·福斯特演的克拉丽丝也就是在这里,被汉尼拔一点点挖出连自己都没有察觉过的内心阴影。
她和汉尼拔的交往,慢慢地也体现出来一种移情效应,她把自己曾经在父亲身上没有得到过应允的情结,都转嫁到了汉尼拔身上。
而在国内,关于心理的电影作品,比较不错的有前几年的《催眠大师》,徐峥饰演一个催眠高手,但他在给莫文蔚催眠的过程中,反而被她给反催眠了。这是两个过去都有创伤的人,分别都带着自己的「人格面具」,在催眠对抗的过程中,相互都抵抗着对方的催眠和心理治疗,所以出现了「反移情」的效果。
《催眠大师》
利用心理学技术来协助侦破案件的技术,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早在1957年,美国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起利用痕迹心理学成功侦破的案件。
罪犯乔治·默特斯基(George Metesky)从1940-1956年间,在纽约投下了33颗炸弹,其中有22颗爆炸,一直未被抓获。
罪犯乔治·默特斯基在被抓获之后说:I'm glad I did it.
心理学家詹姆斯·布鲁塞尔通过炸弹威胁信不熟练的笔迹、翻译语调的行文、错误的俚语,来判断他「是一个患有偏执狂症和心脏病,斯拉夫血统,性格内向的中年男子」。
又通过他作案的时间和精神病的潜伏时间,判断出他的年龄大约在40岁到50岁之间。因为这个罪犯写W的方式比较特别,像两个「U」连接在一起,很像女性的乳房,布鲁塞尔便推测他是一个单身没有婚史,性方面有些问题的男人。
而偏执狂所特有的谨小慎微,则意味着他是一个很爱整洁的人,会穿一件双层带纽扣的套装。在这之后,布鲁塞尔还依据炸弹的投放地点,划定了此人的所在区域。
1956年,根据心理学家的犯罪侧写,默特斯基真的被警察抓到了。他的确是45岁,波兰血统,未婚,同两个姐姐生活在一起。
罪犯乔治·默特斯基
被捕时,默特斯基真的穿着一件棉布双层马甲,收拾得干干净净。而疾病方面,大概是布鲁塞尔唯一的一个偏差,因为默特斯基得的是结核病,而不是心脏病。
这个案子是心理学在破案上的一次惊人成功。
犯罪侧写,英语叫「Criminal profiling」,也可译为犯罪画像、心理画像之类,指的是运用心理学原理、统计学资料,通过对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描绘罪犯的心理、行为特征,从而协助侦查的一种技术。
《犯罪心理》里的小分队就是侧写师的身份。
《犯罪心理》第六季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心理罪》(之前有两季网剧),也是关于侧写师的电影。
这部电影讲的是深谙犯罪心理学的男主角方木,和资深刑警队长邰伟,搭档侦破「人血牛奶」案。
《心理罪》选择了廖凡来饰演刑警队长邰伟,我想为这个选角拍手叫好。
段奕宏和廖凡,大概是目前演警察最好的两个中生代演员。一个有《烈日灼心》,一个有《白日焰火》。两部片名如此像的电影,两个国际影帝。
廖凡靠《白日焰火》拿下过柏林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奖,他特别擅长演那种内心拧巴的角色。《白日焰火》中的警察张自力,在某种程度上和《心理罪》中表面硬汉、内心柔软的邰伟有一定共通性。
廖凡,肯定是撑起这部影片的一个支柱。
他饰演的邰伟,最开始是不大相信心理专家方木的犯罪侧写和心理分析的,这种不相信,其实也代表了观众的视点。观众需要被引领着,从不懂、怀疑到相信、佩服。
邰伟的硬和强悍,一面是对罪犯的狠,一面就是对方木的质疑。但在另一个层面上,邰伟也是一个刚柔并济的人,他既有那种和罪犯在泥浆里面缠斗的经历,也会有温柔地拥住一个小女孩的镜头。
而饰演方木的,则是李易峰。李易峰给人的感觉,一直都是比较阳光、邻家的,这次要演一个心思缜密、对犯罪心理学颇有研究的天才,对他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只能说,期待他的表现吧。
方木把自己对犯罪心理的研究,称之为「心理入侵」。用方木的话来说,邰伟不断发现的,是别人的罪;而他自己不断挖掘的,是别人的心。
这个概念是这部电影发明的,我们没必要从学术上去追究它。它用更有进攻性的方式在破案中运用心理学,能带来某种娱乐性也就够了。
至于万茜,她可不是第一次演心理犯罪电影。前不久,她在根据话剧改编的电影《你好,疯子!》里,一个人格分裂成七个身份,也是她从影至今最为淋漓尽致的一次发挥。
这次她在片中出演一个女法医,应该是两个男主角之间调和平衡的角色。
两个男主表面上看起来是合作,但实际上也可以套入「双雄对决」的模式,他们在面对同一个案件时,有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合作中会给对方提出挑战。
如果说,邰伟在这里面,是一个走在前线的,干硬仗,承担生理风险的角色的话。那么方木在这里面,就承担了分析罪犯心理、入侵罪犯思路的心理侧写师的角色。他更多的,是退在幕后,进行心理的和犯罪动机的分析。
比如他会通过对尸体身上刀痕深度、走向、边缘的观察,来分析出罪犯在下刀的时候,并非是恐惧;而是小心翼翼,带着一丝创作艺术品般的兴奋心理。
方木所承担的,是一种沉浸在犯罪坏境中的心理危机,也非常可能会有随着罪犯的心理一起跌入深渊中的可能。
这样的设定,反倒让罪案故事中的「心理状态」成为主角。这种心理状态。不仅指向了罪犯,同时也指向了作为破案者的邰伟,和作为分析师的方木。
这使得《心理罪》的影片,又有一点像社会派推理中那种对人格和心理的分析了。心理动机和心理阴影,取代了罪案本身的暴力血腥,成为了影片的重点,其实也很符合,在浮躁的都市中,人人都有心理焦虑症的现状。
其实,这样的作品反而是比那些强调罪案本身的电影更难拍的。因为拿掉了罪案的噱头以后,观众们会变得更加关注逻辑推理和心理分析本身。
我们之前讲过多次,国产犯罪电影在过去三年有很多进步,但心理犯罪这个亚类型的作品还比较少见,所以我期待《心理罪》能成为国产心理犯罪电影的一个突破口,把我们内心深处的黑暗罪恶,暴露到光天化日之下。
心理犯罪这种电影类型,其实就有点像一张针脚细密的网,观者看起来繁杂而紊乱,但梳理之下,却又会发现每一个针脚都是有理有据,而且往往到最后,关键的绳结,又是很简单的一个元素。
让人着迷的,不过是拆开这张网的过程。
这种着迷,不仅是对于观者而言,对创作者也同样适用。而个中艰难,大概也丝毫不亚于,故事里那些心理有问题的人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