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潜意识”以及“下意识”有着怎样的区别?

文 / 第一心理
2021-02-19 18:27

“潜意识”是什么?

“意识”、“潜意识”以及“下意识”有着怎样的区别?

弗洛伊德只提出过“潜意识”吗?

......

提到意识,人们或许会想到“神秘”二字,在心理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依旧未能完全解开意识的谜团。然而,意识终究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真正的“庞然大物”是隐藏在水面下的潜意识。

潜意识的神秘让不少人觉得它虚无缥缈,离我们很远,甚至被认为是荒诞的概念。但实际上,潜意识与意识相对,并且是弗洛伊德为数不多的、被现代心理学所接受的概念,想要了解潜意识,我们就得先了解意识。

马克思曾经说过,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意识则是物质的派生物。

他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也就是说,离开了物质,意识便不复存在。我们平时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记忆以及做梦都不能脱离现实世界中的物质而独立存在,它们都源于物质。

然而梦境是怪诞离奇的,很多时候我们做了一个梦,却不知道梦境中的内容来自何处,似乎现实世界并没有类似的事物,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我们更没有在白天想到过它。

我们便以为梦是一种预示、一种警告,甚至是一种带有神秘主义的、人类尚不能理解的东西。

但实际上,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并不都是以意识的状态而存在的,它有可能躲在我们脑海中的某个角落,等我们睡着时便偷偷地钻出来。

认知心理学观点认为,意识就是我们的觉知状态,这种觉知不仅包括对我们自身的觉知,还包括对外部环境以及自己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的觉知。

由此可见,哲学与心理学对意识的解释是相通的,都认为意识具有主观性,是一种观念,并且是一种觉知状态。

举个例子,如果你今天心情愉悦,那么实际上你是知道的,这种对自己情绪的觉知就属于一种意识。当你努力回忆某件事情并成功时,这是一种对于自己记忆的觉知。此时此刻你非常想喝一杯水,这便是一种对于自己需要的觉知,这些都属于意识的范畴。

此外,意识永远处于发展变化的状态中,此刻你看到这篇文章,会产生一种属于你的独特觉知,而三秒钟之后,即使你有同样的觉知,但意识实际上却发生了变化。

心理学上对于意识的理解与马克思的运动观有异曲同工之处,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发展变化中,正如“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下意识

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下意识”这个词,如果你的朋友想和你开一个小玩笑,当他从身后袭击你时,你会下意识地作出反击,童年阶段父母作势要打我们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则会下意识地闭上。

下意识涉及到心理学中的“意识水平”,通俗地讲,意识水平指的就是各种不同的意识,除了下意识之外,还有焦点意识、前意识以及人们所熟知的潜意识。

焦点意识指的是我们的注意集中于一定事物时的意识状态。例如,当你专心工作时,你对工作内容的意识就是焦点意识,与此同时,其他的无关刺激则会被你忽视掉,从而保证你完成工作。

下意识指的是某些游离于焦点意识之外,没有被我们注意到的一种意识。我们的注意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选择性注意不仅能帮助我们完成工作,还能节约我们的心理资源,否则我们的大脑将会被海量的无关信息所充斥。

但这些无关信息并不是完全没有进入我们的大脑,而是徘徊在焦点意识的周围,等待着一个契机将其唤醒。如果将我们的意识比作一个大圆,那么中心的一个小点就是焦点意识,而其周围的小点则在下意识水平上起作用。

前意识的含义类似于认知心理学中的内隐记忆,即平时我们意识不到,在必要的时候就会进入我们的意识,但后者只能通过专业的测量才能得知。

那么,如何理解前意识呢?

学生在考试中努力回忆曾经学过的知识从而解答问题,学生平时意识不到这些知识,但在考试的时候这些知识就会进入意识中而被提取。

理解了上面几种意识水平,将会有利于我们对潜意识的学习。

按照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某些记忆和欲望无法进入到我们的意识,那么它们便属于潜意识或者说无意识。换句话说,你永远无法知道你的潜意识海洋里到底隐藏着什么,但潜意识却会通过梦境、口误、怪癖以及某些异常行为等表现出来。

以梦境为例,有时候你的梦会起到提醒你的作用,可能是你忽略了某件事,也可能是你曾压抑多年的痛苦,但它们并非潜意识,而是一种伪装,人们只能通过推断去了解其背后的含义。

弗洛伊德的解梦便是一种经验主义,其科学性受到了很多心理学家的批评,但研究表明,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论是最为人们所接受的。

在很多人看来,弗洛伊德似乎只有解梦和潜意识两种理论,但其实他还提出了一种人格理论。他认为,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分别遵循快乐原则、现实原则和道德原则。

自我是决定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关键,当它无法维持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平衡时,人就会感到紧张和焦虑,甚至诱发精神疾病。

其实这一理论比较形象地描述了人们的内心世界,每个人都有原始的欲望,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这是本我的作用。

而由于人生活在文明社会,社会秩序很大程度上依靠人们的良心来维持,如果违反秩序就会产生负罪感、内疚感,这是超我的作用。

但不管怎样,我们又确实存在基本的生理需求,不满足就会产生可怕的后果,这就决定了我们只能在不违反社会规范的前提下来满足本我,这就是自我的作用,它负责协调这两个极端。

本我、自我和超我就像大脑中的恶魔、人类和天使,恶魔和天使势同水火,而人类则扮演和事佬的角色,从而这三者能够和谐相处、共同存在。

弗洛伊德还认为,人有两大本能,即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的本能使人类繁衍,并能够不断发展、完善自己,死的本能则是一种自我破坏的倾向。

表面上看,这两者之间似乎是矛盾的,但实际上,生的本能不会允许自己受到侵犯,于是它会将死本能的侵犯指向外部,从而保护自己。起初,弗洛伊德仅仅提出了生的本能,并认为性本能占据核心地位。

但随着二战的爆发,他亲眼目睹了人间炼狱,于是他开始思考,人类为什么会自相残杀?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提出了死的本能,并认为只有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才能解释这些人的疯狂。

以上就是关于潜意识的基本介绍,潜意识是一种神秘的事物,除了偷偷影响我们的行为,或许还有着其它更多的用处,这就需要心理学家们更进一步的研究。

我相信很多人都曾做过“白日梦”。生活中,人们在嘲讽一个人的时候会说他在做白日梦,通常带有一些贬义,而有研究表明,做白日梦也是有好处的。

白日梦其实是一种意识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幻想,有的人幻想一夜暴富,有的人幻想自己拥有超能力,这些都反映了人们的需要和情绪状态。

辛格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他发现大学生在一天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都在做白日梦,这并非说明他们不认真听课,而是告诉人们:做白日梦很正常,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做白日梦却不自知。

此外,白日梦并不意味着人们处于睡眠状态,更不是说白天做梦就叫白日梦,相反,它是人们在非睡眠状态下的一种幻想活动,有点类似于半梦半醒。

而且白日梦并不总是充满着美好,很多人也会做痛苦型的白日梦,这一般都是由于他们经历了某些挫折和打击,以至于他们无法忘怀。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白日梦对人们有着以下几点好处。

第一,白日梦能够缓冲痛苦的情绪,有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例如,那些生活中突发变故的人,便会幻想各种美好的事物来弥补内心的创伤,虽然无法实现,但却能让自己好过些。

第二,白日梦能够作为生活的调剂。例如你身处一个偏僻的乡村,手机没有信号,也没有任何电子设备供你娱乐,再加上你又是孤身一人,此时幻想一些有趣的事物能够让你变得心情愉悦。最后,白日梦还可能为你解决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功能固着和思维定势等的影响,以至于思想被禁锢,无法依靠普通手段实现目标,此时让自己进入幻想状态,通过发散思维设想各种可能的办法,哪怕是荒诞至极的办法也可以,或许都能有助于你想到新点子。

做白日梦并不可耻,它让人们有活下去的动力,也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甚至还有可能让你获得灵感,如果你感到无能为力、当局者迷,不妨让自己的思维流入星辰大海,任其遨游。

生活中,潜意识经常被解读成一种超自然的力量,甚至将其描述为打开超能力之门的钥匙,这是一种虚构、神化潜意识的行为,只会误导读者对潜意识的理解。

潜意识并不虚幻,它终究来源于你的经历,随着心理学和科技的发展,或许有一天人们能够完全掌控自己的潜意识,从而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个时候我们又会思考,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1]Vinciarelli A., Salamin H., Polychroniou A., Mohammadi G., Origlia A. (2012) From Nonverbal Cues to Percep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Attrac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