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是打开家庭依恋关系的金钥匙

文 / 情感大树洞
2021-02-19 09:11

文/叶小禾

家是什么?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精神的寄托,是身心疲惫时的加油站,也是你前进的动力。

然而,家也是一个滋生矛盾的地方,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整日鸡飞狗跳,苦不堪言,让人总想逃离的地方。

家庭关系无外乎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如果是前者,可以选择分开居住,让时空来淡化矛盾。俗话说得好,眼不见为净。不在一个空间可以减少一些摩擦的机会。

如果是后者,只能选择面对。也许你会说,自己的孩子爱还来不及,总会有那么多的问题出现呢?

家长在苦恼孩子不听话的同时,孩子也在抱怨家长不理解自己,往往因为一件小事而爆发一场战争。

化解亲子之间的矛盾看来是一件迫在燃眉的事情,那么如何才能行之有效的化解矛盾呢?这本《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就像一把打开心理的钥匙,解救了无数深陷苦痛的家庭。

作者丹尼尔 A. 休斯是国际著名临床心理专家、督导师,双向发展心理治疗(DDP)和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AFFT)创始人。

丹尼尔 A. 休斯通过建立安全感与主体间性的探索,开展情感-反思对话,掌握PACE 态度,促进关系修复,为父母提供安全感,引导父母发展依恋视角,与父母一起为孩子提供安全依恋感,进行情感调节和共同意义创造,设计渐进、有效的治疗计划等。

目前这种治疗模式已是家庭治疗的普遍模式。他还著有《爱与教养的双人舞:聚焦依恋关系的养育方法》等7部著作。

01 调动家庭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减少抵触情绪

经常会听到身边的人吐槽自己的孩子难管,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简直是一场战争。表姐的女儿读小学二年级,写作业总是非常磨叽,用表姐的话说,不到最后一刻,作业是不会完成的。

表姐耐心地和女儿谈了几次,她女儿每次嘴上答应得挺痛快。可是,行动上依然如故,写作业时小动作仍然不断。一会渴了要喝水、一会饿了要吃零食,接着玩玩手上的笔,把表姐的耐心消磨殆尽。

战争再次发生,由最初的“女单”单打,变成“男女混双”的双打,最后,只好在女儿的哭声中结束。打完孩子,表姐的心里非常心疼女儿,自己非常后悔。她感觉女儿明显地和她疏远了很多。

可是,当下一次又出现相同的情景时,剧情依然会重演。

表姐非常苦恼,她无意中发现了这本《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里面大量的案例让她得到了启发。她开始试着和女儿用情感—反思对话,让女儿感受到她的爱。同时,也反思自己的行为。

她发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出在自己的身上,不尊重女儿的意见,添加的课外作业太多,女儿没有了玩的时间,于是,采取消极的态度抵抗。

武志红说,爱只会导致好的结果,而不会导致伤害,导致伤害的一定不是爱。

表姐和女儿沟通后,减掉了一些课外作业,答应她完成作业后,可以自己支配剩余时间,她女儿磨叽的行为明显地得到了好转。

02 原生家庭的问题依然会影响到小家庭

父亲平时工作很忙,陪伴妻儿的时间很少,于是,父亲决定周末拿出一天的时间,带上家人一起去郊外游玩。

可是,去过一次之后,儿子不愿再去了。父亲很不理解儿子的想法,自己好不容易挤出一天的时间,儿子却不领情。

没办法,只好找到心理治疗师来查明情况。一开始,儿子对治疗师非常抵触,以为他和家人们一样是来当说客的。

谁知,治疗师并没有说教,只是向他了解不愿郊游的原因。原来儿子感觉郊游不好玩,原因是父亲不和他一起玩,只顾自己看书。

治疗师在和父亲沟通的过程中,惊讶地发现父亲竟然不知道如何和自己的儿子玩,根源来自父亲小时候自己的父亲从未陪自己玩过,以至于现在成为父亲的他,无法陪伴儿子,以看书为借口,逃避现实。

03治疗师起引导作用,而不是强迫来访者进行治疗

当一个家庭来寻求治疗师的帮助时,都会把治疗师当作一个裁判,来双方的判定对错。

其实不然,治疗师只是慢慢引导家庭成员之间进行主体对话,让他们之间交流,就如同一艘小船,治疗师是掌舵的人,指挥航行的方向。

前提是船员们必须齐心协力地朝着一个方向划行,如果方向不一致,这艘船将无法前行。正如某一个家庭成员不配合,那么家庭治疗也无法进行。

治疗师在进行治疗前,必须了解家庭问题的症结点,才能引导家庭成员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其中,经过有效的沟通后,齐心协力化解矛盾,建立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04结语

武志红说,家是港湾,爱是退路,真正能够制造安全感的只有爱。

爱是贯穿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彼此之间感受到爱,就不容易产生心结。

丹尼尔 A. 休斯的这本书不仅是专业工作者学习家庭治疗的必备教材,也是健康心理成长的必备指南。书中提到的 PACE(有趣—接纳—好奇—共情) 态度,是心理治疗的态度,更是我们每个人发展健康人际关系的态度。

谁都希望自己可以拥有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彼此之间可以相互扶持、相互理解,轻松、和谐的温暖之家。

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