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更易患抑郁症,可能与这些原因有关!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女性在一生中几个激素相关的阶段(如青春期、产后、围绝经期)更易患抑郁症,激素的激活作用与抑郁症发病率升高相关。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的疾病,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一个主要因素。抑郁症的发病率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女性更易患抑郁症。抑郁症性别差异的产生可能会导致治疗及干预的个体化差异,但目前这种差异产生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为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现将从性激素、遗传、免疫和社会心理因素的角度对抑郁症的性别差异的产生进行分析,以进一步了解抑郁症性别差异的发病机制和神经病理学基础。女性在一生中几个激素相关的阶段(如青春期、产后、围绝经期)更易患抑郁症,激素的激活作用与抑郁症发病率升高相关。在生殖年龄,抑郁症的性别差异最大,这表明性激素和生殖事件在抑郁症的病因学中起着一定的作用。1. 青春期女性抑郁症发病率的增加始于青春期,在生殖期持续存在,此时雌二醇水平处于最高水平,并经历周期性变化。性激素与青春期女性抑郁症的高发有关,此时的激素水平升高与女孩的情感障碍相关。女性的抑郁易感性与青春期相关,在青春期之前,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抑郁,而在15~19 岁之间(青春期),女孩的抑郁症患病率增加了一倍。青春期女性的早熟,伴随着雌激素水平的增加,与更严重和更持久的精神病理学有关,特别是与抑郁症有关。由此可见,始于青春期的性别差异与雌激素密切相关。2. 月经前期经前期综合征具有可预测的、周期性的心理和躯体症状,可导致功能损害,在月经周期的前期加重,并在月经期间得到缓解。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女性的情绪变化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经前期女性对于生殖激素及其代谢产物(特别是四氢孕酮)波动的过度敏感是经前期综合征产生的主要原因。月经周期相关症状的波动提示性腺激素在经前期综合征病因学中的作用,雌激素和孕酮可能参与了该病的发生机制。
3. 产后
产后抑郁症是很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女性的心理和身体健康,而且对儿童和家庭产生有害影响。产后是女性一生之中发生情绪障碍的高危时期,雌激素水平的急剧下降是产后抑郁症产生的主要原因。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学中考虑的因素之一是激素的变化。此外,给予雌二醇可明显地减轻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也进一步印证了雌激素下降与该病的相关性。
4. 更年期
更年期是从生殖阶段向非生殖阶段过渡的时期,伴随着卵泡功能下降,最终导致雌激素和黄体酮水平下降,卵泡雌激素水平升高。
更年期也是情感障碍的发作、复发和恶化的触发因素;雌激素表达水平的下降是更年期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雌激素治疗可以改善更年期引起的抑郁症状。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男女抑郁症的发病率大致相同。由此可见,上述这些阶段激素的波动也是女性一生之中患病率高于男性的生物学因素之一,女性对于低激素水平或者是激素水平起伏的敏感性高于男性,因此对于该阶段的女性,可进行相关激素的测定,以便更好地早期预防及干预。遗传因素也是性别差异的潜在因素,目前仍未明确遗传的传递方式。
研究显示,女性抑郁症(42%)的基因相关性要大于男性(29%),重度抑郁症在女性中的遗传力度要高于男性,说明女性具有更高的遗传易感性。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表明,对于女性而言(而非男性),具有5- 羟色胺转运蛋白相关多态性区域(5-HTTLPR)基因型的患者更容易伴发抑郁症状。基因与环境的交互是指为个体对压力事件的敏感性受基因调节,这一现象仅在女性中发现。短等位基因的携带者更容易因环境压力而发生抑郁症,具有5-HTTLPR 基因型的抑郁症患者中,女性高于男性,进一步支持了上述短等位基因的假说。女性抑郁症患者中,具有FK506 结合蛋白 5(FKBP5)SNP rs1360780 的次要等位基因的携带者在高应激下表现出更明显的抑郁症状,而这一现象并未在男性患者中发现。遗传因素在性别差异中的机制尚不明确,未来将期待于精准医疗的发展,更好地从基因层面解释该现象,对于遗传易感性的女性进行早期干预,有助于从源头上降低发生率。抑郁症神经炎症假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失调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生发展。相较男性抑郁症患者,女性表现出更多的炎症反应性,拥有更多的先天和适应性免疫细胞,以及更高的免疫球蛋白基础水平。Moieni 等研究发现暴露于内毒素的女性表现出更高的抑郁情绪和社交脱节感,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 -6(IL-6)的升高与女性社交脱节感的增加相关,但与男性无关。同样的,Birur 等研究发现女性抑郁症患者中,IL-1β 和 TNF-α 的水平越高,抑郁症状越重。炎症标志物 C 反应蛋白(CRP)水平越高,女性的抑郁症状、认知症状、兴趣活动缺乏和自杀的严重程度越高,男性中无此相关性。性别是调节 IL-17 与快感缺乏的重要生物学因素,较高的IL-17 水平与男性更严重的快感缺乏症有关,但这种关联在女性中并不明显。此外,母体怀孕期间高水平的 TNF-α/IL-10 比值将导致女性抑郁症的风险增加但有助于减少男性的相关风险。检测抑郁症患者相关炎性因子的水平可有助于评价其病情和临床及时干预,协助改善预后。
Part 4
社会心理因素
1. 躯体 / 性暴力针对女童和妇女的暴力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和人权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可能成为多重胁迫、性和来自伴侣的严重身体暴力的受害者。研究发现,在生活中经历过某种暴力的女性患抑郁症的概率是没有经历过暴力的3.6倍。世界范围内对儿童期性虐待的估计表明,女孩的自我报告终生患病率约为18%,男孩为8%。一些证据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抑郁症,部分原因是她们更容易接触到性虐待,而这种患病率的增加并不能明确归因于女性对逆境更高的易感性。女性遭受的性别歧视也是造成发病率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基于性别的暴力对心理、身体和生殖健康都有严重影响,并对经济造成巨大影响。由于文化背景的影响,人们对家庭暴力常羞于启齿,因此对遭受暴力的女性应引起社会和大众的足够关注,进行一定的预防和干预,以避免暴力的发生或升级,能够帮助其减少抑郁症的发生。2. 生活事件与人际关系与男孩相比,女孩会经历更多的生活事件,如家庭冲突、学校的主观压力和不满,自尊心更低。负性生活事件是压力的来源之一,反复思考一些负性的生活事件会激发抑郁症的发生,这样的相互作用在女性之中更加常见。环境中的负性事件,可以导致女孩(非男孩)的早熟,因此女孩对这种不良环境的反应较男孩更敏感。压力的产生会导致特定的抑郁症的发生,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女孩,将会导致后期的抑郁症状的出现。女性青少年更容易遭受特定的压力,尤其是亲子关系质量方面和人际关系方面,这也是青春期后女孩抑郁症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与男性相比,女性对压力的高度敏感度似乎与抑郁症的风险增加有关。同样的,女性对人际压力方面更多的暴露和反应性已被证明导致了抑郁症的性别差异。此外,缺乏社会支持似乎比男性更能预测女性的抑郁症,因此对遭遇生活事件及相关压力的女性应给予更多的关照和支持,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心理疏导对减少女性抑郁症的发生有显著的作用。抑郁症性别差异的产生除与上述主流的方向相关以外,目前也存在一些其他的观点。研究发现,青春期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对自己的身体感到不满,负面的身体形象导致青春期女孩抑郁症状的增加。男女之间的工资差距被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抑郁症中的性别差距,收入低的女性患抑郁症的比例较高。有研究证实,抑郁症的性别差异与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HPA)的功能失调相关,具体的机制有待进一步验证。研究表明,性别差异是由于特定亚型(如非典型抑郁症或躯体抑郁症)的抑郁症在女性中患病率较高。既往出现焦虑症状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与男性相比,女性焦虑症终生患病率较高,可能是后期抑郁症发病风险增高的原因。由此可见,对于青春期的女性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帮助其更好地正视该阶段;对于特定亚型和伴发焦虑症状的女性患者应给予关注,以便于早期识别和防治。参考文献:喜欢,就给我一个“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