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光芒须照到的角落——话说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文 / 医学界精神频道
2021-01-18 00:16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元旦期间,一部《拆弹专家2》掀起了小高潮。当人们感慨潘乘风、董卓文等拆弹专家血雨腥风的职业生涯的同时,不禁又将关注点聚焦在安置炸弹的“亡命之徒”身上。这些人难道不怕死吗?他们为什么视人命为草菅?为什么他们在死的时候脸上还带着微笑?为何他们总是和全世界“过不去”?……今天要给读者们科普一种精神心理疾病——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这是人格障碍中对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起病于18岁之前,与童年的生长经历很有关联。具有这类人格者最典型的特征是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无视他人的安全和权利,欺骗和操纵他人,并具有社会适应不良的表现,易于被激惹,变得焦虑而激愤,有时表现为爆发式的暴力犯罪。“反社会”一词从侧面突出反映了这类人对社会的危害,他们中的不少人可称为犯罪分子,在监狱和劳教机构占相当大比率。影片中复生会是一个以“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为信念的恐怖组织。创始人是顶着一头“杀马特”式白发的马世军。话说马世军原来是个普通青年,在97年后搬家去了英国,其间他看到了自己家族许多的“丑恶嘴脸”,而后思想发生了变化,回香港后拉帮结派创立了复生会。一群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之人有了共同的目标——推倒一切,改变现在的制度,打造一个所谓众生平等、自由自在的新香港,简单来说就是建立的一个“乌托邦”。①经常违法或藐视法律;②时常说谎并欺骗他人;③没有事先计划地冲动行事;④可能会有好斗的攻击倾向;⑤很少考虑他人的安全;⑥无责任感,不能履行财务上的义务;⑦无法感受懊悔或罪疚感。复生会的成员要达到自己的目的,采用极端方式——毁灭现在的一切。在实施过程中,大家可以看到他们杀人、放火、燃爆、虐待……极尽残酷的手段,可以说以上7条,几乎全中。相信复生会成员笑着自裁和孽杀警察的场景会“震撼到”观众:什么样的灵魂可以很随性地杀害自己生物属性的“同类”?又是什么样的心理可以笑着自己夺取自己的生命?“生的喜悦和死的恐惧”在这类人眼中没有任何意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倾向于在行为上表现出易冲动且不稳定的特质,同时也在依恋关系的建立上困境重重。也就是说,正是因为他们的行为,通常他们很难与“普通人”建立和谐而亲密的关系,但一些反社会者在跟志趣相投的组织和个人交往时也能形成依恋关系,比如影片中复生会的成立。同时,这样的聚集往往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前面我们提到,此类人格障碍者起病于18岁之前,疾病的形成与童年的生长经历很有关联。心理学家发现,反社会者的童年往往经历过不同程度亲情缺失,比如父母教养方式不佳、长时间和亲人分离、父母离世、被抛弃、被虐待、亲人存在精神问题等。幼年亲情的缺失,让他们成年后不懂得怎样去爱其他人,如何建立有益的亲密关系。
而当他们面对焦虑、压力时,不是选择寻求亲密关系纾解压力,反而容易受到某种偶然事件刺激,采取极端残暴的违法方式宣泄。不仅如此,他们常常在童年就表现出一些“反社会的信号”:逃学、破坏财物、欺诈、偷窃、斗殴、虐待动物、严重违反规则等。讲到这里大家也许会说:“他们之所以属于精神心理障碍,他们的脑子到底有没有问题?”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研究发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大脑的前额叶皮层和杏仁核都出现了体积的缩小,这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经常处于情绪不稳定中,且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他们一般不情愿寻求医生帮助,因此门诊极为少见,有时是被迫来就诊的。心理专家认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防胜于治”,也就是说,正确的养育方式、对孩子多给予正性的情感、多沟通引导,以及温暖的、优秀的、充满爱的家庭环境非常重要。当然专家也指出,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者,可以进行心理治疗,必要时结合相应的药物治疗。这就是你不可不知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希望能给人们以警醒,让这些恶性事件只是停留在电影或小说里,愿人性的光芒照到心灵的每一个角落,愿每个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喜欢,就给我一个“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