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仑:对你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
01
在存在主义治疗中,意义的焦点有七个。第一个,重新为各个价值排序。这个非常重要。比如,我带团体的时候,会跟组员们一对一地做一些访谈,可能15分钟,也可能20分钟,甚至50分钟。由于团体的带领方式、组员的组成方式不同,所以入组访谈的时间也不一样。我发现,当我问未婚的组员“对你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时,他们就会问我,李老师,你说的是人,还是其他?我说任何东西都可以。他们通常会说人。已婚的有孩子的组员,会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未婚的正在谈恋爱的组员通常会把父母放在第一位;未婚的没有谈恋爱的组员通常会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放在第一位;已婚的孩子开始上大学的组员,通常会把衰老的父母放在第一位。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告诉大家,不同人生阶段、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人、世界和事物重要性的价值排序是不一样的。打个比方,对3岁以前的小朋友来说,吃好睡好玩好是最重要的,这三个是很核心的东西。不要小看这三个东西,现在很多大学生都不会吃饭,比如我之前讲过的那个减肥的女大学生,她遇到了重大的创伤,丢失了吃饭的能力,这就说明她3岁以前学吃饭的时候没好好学。应该怎么学呢?比如,吃妈妈/爸爸做的食物是什么感觉,吃奶奶/祖母做的食物是什么感觉?3岁以前的小孩吃不同的人给他做的食物,感觉是不一样的;在幼儿园里跟小朋友们一块儿吃与单独吃,感觉又不一样,所以对3岁以前的小朋友来讲,吃饭就是一种行为治疗。治疗什么呢?治疗他的饥饿感,治疗他没有东西吃会被饿死的死亡焦虑。所以我们一出生的时候,死亡焦虑实际上是被食物治好的。现在仍然有很多吃货,我们叫做固着在口欲期。这样说实际上就是在补小时候没有学会吃饭这个课。02然后是学会睡觉,比如,单独和妈妈睡,睡在爸爸妈妈中间,和爸爸妈妈分床不分房,分房之后上半夜和爸爸妈妈睡在一起下半夜自己睡,就是不同的睡法。不同的睡法带来的感觉,对一个人学会睡觉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比方说,婴幼儿待在妈妈身边,要闻着妈妈的体香和奶香睡觉。奶香会让婴儿觉得食物唾手可得,就在嘴边,根本不用紧张、焦虑,饿了只要一哼哼食物就来了。婴幼儿的哭声有三种:一种是饥饿而啼哭,一种是排泄而啼哭,还有一种就是要邀宠——寻求关系。妈妈都有本能,一听婴儿的哭声,就知道婴儿要干什么。婴儿和妈妈的镜像神经元是天然连接,就好像妈妈是WiFi,婴儿一出生就带了终端出来,速度很快。再比方说,睡在爸爸妈妈中间,婴儿晚上就会辗转反侧,睡得很不踏实,有的婴儿夜闹的次数也变多了。这就不光是寻求食物了,可能是婴儿潜意识里害怕爸爸妈妈发生性关系再给他生一个弟弟妹妹,如此一来他就不是独一无二的了。所以,睡在爸爸妈妈中间的婴幼儿晚上哭,可能就是不想让你们睡好觉,不想让你们继续繁殖,他有他的潜意识动机的,这就叫学会睡觉。 最后是学会玩。学会玩也有很多重点,比如跟积木、火车这些死的东西玩,跟猫、狗、小公鸡、小母鸡、蚯蚓、麻雀这些活的东西玩,做角色扮演游戏跟人跟关系玩,都是3岁以前的婴幼儿要去尝试,要去看到、感受到的。三岁到三岁半,一般来说幼儿的神经发育,即身体发育跟心理发育比较同步,就会开始问十万个为什么,这时吃睡玩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占领地、求知开始变得很重要。他为什么要求知呢?因为他要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刺激大脑里面的神经元,促进神经元发育。当神经元发育得越来越旺盛,大脑里面轴突的连接越来越多,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越来越广泛和深刻,他的人格领地和活动领地就会不断地变大。03到6岁,幼儿开始有性别认同的感觉,边界和冲突变成首要任务,小女孩可能会玩一些毛绒绒的、边界不是特别僵硬、机械的玩具,小男孩则喜欢玩枪、炮、坦克、火车这些触觉很冰冷、边界很清楚很机械的玩具,哪怕跨越甚至融合边界也要带着冲突,比如骑马打仗、老鹰抓小鸡。到12岁,青春期来了,第二性征来了,孩子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体会身体被唤醒和身心的混乱变成首要任务。 一个人从出生到上初中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每到关键的年龄阶段和身心发展的过渡阶段,首要任务是不一样的,而当他长大,开始成为社会人、家庭人、恋爱人、父母,发展这些角色,首要任务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重新为各个价值排序。 临床中有很多来访者,在某个人生阶段不能很好地完成排序,比如3岁左右的小朋友仍然咬手指头、尿床,或者躯体没有跟上身心发展,就没办法对知识感兴趣,在求知中获得快感,也没办法在领地扩大中获得快感。他就像落下一门课程一样,仍然要继续学怎么吃、怎么睡、怎么玩,这就是在应该重新为各个价值排序的时候没有做,于是滞后了。当然,对有些儿童、青少年而言,这种短暂的滞后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一直滞后就会带来问题,没有办法去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因为他的时间、精力都用在补课上了。 成年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要完成自体的建设。结婚之后,要学着成为妻子或丈夫;有小孩之后要学着成为母亲或父亲,所以内在的各个价值就要重新排序。如果重新排序没有跟上角色发展就会有问题,积攒的时间长了就会变成心理问题。
在存在主义治疗中,意义的焦点有七个。第一个,重新为各个价值排序。这个非常重要。比如,我带团体的时候,会跟组员们一对一地做一些访谈,可能15分钟,也可能20分钟,甚至50分钟。由于团体的带领方式、组员的组成方式不同,所以入组访谈的时间也不一样。我发现,当我问未婚的组员“对你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时,他们就会问我,李老师,你说的是人,还是其他?我说任何东西都可以。他们通常会说人。已婚的有孩子的组员,会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未婚的正在谈恋爱的组员通常会把父母放在第一位;未婚的没有谈恋爱的组员通常会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放在第一位;已婚的孩子开始上大学的组员,通常会把衰老的父母放在第一位。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告诉大家,不同人生阶段、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人、世界和事物重要性的价值排序是不一样的。打个比方,对3岁以前的小朋友来说,吃好睡好玩好是最重要的,这三个是很核心的东西。不要小看这三个东西,现在很多大学生都不会吃饭,比如我之前讲过的那个减肥的女大学生,她遇到了重大的创伤,丢失了吃饭的能力,这就说明她3岁以前学吃饭的时候没好好学。应该怎么学呢?比如,吃妈妈/爸爸做的食物是什么感觉,吃奶奶/祖母做的食物是什么感觉?3岁以前的小孩吃不同的人给他做的食物,感觉是不一样的;在幼儿园里跟小朋友们一块儿吃与单独吃,感觉又不一样,所以对3岁以前的小朋友来讲,吃饭就是一种行为治疗。治疗什么呢?治疗他的饥饿感,治疗他没有东西吃会被饿死的死亡焦虑。所以我们一出生的时候,死亡焦虑实际上是被食物治好的。现在仍然有很多吃货,我们叫做固着在口欲期。这样说实际上就是在补小时候没有学会吃饭这个课。02然后是学会睡觉,比如,单独和妈妈睡,睡在爸爸妈妈中间,和爸爸妈妈分床不分房,分房之后上半夜和爸爸妈妈睡在一起下半夜自己睡,就是不同的睡法。不同的睡法带来的感觉,对一个人学会睡觉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比方说,婴幼儿待在妈妈身边,要闻着妈妈的体香和奶香睡觉。奶香会让婴儿觉得食物唾手可得,就在嘴边,根本不用紧张、焦虑,饿了只要一哼哼食物就来了。婴幼儿的哭声有三种:一种是饥饿而啼哭,一种是排泄而啼哭,还有一种就是要邀宠——寻求关系。妈妈都有本能,一听婴儿的哭声,就知道婴儿要干什么。婴儿和妈妈的镜像神经元是天然连接,就好像妈妈是WiFi,婴儿一出生就带了终端出来,速度很快。再比方说,睡在爸爸妈妈中间,婴儿晚上就会辗转反侧,睡得很不踏实,有的婴儿夜闹的次数也变多了。这就不光是寻求食物了,可能是婴儿潜意识里害怕爸爸妈妈发生性关系再给他生一个弟弟妹妹,如此一来他就不是独一无二的了。所以,睡在爸爸妈妈中间的婴幼儿晚上哭,可能就是不想让你们睡好觉,不想让你们继续繁殖,他有他的潜意识动机的,这就叫学会睡觉。 最后是学会玩。学会玩也有很多重点,比如跟积木、火车这些死的东西玩,跟猫、狗、小公鸡、小母鸡、蚯蚓、麻雀这些活的东西玩,做角色扮演游戏跟人跟关系玩,都是3岁以前的婴幼儿要去尝试,要去看到、感受到的。三岁到三岁半,一般来说幼儿的神经发育,即身体发育跟心理发育比较同步,就会开始问十万个为什么,这时吃睡玩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占领地、求知开始变得很重要。他为什么要求知呢?因为他要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刺激大脑里面的神经元,促进神经元发育。当神经元发育得越来越旺盛,大脑里面轴突的连接越来越多,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越来越广泛和深刻,他的人格领地和活动领地就会不断地变大。03到6岁,幼儿开始有性别认同的感觉,边界和冲突变成首要任务,小女孩可能会玩一些毛绒绒的、边界不是特别僵硬、机械的玩具,小男孩则喜欢玩枪、炮、坦克、火车这些触觉很冰冷、边界很清楚很机械的玩具,哪怕跨越甚至融合边界也要带着冲突,比如骑马打仗、老鹰抓小鸡。到12岁,青春期来了,第二性征来了,孩子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体会身体被唤醒和身心的混乱变成首要任务。 一个人从出生到上初中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每到关键的年龄阶段和身心发展的过渡阶段,首要任务是不一样的,而当他长大,开始成为社会人、家庭人、恋爱人、父母,发展这些角色,首要任务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重新为各个价值排序。 临床中有很多来访者,在某个人生阶段不能很好地完成排序,比如3岁左右的小朋友仍然咬手指头、尿床,或者躯体没有跟上身心发展,就没办法对知识感兴趣,在求知中获得快感,也没办法在领地扩大中获得快感。他就像落下一门课程一样,仍然要继续学怎么吃、怎么睡、怎么玩,这就是在应该重新为各个价值排序的时候没有做,于是滞后了。当然,对有些儿童、青少年而言,这种短暂的滞后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一直滞后就会带来问题,没有办法去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因为他的时间、精力都用在补课上了。 成年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要完成自体的建设。结婚之后,要学着成为妻子或丈夫;有小孩之后要学着成为母亲或父亲,所以内在的各个价值就要重新排序。如果重新排序没有跟上角色发展就会有问题,积攒的时间长了就会变成心理问题。
本文字稿节选自李仑老师主讲“存在主义自我与团体心理治疗20讲”。
扫码跟随【李仑】学习存在主义心理学
成为一个完全为自己的命运负责的人
对自己的感受忠诚的人
饱含深情、有弹性边界的人
敢于向一切不确定敞开的人
李仑来,请允许我为你松绑我看到:
绳子上写满了太多的禁忌,标语和道理
绳子里揉满了太多惩罚、无助和悲伤
你得不到什么,就意味着你恨什么
不说出这种恨,也许你永远得不到
没有化解不了的恨,唯有来不及的爱
我愿和你们在一起
在内心最深处,勇敢地活这一生!
by李仑
亚洲存在主义团体创办者、
美国团体治疗心理协会、
认证团体动力师
作为团中央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特邀心理专家,开展多次灾后心理救援工作,受邀参与多个省市的心理危机干预。
业内称之为中国大陆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团体的领跑者、心理咨询界的新锐。超过15年的临床心理咨询工作经验,超过10年团体咨询实务经验,足及中国大陆的每个省份(包活香港、台湾),惠临30多个城市,带领2000多场团体工作坊,累积过4万小时的团体咨询实务经验、超过1.5万小时的个体咨询实务经验。
服务人群包括普通民众、公安司法文教、国有及外资企业员工及中高层管理、大学生、青少年、各类专业从业者、物质依赖者、一般服刑人员、艾滋病服刑人员、癌症患者等多种类型的人群。
【李仑】存在主义取向动力性成长团体(网络)第四期正在招募中
存在主义团体是一个封闭安全的环境,由8-12/位组员组成,讨论、探索、分享任何你想表达的东西。重现人际冲突,浓缩真实的社会互动。
我们在团体里可以从全新的角度了解自己,在其中学会觉察、梳理、放下、修通、整合。在体验中提升自己,感受团体治疗震撼人心的魅力!
招募对象
在关系中感到痛苦、有困扰的人
关注自我成长、渴望探索自我的人士
希望在情感、人际、工作等领域有所提升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