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夜失眠 吃安眠药有讲究
冬季很多人失眠的老毛病又开始犯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有睡眠障碍,而中国成年人失眠率更是逐年增加。但在治疗失眠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有临时吃颗安眠药助眠的“无奈之举”,可事实上,吃安眠药帮助睡眠可没这么简单?
吃药前 一定要先找到失眠的根源
“很多人来精神专科看病,往往最开始是想来治失眠的,他们中几乎绝大多数的人都有自服安眠药的习惯。”重医附一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况利告诉记者,很多人一出现失眠的情况,首先想到的不是找医生诊断为什么失眠,而是想用什么药来催眠,这是最大的一个治疗误区。
况教授表示,尤其是老年人,本身他们的睡眠质量与年轻人有很大的区别,多为浅睡眠,睡眠持续性更易被打乱。而导致老人失眠的原因更是多种多样。首先,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引起维持高质量睡眠的生理储备减少的因素开始变多,比如活动量小、光照不足、唤醒阈降低、自主神经活动能力改变、昼夜节律改变等。因此年龄越大,睡得越少。
其次,很多躯体疾病也会导致睡不着觉。其中疼痛是最常见原因,如风湿性关节炎、腰背痛、滑囊炎、纤维性肌痛尤其容易导致老年人睡眠的中断。
还有,情绪障碍,抑郁症是导致老年人失眠的常见精神疾病,通常伴有入睡困难,早醒,深度睡眠变少,或者白天睡眠过度。而过度思考、内心不安、烦恼、焦虑、忧伤、痛苦等心理社会因素,都可能使老年人出现失眠,躺在床上浮想联翩、辗转反侧而睡不着觉。
老人吃安眠药有禁忌
否则易致呼吸暂停
“老年人一定要慎用安眠药物,否则很危险。”况主任指出,由于机体对于安眠药的吸收、代谢和排泄能力减弱,老年人服用安眠药的副作用更大,身心健康会受到更大损害。
1.长期使用可形成依赖,甚至成瘾。有些老年人在临睡前必须服用安眠药,否则就难以入睡乃至通宵不眠,或者一定要确信床边备有安眠药以便随时服用,如果没有安眠药在手边就高度紧张等,这就已经产生了依赖性。
2.导致记忆力减退,甚至提高患痴呆症的风险。研究表明,长期服用安眠药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可导致记忆下降。
3.安眠药会抑制呼吸,因此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使用安眠药物更有禁忌。如重症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往往因睡眠差而被当成失眠症,此时如果错误地进行安眠药治疗,可使病情急剧加重,甚至发生睡眠中呼吸暂停时间过长而死亡。
初次服:使用最低有效剂量
“很多初次服用安眠药的人都存在严重的用药误区。”况教授告诉记者,通常容易犯两种错误:
1.随意服药。很多人认为,失眠症不是疾病,无需颇费周折地到医院看病,因此,经常会随意服用家里人或者朋友的药物。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失眠,因此,如果近期内发生严重失眠的话,一定要先看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确定失眠症的类型、严重性等等,再对症下药。此外,不同症状的失眠,选择的药物并不相同,比如说:入睡困难,应选用短效药物;夜间睡眠不踏实、容易醒来,选用中效药物;经常早醒,则应使用长效药物。
2.剂量偏大。初次服药的患者只需服用小剂量,就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但是患者不知道这些,盲目地按照别人使用的剂量服药。剂量大容易引起耐药,并带来药物的不良反应。
正确做法:初次发生失眠症的患者首先要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恰当的药物;其次,从最小剂量开始,以最小药量达到满意的睡眠。
使用中:时间不超过4周
况教授表示,药物依赖是失眠患者最担心的问题,其实,并非用安眠药就一定会产生依赖,只有出现用药错误后才会出现药物依赖、情绪不稳定等副作用。
第一类错误是长期持续服药。许多患者把失眠症完全交给药物解决,没有意识到吃药只是“缓兵之计”,不能长期服用,否则会产生药物依赖(即成瘾)。
第二类错误是不断加大剂量。患者服药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催眠效果不如以前“灵”了。于是就不断加大剂量,以求平稳入睡。大剂量用药后,安眠药的不良反应就会表现出来,如白天困倦、反应迟钝、情绪变糟等。
正确做法:利用安眠药物暂时性缓解失眠之苦时,一定要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比如改善睡眠环境,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避免睡前吸烟、喝茶、饮咖啡等。其次尽量短期使用安眠药,按照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建议,使用最广泛的苯二氮卓类安眠药(如舒乐安定、安定等)作为催眠使用,时间不宜超过3周。还有,为了避免剂量越用越大,不要持续用药,每周间断使用2~4次。
停药:每天减原量的25%
况教授提醒,停用安定药物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骤然停药,这时非常容易产生戒断反应。因为,长期服药的患者会对药物产生躯体和精神上的依赖,一旦停药后就会出现恶心、呕吐、乏力、失眠加重、肢体震颤等。
正确做法:逐渐减药,每天减原来服用剂量的25%,有效防止停药后的失眠反弹。
本公众号未署名文图作者请与本报联系,以奉稿费。
戳原文,订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