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头条|隔离14天后,如何把睡眠找回来?先别急着吃安眠药

文 / 健康小道理
2020-12-19 09:22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疫情压力,很多人开始睡不好。而旅途过程中的强制隔离,也让本来睡眠无压力的人出现新的睡眠问题。

有些人外地出差或旅途中突发疫情,因为防疫需要,被强制在酒店隔离14天。隔离期间,除了测体温。其他时间都是在房间里呆着,或站,或坐,或躺。

14天后隔离结束,终于可以回到正常生活和工作轨道了,然而他们发现一个新问题:晚上睡不着了,白天状态也不好了。

几天下来很是辛苦,看了医生,开始吃安眠药了。

■等等!先放下你的安眠药

神经内科余周伟医生在其睡眠与科学微信公号发文称:不要随随便便就吃安眠药,先搞清楚自己为什么睡不好比什么都重要。

隔离前还好好的,为什么隔离后就睡不着了呢?难道把睡眠落在酒店里了?

余周伟医生指出,真相其实是:你体内管睡觉的排班表被打乱了。

正常情况下,你在晚上能保持睡眠,白天能保持清醒,是因为体内有个“排班制度”在协调。说得专业点,就是“昼夜节律”。

这里有两个人排班,一个叫老白,一个叫小夜。老白上白班,从你早上睡醒开始,老白就负责让你清醒的去做打工人。

小夜上夜班,负责让你晚上有困意,能睡觉,休息好,明天继续打工。

另外,交接班很重要。如果老白一直上到晚上,那你晚上就睡不着。反过来,如果小夜一直工作到白天,那你就没法保持清醒。

谁来定交接班的时间呢?当然是光线的明暗交替了。天亮了,老白上。天黑了,换上小夜。这就是老话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理。

■隔离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最大的问题出在光线上。

住过酒店的人都知道,酒店的窗帘还是很遮光的。如果你晚上拉上,白天不打开,你都不知外面是阳光明媚还是阴云密布,再加上酒店房间的灯光都比较暗,因此,你等于失去了明暗交替的光线线索。

比如,外面天亮了,房间里还好暗。

小夜:不对啊,怎么感觉时间停止了呢,怎么还不见老白来接班?

老白:外面这么暗,嗯,不着急,我再躺会。

一天两天还行,14天下来,老白和小夜就被整蒙了。

身体:都半夜了,怎么还睡不着?

小白:啊,是晚上啊。老板,对不起,我上错班了。

身体:白天怎么这么困啊?

小夜:哎呀,我去。老板,对不起,我打电话叫小白。

对,情况就是这样。

■怎么办?这排班还能调回来吗?

余周伟医生:能。怎么失去的,就怎么拿回来。

之前不是失去了明暗交替吗?那就把这个线索重新强化下。

做法很简单。

1、早上固定时间起床,起床后接触阳光30分钟。

2、上班时,每隔90分钟左右出去溜达下,几分钟就好,带薪晒太阳。

3、晚上最好保持环境黑暗,当然,现代社会很难做到。那就别刷手机,多看纸质书。

4、也别太早上床,在床上干躺也没意义。建议有困意了才上床。

5、睡不着怎么办?要么在黑暗环境下心平气和地躺,要么就起床打开夜灯阅读一会(听书也行)。反正,不要刷手机,不要看电视和打游戏。

■睡不着,可以吃褪黑素吗?

余周伟医生:这种情况可以使用褪黑素,协助调整昼夜节律。

方法是:睡前30分钟,褪黑素0.5mg-1mg。

什么时候可以把睡眠找回来呢?

有网友评论:这个要看人品。哈哈哈!

余周伟医生称,快的话2周-4周,慢的话估计要2个月。不过,心态调整好的话应该不需要那么久,估计4周就可以拿回曾经的拥有。

■下次如果还要隔离,怎么办?

别慌!余周伟医生说,按照他提的建议做:

1、首先,作息别乱。虽然在隔离,但是起床和上床时间要和平时上班一样。

2、早起后,拉开窗帘,拥抱户外阳光。在阳光下做拉伸,在阳光下吃早餐。

3、白天别没事就往床上躺。多呆窗户旁。或看书,或看远方。

4、晚上别躺床上看电视。可以学习下冥想。

5、晚上睡觉要关灯,保持卧室黑暗。

除了关注睡眠问题,被隔离期间,适时的心态调整对身心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其实,无论得病与否,保持良好的心态极其重要。

疫情期间的隔离人员(居家隔离人员或住院隔离治疗患者)因环境或自身状况,易出现焦虑、害怕、恐慌等情绪反应和茫然失措、坐立不安等行为表现。如何稳定自己的心理状态,一起来看看吧!

■隔离期间如何抗压?

给自己做一份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尽可能把生活品质维持在一个水平:有工作时段、休息时段、娱乐时段、运动时段、进餐时段等,每日照做。稳定感对于应对未知感非常重要。

保持放松。当感到强烈的焦虑、紧张、压抑等情绪时,通过关注呼吸的方式使自己保持平静。

第一步:合上双眼,用一个舒服的姿势平躺或者坐着,轻轻闭上嘴,用鼻子缓缓吸气,心里默念“吸”。吸气的时候不要让胸部感到过度的扩张和压力。

第二步:用鼻子缓缓呼气,心里默念“呼”,呼气的过程不宜过快。

第三步:在反复的呼吸过程中,尝试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面,感受气流与鼻腔之间摩擦的感觉、鼻腔内温度的变化。

第四步:重复前三步,保持5-15分钟。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力转移,要把注意力重新拉回到呼吸上。

■隔离期间如何稳定自己的心理状态?

保持对他人的关怀。即使在隔离的空间内,也依然可能成为一个助人者,能够找到帮助其他人的办法;保持与外界的沟通。不管是向他人倾诉,还是记录自己的情绪日志,都会很有帮助;理性获取权威来源的内外部资讯,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另一方面,谣言和耸人听闻的消息都是信心的隐形杀手,要提高警惕。

适度活动、宣泄情绪。回顾自己近期的日常生活,是否存在活动较少的情况,比如:每天卧床时间多于8小时(特殊的医疗要求除外),活动次数少于3次,长时间看手机等。建议适当安排一些活动,比如伸展肢体、读书、听音乐等。寻找合理的途径宣泄情绪。每天可以用5-10分钟,将当下脑子里的想法和感受写下来;给家人、朋友发微信、语音、视频倾诉;听喜欢的音乐、画画等;如果感到难过、悲伤、绝望,允许自己通过哭泣的方式抚慰心灵。

营造安全感。隔离治疗期间,尝试观察和关注所处环境中能够带来安全感的信息,比如严格防控的住院环境、积极响应的医护人员、自己实施的防护措施、国家和社会的支持、身体状况变好、心理压力减轻等。重复告知自己这些客观存在的安全信息,不断进行“我很安全”“我感到越来越好”“我一定会恢复的”等自我暗示,矫正消极认知。

■当你的家人被隔离时,需要做什么?

当你的家人被隔离时,可能会因为觉得帮不上忙而感到焦虑。这时,可以在电话里鼓励他们,倾听感受,让他们减少孤单感,但不要对他们的情绪反应提供太多判断或过度解释。可以分享自己最近的心情,但不要只顾表达自己的情绪与不满,要记得电话那头的亲友处在更不自由的情况下,需要更多支持和关注。

关注被隔离亲友的物质需求,除了食品、衣物等基本生活需求,也要提供书、音乐或电影等文艺材料,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如果自己本身的情绪已经不太好,记得先关注自己的需求,比如找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谈谈,宣泄自己的压力,然后才能去支持被隔离的亲友。

■解除隔离后,还是无法释怀怎么办?

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如果感到自己出现了严重的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而且无法通过自我调适得到改善和缓解,可以尽快向专业的心理治疗师或精神科医生寻求帮助。

来源|晶报APP综合睡眠与科学、成都日报、知乎我们的天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