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也会“感冒”!亲人的理解是“救命”的力量

文 / 我为健康鼓掌
2020-12-18 18:55

抑郁症作为“心灵感冒”,跟普通感冒一样是一种病,正确认识形成全民关注精神健康的社会氛围,才能让我们的心灵大环境越来越好。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杂志

“抑郁症筛查要进体检项目了!”今年9月1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为进一步提升大众对抑郁症的重视程度,提出要将抑郁症纳入体检项目,逐渐形成全民关注精神健康的社会氛围。

刘华清 北京大学回龙观医院心理科教授、主任医师

需要被“看见”的抑郁症

一个出奇寒冷的冬日,城市仿佛蒙上了一层暗淡的色调,然而这样一个日子,却给晴驰带来了久违的暖阳。在这一天,晴驰拿到了她的心理诊断报告,她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不同于其他人在拿到报告时的错愕、难以置信,晴驰表现出惊人的镇定,她长叹了一口气,嘴角微微扬起了一丝笑意。在别人看来,晴驰就是一个成天只知道装病偷懒的“废物”,多年来,她受尽了周围人的冷言冷语,但是在拿到报告的那一刻,她对这些年所受的痛苦彻底释怀了,因为终于有证据可以证明自己不是矫揉造作,而是真的病了。那天晚上,晴驰手里紧紧攥着那份诊断报告,不留遗憾也不再留恋,与这个世界做了最后的诀别,也许这份代表着理解的诊断报告是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心灵慰藉。

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患者常表现出情绪消沉、意志减退、躯体障碍、悲观厌世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自杀倾向并付诸行动。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抑郁症已成为人类第二大“杀手”,全球约有3.5亿人罹患抑郁症,而我国的抑郁症患病率也高达2.1%。随着人们对心理疾病的认知,承认这种心理疾病的存在,并对患有抑郁症的人群给与善意的关注,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亲人的理解是“救命”的力量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除了疾病本身的症状,最令他们痛苦的莫过于周围人的不理解。许多抑郁症患者有一种病耻感,他们不敢面对自身的疾病,讳疾忌医,常常因此而延误了病情;即便得到了医院的明确诊断,他们也不愿承认,生怕受到他人的歧视。这些患者在工作与生活中常常伪装自己,强颜欢笑,将最好的一面留给别人,却将最坏的一面留给自己,所有的负性情绪都向自身投射,最终导致他们身心俱疲、症状加重。

而压死抑郁症患者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对周围最亲近对象的绝望。许多孩子在向父母诉说自己的抑郁症状时,得到的回应常常是“我还不懂你,你就是懒,真不知上进”。而一些成年人在向自己的家人倾诉生活没有意义的时候,得到的答复往往是“当自己是林黛玉呀,你就使劲‘作’吧”。更有甚者在向亲人表达了自杀意念后,得到的是一句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话:“你就是闲的,那你去吧”。得不到最亲近对象的理解,将这些抑郁症患者一步步推向死亡,他们将自杀付诸行动时经常发出“我不怕死,只是没有勇气活着”的感叹。

为了不让悲剧上演,我们要坚决抵制对抑郁症的一切污名化行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抑郁症患者,并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与包容。当抑郁症患者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情绪低落时,我们不要试图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说教,一些适用于我们的方法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苍白无力的,最好的帮助就是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与支持。而当抑郁症患者出现突如其来的情绪崩溃时,他们需要的只是足够的包容与尊重,我们要尝试换位思考,体会他们的感受,当我们对他们的处境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就能提供更加有效的帮助。

在与抑郁症患者相处的过程中,有时默默的陪伴与倾听就是最好的安慰,不仅给予了他们宣泄和反省的机会,也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

保持敏感,学会初步甄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经历过情绪低落、心情郁闷,虽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只是一种暂时的情绪状态,达不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但当它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时,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般来说,诊断抑郁症必须符合两条标准:(1)严重程度:心情低落必须达到使人苦恼而几乎驱之不去的程度,这种心情低落会妨碍患者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使人不能正常生活、学习,影响人们的社交。(2)病程:上述情况每天出现,并且持续至少两周。

除此之外,抑郁症还有6种主要表现:(1)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原本爱好广泛的人突然对之前的所有爱好失去了兴趣,丧失了快乐的能力。(2)无望感:患者感到一切都很糟糕,前途暗淡无光,毫无希望。(3)无助感:患者难以表达这种痛苦,他们感觉自己与其他人都不一样,似乎已经离开了人世、掉入了深渊,一切都不能挽回,任何人都无法拯救自己。(4)自我评价下降:患者感觉自己什么本事也没有,什么事情也做不了,甚至自责自罪。(5)活力丧失:患者感觉自己已经垮了、崩塌了,丧失了精神动力,没有活动的欲望。(6)感到生活没有意义:患者不是感觉某种生活方式没有意义,而是感到人生从根本上就没有意义,他们感觉生不如死,常有自杀意念,甚至付诸行动。

在生活中,我们要对抑郁症保持足够的敏感性,当周围的人出现了上述的一些症状,提醒他们及时就医,到相应的专科医院进行检查,如需药物治疗,也需提醒他们按时用药。对于没有认识到自身症状或拒绝就医的人群,我们要向他们普及抑郁症的相关知识,让他们了解到抑郁症作为“心灵感冒”,跟普通的感冒、发烧等躯体疾病一样,当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时需要去医院就医,这绝非一件可耻的事情。

家庭是“一小一老”抑郁症的防治线

很多人都误认为儿童不会得抑郁症,导致孩子即便表现出了抑郁症的早期症状,也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延误了病情,导致症状的加重。而大量研究和临床接诊数据则表明,儿童患抑郁症的比例也很高。

针对儿童抑郁症患者,我们可以从家庭及学校两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帮助。家庭系统是孩子最重要的系统,能够为他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母亲要发挥好容器的作用,接纳孩子的症状,容忍他们糟糕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被关注。同时,父母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切勿在家庭关系中出现缺位、错位、越位等问题。

老年人也是抑郁症的高发群体,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患抑郁症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口的7%到10%,在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群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0%。

女性格外需要“抑郁症保护”

女性是容易被忽视的抑郁症高发群体。在工作与生活中出现情绪低落等状况时,往往被认为是矫情,她们的抑郁症状常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但实际上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的作用,女性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男性的两倍。除了女性抑郁症的遗传风险高于男性之外,她们在经期、青春期、孕期、更年期所产生的卵巢激素水平变化都是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一些女性容易遭受言语暴力、性别歧视等问题的困扰,而她们在遇到诸如此类的负性事件时又倾向于做内归因,这就导致她们的负性情绪长期郁积,容易诱发或加重个体的抑郁症。

针对患抑郁症的人群,在相处中,我们不用刻意避讳谈及抑郁症,但也不必滔滔不绝地谈论这个话题,要帮助他们树立对抑郁症的正确态度,以平常心看待这一疾病,积极地面对生活。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带抑郁症患者走出家门,到清静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进行适度的运动,以逐渐修复他们受损的社会功能,改善情绪状况。同时,针对身边的抑郁症患者,我们要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增强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抗击抑郁的道路上并不是一个人,从而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与决心。

同时,针对女性群体,要保护她们的身心健康,维护她们的权益,给予她们足够的心理支持,让女性抑郁症患者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感受到最大的善意、最小的伤害。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文/林越瑞 闫静怡 刘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