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分病人常做令人误解行为,针对靶点调控恢复正常

文 / 白衣天使方大头
2020-11-20 09:41

我们都知道精神疾病是难治之症,这对普通百姓来说可能没有什么深刻印象,而对于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来说则可能是个灾难性的话题。因为精神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而且更严重的是高复发、高致残、高危害、高负担的疾病。一个家庭如果有一名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如同陷入灾难。

虽然目前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很多,药物占据了精神病治疗方案中的第一位。多种新型抗精神疾病药物的诞生控制和改善了精神疾病患者的症状。但是,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长期服药产生的药物副反应和耐药性等问题逐渐显露,甚至失效;更为严重的是有些患者压根不能按要求正常服药。因此,精神疾病患者总是处于症状加重、治疗好转又再次复发的过程,并呈现加重趋势,患者家属对此束手无策。

精神疾病患者常常会做出一些常人误解的行为,比如听见或看见客观环境中不存在的声音和事物,总是胡言乱语、异常懒散等,导致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大脑边缘系统中的情感环路传导异常,神经核团相互之间接受不到正常的信号,从而引发精神症状。在药物无效或出现副作用时,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技术可针对情感环路异常部分进行靶点的神经调控。

一直以来,关于手术治疗精神疾病都存在诸多争议。很多人认为大脑是人体很重要的器官,并且脑组织很柔软,经不起手术的折腾。如果在大脑动手术,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其实在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如今的外科手术治疗精神疾病早已今非昔比,是一项非常严谨、精细且效果良好的手术。

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技术引进了手术计划系统和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能快速根据精神疾病患者具体的精神症状制定对应的手术方案,并根据其中的核心症状依次定位核心靶点,然后结合其他辅助靶点进行多靶点的神经调控。

DTI技术可以精确的显示脑功能神经传导束,在手术时可以帮助医师精准的避开重要的功能区及智能区,同时又能和MRI、CT等影像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影像学数据更加具体清晰,靶点定位更加精确,不仅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完整保留了患者术后的社会功能,不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手术对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偏执型精神障碍以及人格障碍等精神疾病疗效显著,术后患者由于精神疾病引发的一系列精神症状都能得到控制或消除,逐渐减药到停药,实现临床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