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女孩因害怕打针逃出医院吓坏家长,儿科医生支招打针小套路

文 / 儿科医生雨滴
2020-11-02 09:31

说到让孩子打针这件事情,恐怕不少家长们都得直摇头,想让孩子乖乖的听话配合护士打针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甚至对于不少大人们来说,打针都是自己的童年阴影,想必大家在童年里也多少都为逃避打针做过一些努力,但你见过为了逃避打针而导致报警的吗?

最近在浙江余杭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令人有些哭笑不得的事情。一名8岁的小女孩因为感冒,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医院看病,但得知要抽血后,女孩便直接冲出医院拔腿就跑,当妈妈追出来时已经找不到人了...

女孩的妈妈徐女士追了一段路也没追上女儿,最后更是直接不见了女儿的踪影,内心着急万分的徐女士在附近寻找未果后只能迅速报警。

好在有热心的群众及时发现了小女孩并报了警。民警赶到现场时,只见女孩独自一人坐在路牙子上,一只袖子捋到手肘,闷声不响。在民警的询问下,小女孩才脸带委屈并奶声奶气地说道:“我一个人走出来的。我妈妈带我打针,我怕打针,我跑出来了……”

最终,在民警的带领下,小女孩回到医院附近,见到了正急得直掉眼泪的妈妈。徐女士一把将女儿抱起,责备的话也不敢说,从着急恐慌到虚惊一场的情绪化成一句心疼的“你不好跑的呀”,然后转过身抹了把眼泪。

其实孩子害怕甚至恐惧打针都是很正常的,作为家长,每次听到孩子打针时撕心裂肺的哭声当然也很心疼,但我们也都知道,打针是为了孩子好。因此,我们还是应想办法帮孩子克服打针的恐惧心理,让孩子不再那么害怕“打针”这件事。

一、帮助孩子了解为什么要打针

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可以多和孩子做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通过孩子可以理解方式让孩子知道在医院里都会发生什么,以及打针看病的重要性,为什么需要打针,先为孩子做好心理上的预设。

同时,也可以让孩子认识到医生、护士是在帮助他,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孩子对打针的紧张和恐惧。

二、事先告知,做好思想工作

不少家长都是半哄半骗带孩子去医院,然后突然给孩子打一针。这样的方法一次两次可能还行,但多用几次,孩子可能就会对父母失望和产生不信任,以后带孩子去打针反而更困难。

其实在给打针前事先告知孩子,既是对孩子的尊重,不糊弄和欺骗孩子,也是为了能让孩子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在打针前,家长们完全可以坦诚地告诉孩子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并劝导安抚,特别是可能产生的疼痛,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这是为了他的健康着想。

三、全程安抚鼓励,让孩子慢慢接受

1、在给孩子打针之前,家长们可以提早些带孩子去熟悉下环境,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多抱抱孩子,握握小手,通过这种肢体上的抚摸,温柔的安慰和鼓励,帮助孩子缓解紧张情绪,起到“情感镇定剂”的作用。

2、准备打针时,如果周围有其他孩子在哭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先带孩子出去转一转,等到相对安静的时候再过来打针,以免孩子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情绪影响。

3、候诊时,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关注下那些不哭不闹的小朋友,让孩子像他们一样学会勇敢,树立起榜样,从而降低恐惧。

4、在打针时,家长可以给孩子看看动画或是玩下玩具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对于一些小月龄的宝宝,还可以准备一个安抚奶嘴。

5、给孩子打针的过程其实也是孩子学习情绪管理的好时机。作为家长,我们首先应充分理解孩子每一次的疼痛和抗拒,当孩子由于打针的疼痛而哭泣时,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认可孩子的疼痛难忍,然后为这种情绪和状态贴标签,不要试图强制停止。

6、打完针后,家长们应及时地给予孩子一些赞扬和鼓励,或者是物质上的奖励,比如一个小玩具,帮助孩子克服打针的恐惧,减缓抵触情绪。

7、最后,也应记得跟看病的医护人员道声谢。这不仅是一种不恐惧的就医态度,更是引导孩子尊重医生、配合治疗的科学理念。

孩子打针这件事其实也并不全是坏事,如果家长们引导得当,同样不失为一个教导孩子学会如何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塑造勇气、信心、坚强等品质的好机会。

关于今天的话题,你还有什么想法吗?欢迎留言评论,和我们一起交流哦。

写文不易,多多帮我留言转发哦,雨滴医生谢谢你了!

免责声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人就职单位无任何关系。 如果我的科普内容有误,请留言告诉我,我非常愿意核实并更正。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