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年医生:我想给孩子们掌盏灯

文 / 好心情精神心理
2020-05-09 16:17
罗小年 精神科主任医师、教授


医生简介

罗小年

精神科主任医师、教授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编委

首都医科大学精神病学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

擅长:精神科疑难病例诊断,对青少年心理问题、拒绝上学等问题有独到研究。

生活爱好:读书,听音乐和旅游。

个人经历时间线:

1、1983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精神卫生中心读研究生,师从著名精神病学家杨德森教授;

2、1986年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后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

3、2002年调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工作,是北京安定医院第一位指导研究生发表SCI论文的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有在学习期间获得全国优秀研究生奖。

4、曾经学习工作的三个单位均为国内精神科排名前十的医疗机构。

国内最大线上医疗咨询平台好大夫在线连续四年的品牌医生,网站回复一万二千多位患者,网站点击率超过三千五百万次。

我想给孩子们掌盏灯

故事一:

罗教授遇到过一个孩子,让他记忆非常深刻。

罗教授第一次接触的时候,孩子16岁,正是读高中。孩子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父母带着他辗转就诊了很多医院的精神科,这里面还包括国内很知名的医疗机构。给出的诊断分别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医生都建议进行药物治疗。

后来,父母带着他找到罗教授,罗教授详细了解孩子情况,认为这个孩子就是“拒绝上学”的心理问题。于是,罗教授向他父母建议,“为了孩子好,尽量安排他到学校里去上课,不要脱离校园环境,并且要操心点孩子的学业,多多鼓励和适当关心”。

父母当时对罗教授说法半信半疑,也很犹豫,毕竟那么多大专家都将孩子诊断成精神病。但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罗教授的建议对这个孩子的未来,无疑是最有前途、最乐观的选项。父母反复考虑后,决定相信罗教授。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的,这个孩子后来考上了一所985大学,把他父母高兴坏了。他的父母将自己孩子治疗的整个过程用笔记录下来,并且以感谢信的方式送给罗教授。

因为一个不同的诊断,改变了孩子一生的命运。

故事二:

小A这孩子也挺特别的。

他妈妈当时找到罗教授的时候,小A已经就诊过2位有名的主任了,给他的诊断都是精神分裂症。因为孩子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小A当时办理休学手续。但他妈妈并不甘心,毕竟,孩子才刚初中毕业,高中学习都还没开始。小A妈妈当时认识的一位朋友是北京某三甲医院的院长,那院长对她说,“对于儿童精神心理相关问题,我推荐您去找罗小年教授。”小A妈妈找到罗教授的时候,眉头紧锁,神色满是疲惫,因为怕罗教授的诊断再一次刺激小A。妈妈对罗教授事无巨细地描述了小A的情况,当时罗教授觉得之前那2位医生可能诊断错了,但是碍于没有见到小A,罗教授只是安慰了焦虑的母亲。

第二次,见到小A,罗教授更加确定了不是精神分裂症。罗教授给他父母的建议也是:继续让小A上学,然后逐渐减少正在服用的药物剂量。从头到尾,罗教授尽量没有提及诊断,孩子一家信任罗教授,罗教授对小A开玩笑,“反正你也办理了休学手续,以后上一年学赚一年,怕什么呢?不要担心。”父母带小A回到家后,按罗教授建议联系回学校读书,并且在罗教授的建议下逐渐减少服用药物的剂量,不久后就在学校的期中考试里还考到了全年级第19名的成绩。

罗教授认为,面对青少年日益突出的精神心理问题,需要非常仔细鉴别,才能拨开迷雾解开症结。

专家温馨提示:

青少年处于心理转换期,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较差,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在需要和实际间产生落差,产生形形色色的心理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习压力”对于大多数学龄青少年来说都是一个长期的存在的“应激源”。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出现失眠,精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懒于读书做事,甚至不去上学等各种各样问题。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情绪波动或行为异常等情况,应主动与其沟通,如不能解决,应及时到心理门诊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