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是怎么形成的 对儿童有什么危害?

文 / 儿科李丽曼专家
2020-05-07 00:28

小儿抽动症,虽然是近些年来才被慢慢认识,但已经引起了广大家长及相关人士的重视。然而,即使这样,还是不能让患儿家长正确的给孩子选择治疗手段,起不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往往是待孩子症状较为严重时才选择就医,又因为找不到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感到茫然。

惯性抽动的病因较多。有的起始时,由于某些部位的不适感,产生保护性或习惯性的动作而固定下来,如眨眼动作,可因眼结膜炎或异物进眼引起;皱眉、皱额可因戴帽过小或眼镜架不适合引起;摇头或扭颈,可因衣领过紧等引起。以上原因去除后,动作本身虽已失去合理性,可是由于在大脑皮层已形成了惰性兴奋灶,因而可反复出现抽动动作。

此外心理刺激和躯体性疾病,也可以诱发本病。

常见的心理刺激因素有:

受惊吓,如突然受到狗的袭击,过马路时几乎被车压伤等。

慢性焦虑不快,如父母不和,父母长期生病,母亲又生了孩子,分散了对患儿的宠爱等。

常见的躯体因素有: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以及其他急性病症。

抽动症对儿童的危害有:

逐渐开始严重机体变化,比如长期的抽动导致抽动症患儿眼睛、口唇、脖颈、肢体等部位肌肉畸形或僵化,要经过很长时间才可以恢复正常;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骨骼的正常发育,并且失去矫正的机会。

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在患儿学习时,学习困难因为抽动和不自主发声导致注意力分散,严重抽动使患儿的眼睛很难盯在书本上,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影响课堂秩序,遭到同学、老师的歧视或嘲笑,逐渐厌学、逃学。

严重导致可怕的心理问题,小儿抽动症的患儿因为长时间发病症状常常被同学嘲笑、奚落,使患儿产生自卑,久而久之孩子变的性格孤辟,不愿与人接触,甚至对嘲笑者产生报复、敌视心理,部分患儿在成年后甚至发展为精神分裂。

如何治疗抽动症患儿?

由于多数抽动症患儿的症状往往在短时间内可自行控制,因此孩子是可以正常上学、交友的。基于此情况,王东记主任提出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父母对于年龄小不能配合行为治疗的抽动症患儿需要保持平静的心态,给予漠视、不理睬等方式,同时可利用如讲故事、交谈学校的情况等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减轻抽动发作次数。

父母需要帮助患儿制定合理的日程安排,养成按时睡眠的良好习惯,避免过度疲劳、过度兴奋、情绪紧张等情绪加重抽动症状。

患儿应忌食包括胡椒、辣椒、大蒜等辛辣刺激食物;油腻食物;可乐、浓茶、咖啡、巧克力等含有咖啡因、兴奋剂及带色素的饮料;方便面,膨化食品等含有防腐剂的食品。此外,海鲜、食用色素和添加剂、富含色氨酸等食品也要尽量避免。

调动患儿主观能动性,与孩子的老师、同学等经常接触的人提前沟通,使外界对患儿更加包容和理解,同时要劝告孩子不必为患有抽动症感到自卑、自责,要正确对待同学的讥讽和嘲笑,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5、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家长一定要配合医生,遵医嘱服药,如果患儿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跟医生沟通,切勿突然减药或停药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关于小儿发育迟缓、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智力低下、遗尿症等小儿发育行为疾病的问题,可以关注省医药附属医院儿科微信公众号【zzyyyek】,向专家进行咨询。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对内容有涉及版权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