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从初现异常到精神衰退,为何他的病情进展竟这么快!

文 / 白衣天使方大头
2020-03-26 16:14

同样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什么有的患者易于治愈且难复发,而有的患者却难以治愈而易精神衰退呢?

01

合理规范治疗的小杨

小杨几年前因工作不顺利,开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工作中经常出差错,并且一反平时开朗的性格经常独自发呆,去倾听脑海中的“声音”讲话,有次还在“声音”命令下自杀,幸好家人及时发现救了他。不仅如此,他还觉得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支配他,这会让他觉得很恐惧,所以他会独自在外面呆上1~2个小时,等到恐惧感消失才回家。随后小杨被家人送去当地医院进行治疗,并在父母的督促下定期复查门诊,规律服药,病情也相对稳定

后来,小杨因父亲去世受到刺激,开始不规律服药,同时以往督促他的家人也疏忽了他吃药的情况。于是,小杨的病情波动,经常发呆,生活变得懒散,总认为同事与他过不去,背后说他坏话,还时常毁物伤人。无奈之下,家人再次送他去医院治疗,经过合理规范治疗后,患者愿意配合医生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巩固治疗后,患者疾病痊愈。

02

行尸走肉”的小魏

患者小魏,患病12年,5次住院,16岁时感到被人跟踪、监视,在两次病情复发后,变得生活懒散,饮食起居没有规律,经常大白天卧床不起,夜间外出走动,自称世界总统。第五次住院时,小魏的病情令他变成了一个“无欲”之人,医院根据的病情所采用的药物治疗,如维思通、氯氮平、三氟拉嗪等药,剂量都达到了最高剂量依然无效。

一天24个小时,小魏躺在床上的时间至少有20个小时,除了吃饭、去上厕所以外,他几乎没有离开过床,不用刷牙洗脸,更用不着沐浴更衣。一天也难得说上几句话,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似乎都是可有可无。不给他吃饭,他就不吃,给他送饭,送多少都全部吃光;家人来看他,他呆坐不语,没人看他,他也不问;你对他表示关注,他不理不睬,你对他的“卓越才能”表示赞赏,他也无动于衷;没有欢乐,没有痛苦,不知满意与不满意,一团死水,与世无争。这是典型的精神衰退,患者用12年的时间走完了精神分裂症发展的全过程,从阳性症状转为阴性症状,直到完全的无欲状态。

病魔无情地吞噬了他的思维、情感和意志,仅给他留下了一副健全的躯壳和空白的大脑,用“行尸走肉”来形容他今后的生活再恰当不过了,除了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外,他已经完全丧失了人的社会属性,就连当世界总统这一至高无上的荣誉,都无法唤起他丝毫的快乐,他甚至还不如严重的呆傻者或植物人,因为他除了完全需要他人照顾之外,还可能在病态的支配下给他人带来危害。

对比小杨和小魏的病情我们可以得知,小杨最后病情稳定实现了痊愈,而小魏却被病魔无情吞噬,连高剂量的药物也无法拯救他。为何对小杨有效的药物却对小魏失效了呢?我们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客观原因

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加重的脑功能性疾病,精神症状的持续存在所引起的持续精神兴奋,具有“神经毒性”作用,而药物治疗往往难以阻挡最后呈慢性衰退状态发展。

2.传统观念对于精神疾病治疗上,一直都认为只有药物才能控制患者病情,但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有大约30%的患者会逐渐出现药物难以控制病情的情况。药物治疗精神疾病不同于手术的直接在脑部干预,而是要通过药物在身体内层层转化后与相关的受体结合,阻断亢进的神经递质而发挥生物学治疗作用。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一般2~4周,有的甚至要6周以上。药物与受体结合才可以发挥治疗效果,重症精神病人的神经细胞膜结构多数有损害、受体数量减少,这导致药物难以发挥正常治疗作用,因此疗效也欠佳。

因此,临床上,针对这部分患者可通过外科微创手术控制病情,阻断精神疾病“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解决药物无效时难治性精神疾病无法控制的难题,帮助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实现临床治愈,以免走向精神衰退这令人无法接受的结局。

(二)主观原因

尽管在就诊时,医生会不断告知患者及家属要遵循足量、足疗程(即服药量要充足、服药的时间要足够长)的基本原则,但大多数患者因各种原因皆有不合理服药的情况,如服药量不足、过早减量或服药时间不够长;过早停药致使病情复发或加重。

另外,对于这种易反复发作、持续进展的疾病,如果不积极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社会功能退化,精神衰退和人格。最后多数病人会如同上文提到的小魏一样进入慢性衰退期,即逐步从孤独、离群、退缩,发展到长期卧床不吃、不动、不语等。

总之,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要根据其病情的不同程度采取不同治疗的,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早期的、症状较轻的患者或是药物能控制病情的患者,继续采用药物治疗是最佳选择。对于病程较长、症状较重的患者或药物无法控制病情的难治性精神疾病患者,一味继续坚持药物治疗方案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说不定“另辟蹊径”,可以带给患者“柳暗花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