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疾病重压和痛苦之下,比治疗无效更可怕的是家属失去希望

文 / 精神科的多巴胺
2020-03-26 00:12

每一个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路上,失望与希望总是并存的。今日,我们不谈疾病,只谈希望。

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属而言,他们的希望究竟是什么?希望孩子的疾病确诊是错误的;希望时光重来;希望孩子的治疗是有效的;希望孩子的病情稳定,不再复发;希望孩子不要再毁物伤人;希望孩子不受病痛折磨;希望孩子不要想着自杀,离我们而去;希望孩子能够生儿育女,幸福生活;希望孩子在自己自己老去时依然有人照顾;希望能够重回正常的生活.......

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希望孩子能够好起来.......

然而,令人心痛的是,有时候总是事与愿违......

又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跳楼自杀了!

有人说只有当家里有精神疾病患者时,才能懂得其中的重压和痛苦。争吵、纠纷、矛盾、斗争等等字眼,仿佛成了疾病的衍生品,一次次制造着生活的裂痕。多少人在这场疾病的劫难里,流着泪挨过了一次次的不眠夜,却又期待着黎明的曙光。而又有多少人这场疾病的深渊中沉浮,只剩下希望过后的绝望,干脆放弃治疗,甚至放弃生命。

又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跳楼自杀了!

这是一个离了婚,患病二十多年的患者的最终结局。

面对这样的结局,影片中患者父亲悲伤又无奈地说道:

“离了婚,又经过精神分裂”

“看了二十多年,一直都有吃药”

“不知父母恩,做出这样的事来”

“诶,我不中用了”

短短几句话,概括了孩子从生病到死亡的历程,也饱含了孩子父亲无尽的悲伤。在这一刻,孩子的死亡给这位长期饱受折磨的老人一记重击,让他有种错觉,仿佛自己已经不中用了。

看到“不中用”几个字,相信很多精神疾病的家属也曾这样想过:自己还有能力时,尚能照顾孩子。等自己老了,病了,孩子又该何去何从呢?

我能够做点什么?让情况变得好一点!

在人们的认知里,问题没解决,谈希望总是太奢侈。确实,每一个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路上,失望与希望总是并存的。然而,我们并不能保证每次选择都是对的,也不能保证每次选择都是错的。

与其在失望后选择消极应对,让孩子病情发展至无能为力、听之任之,甚至发生悲剧的地步,为什么不怀着希望,愿意直面问题,用“我能够做点什么来使得情况变得好一些”积极应对。

悲剧的重演永远不是家属们愿意看到的,为了让患者尽快回归社会,把能试的方法都试过,又何尝不可?是什么让你们失去了试一试的勇气呢?

试着拿起希望吧,希望本身就是一味良药,可以自助,可以助人。我们曾采访了这样一位家属,他的话始终令我们印象深刻。

他说道:“我的孩子在精神病院吃一辈子药出不来,不就成废物了吗?没用了吗?......我抱着一线希望让他做手术,我的要求也不高,他将来能走向社会,干点小小的事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