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26岁开始衰老,大脑如何抗衰?这位专家讲清楚了
千言万语一句话:健康生活,锻炼身体。
“人类的生长发育至26岁到达巅峰,这当中包括大脑的发育,”刘学源从容不迫地喝了一口茶,放下茶杯,说出了一个相当骇人的事实,“巅峰之后,就开始衰老了。”
换言之,人的衰老始于20多岁。
刘学源现任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教研室主任,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专长于痴呆的诊治,尤其关注阿尔茨海默病(AD)——俗名“老年痴呆”。
医学界与刘学源教授进行对话
他掌舵下的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记忆障碍专病门诊(经常被患者们理解为“痴呆”门诊)有着全国名列前茅的就诊量:每月门诊人次在1200人左右,年就诊量超过15000人次。
在大众和媒体眼中,痴呆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并不如更常见的高血压、卒中或者糖尿病那样受关注,尽管痴呆与这些疾病之间可能存在内在联系。
在不少人的想象中,痴呆患者缺医少药、缺乏照护。但是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记忆障碍门诊,患者家属的求诊热情让门诊有点一号难求的意思。
这个记忆障碍门诊非常热闹,一上午给患者尽心尽力大声解释症状和用药方法之后,不少坐诊医生讲解得嗓子都哑了。
其中一位坐诊医生方珉回答了《医学界》关于“为什么你们这么受患者和家属欢迎”的询问,方珉医师说:“对这样的患者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仔细。一方面,患者的信任是配合治疗的前提;另一方面,耐心和仔细更能帮助我们发现患者病情和用药后的变化,”同时带着一点调侃反问:“你们难道没觉得我们解释得特别清楚吗?”
距离上次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申请通过已经20多年,在过去时间中,药物研发的焦点集中在靶向该病的两大病理特征——清除Aβ沉积和调控Tau蛋白磷酸化上。虽然不断的有新药研发,但现在依然是无法从根本上治愈该病,现有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只能控制和减缓病情发展,这样的疾病对患者本人和家属都是巨大的打击和压力。
自己变得不像自己,忘记亲人,情绪大变,还容易出走、迷路……
“有些严重的病人,甚至连吃饭都不知道饱了,如果你一直给他东西,他会不停的吃。”刘学源在临床上看过太多因痴呆而失能的患者,“这样的人,你给他吃的食物都要控制好剂量,不然他会乱吃,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老年痴呆并不是老年病
阿尔茨海默病作为痴呆的一种,往往被认为仅与老年人有关,甚至从它的俗称“老年痴呆”也能看出这一点。虽然阿尔茨海默病大多数会出现在老年时期,可依然约有4%-5%的患者会患上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这与遗传基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近些年随着世界各地逐渐上报年轻病例。早在2011年,中南医院便上报过一例年仅38岁的阿尔茨海默病女性病例,这个趋势提醒我们:“老年痴呆”的预防关口期不能停留在“老年”阶段。
刘学源介绍,在近段时间他便收到过两例较为年轻的阿尔茨海默病女性患者,仅40多岁,虽然已经进行服药治疗,但病情并不能好转,给患者本人和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锻炼身体是预防痴呆最好的方式
尽管有不少试验研究指向阿尔茨海默病受到各种“看似无关”的因素影响——比如文化程度、性格因素等等,刘学源却认为这些都是不能确定的表面因素,真正能保证人的大脑健康的,是整个躯体的健康,优化大脑功能。现代研究人员已经证实,大脑能够在损伤后重新连接并恢复功能,在医学上的术语是“神经可塑性”。
在这样的前提下,锻炼身体无疑成为最好的远离痴呆的方式。
“当然,锻炼身体,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要求还是不一样的,年轻人需要一些比较剧烈的运动,类似只能微微出汗的快走1小时之类的,对年轻人的帮助是不够的。”
不仅阿尔茨海默病开始“年轻化”,刘学源近年来在临床上也观察到包括卒中在内的神经系统疾病也出现了让人痛心的年轻化病例。
刘学源曾经在卒中相关的访谈中指出,中国人的卒中发生年龄比西方发达国家提早了10年。这次,他告诉《医学界》,卒中的提早发生恐怕对痴呆的发生也会产生影响,毕竟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就受到卒中的直接影响。
近日,刘学源收治了一名28岁的男性出血性卒中患者,“他预后并不好,将来生活质量一定是比较差的。”
刘学源说道:“这名患者虽然年轻,但卒中发生前生活方式并不健康,甚至患病后家人也没有采取健康科学的态度对他进行照护,对于不健康的生活状态有点习以为常的意思。”
在直面了这些惨痛的例子后,刘学源非常真挚地倡议道:“年轻人一定要健康生活,不吸烟、运动锻炼、勤用脑、饮食能量限制,且贵在坚持。”大脑拥有惊人的学习、记忆及创新功能,我们有能力通过复杂的工作、专注的努力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精神状态来训练、重塑和治疗我们自己的大脑。
记忆障碍需要早期发现
预防痴呆要从年轻时做起,但目前主要的发病人群还是老龄人口。刘学源提醒,老年人在体育锻炼时不可像年轻人那么激烈,要避免出现运动损伤。
同时,由于发病人群较多出现在这个年龄段,关注这一阶段的认知功能改变,帮助早期发现病情,对于疾病的控制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柳叶刀》2019年发布的统计数据,中国目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1000万上下,虽然患者人数不及高血压或者2型糖尿病那样多,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照顾护理负担极大。
“很多患者虽然认知功能不好,但是走路很快……往往照顾他/她的人一转身,患者就自己出门走了。走出去以后也不知道去了哪里,每年因病迷路的人都有上万。”刘学源举例了一个常见的护理难点,“这样的情况就代表往往1名患者需要2名护理人员进行看护,给家庭带来的负担实在太大。”
在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三级防治方面,上海走在了前头。刘学源介绍,上海的记忆障碍门诊是全国最早开展的,质量最好,也是全国数量最多的。
究其原因,“因为上海本身医疗卫生的投入就较大,再加上上海老龄化问题严重……”刘学源进一步分析,“以及我们上海神经科的同行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关注很大。”
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护理难题,刘学源告诉《医学界》,上海目前已经有了针对痴呆的养老护理项目。
不过,这些努力目前还无法完全满足患者和家庭的需求,更进一步完善建设疾病的三级防治体系依然是当务之急。
阿尔茨海默病的三级防治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一级预防,主要针对AD的高危人群,此类人群认知正常,但存在AD的病理特征或者有遗传背景。主要措施包括控制血压、血脂等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不吸烟,健康生活,科学饮食,锻炼身体等措施;
二级预防,针对已经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但非痴呆的患者。预防措施包括早发现、早诊断、控制危险因素、勤用脑及有氧锻炼;
三级预防,针对已经发生痴呆的患者,采取多靶点综合管理,防止痴呆的进一步恶化及并发症的出现。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正常认知到痴呆的过渡阶段,以记忆损害为主要表现,主要特点是情节记忆受损,情节记忆指的是与一定的时间、地点及具体情境相联系的事件的识记、保持和再现。除了记忆损害,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还包括语言功能障碍、视空间功能受损、记忆力受损以及执行力受损等。
除此之外,情绪和精神方面的症状也需要留意,如抑郁、焦虑、淡漠、易怒等,其中抑郁情绪尤为多见。刘学源在临床上留意到,不少患者一开始是因抑郁情绪就诊,在诊断后确认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甚至痴呆。因此对于早期发现而言,不仅记忆力下降需要留意,情绪障碍和一些精神症状也需要关注。
由于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还没有完全搞清,有效的治愈手段还需要等待我们对疾病机制的进一步探索,因此,预防依然是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对于已经出现认知障碍的患者,我们的目标是最大限度保存患者的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尽量让患者“有尊严的活着”。
刘学源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脑卒中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科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本文首发: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