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自恋受挫,自然只能躲在抑郁症中
阿尔法是比昂精神分析一个重要理论,它的含义代表把不能忍受的情绪感受转化为可以情感接受或者可以承受的感觉。
希望这里我们彼此疗愈将生命不能忍受的痛转变为光,照亮我们的人性深处的黑暗,遇见我们真正的自己······
文/老K
今天这篇文章可能打破你的很多认知,尤其是对自恋的看法。
自恋,希腊文是Narcisse,这本来描述的是一位希腊神话美少年,相传他看到自己湖中的倒影后就爱上了自己,从此茶饭不吃,最终饿死,后来心理学家利用他的名字描述那些心中没有他人的人。
但是要说每个人其实都是自恋的,自恋本身也不是一种病态,甚至有时候我们做出伟大事业还需要一定的自恋。
可一些人的自恋不太健康,这种不太健康,体现在对自我感的夸大,因此也叫夸大的自恋。
比如ta会夸大自己的能力以及重要性,在这一点上有些抑郁症应该是很容易体会到的,比如有些人总觉得他人在关注他,认为自己被他人瞧不起,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牵一发而动全军,这就是自我中心。
我们看到这样的自我为中心,其实是通过内心这个“哈哈镜”,把别人都关注自己,变成了别人都瞧不起自己,也许有人觉得这不是自卑吗,你仔细想一下,所有人都会贬低自己和所有人都赞美是一样的,都是一种自己是这个世界中心的感觉,这也是一种自恋。
夸大的自恋,有一些典型的特征,比如:
他们很难和别人共情,因此也没什么真正能够说知心话的朋友,所有的朋友对于Ta来说,都像工具一样,只是用来被使用的。换言之,他们决定是否和一个人交往,凭借的是“这个人有什么用”,而不是“这个人我挺喜欢的”;
他们会过度幻想自己的重要性,对无限的成功、权力等有很高的期待,并且非常渴望获得外界的关注和赞美;
他们对人呈现出两极的状态,要么是崇拜的,要么是贬低的,很难有相对正常的中间态;
他们习惯表现出傲慢的、高高在上的状态。哪怕他们表现得很谦虚,但与此同时,内心一定是隐藏着“我很厉害”的幻想状态。
……
当一个人出现自恋过度的情况后,除了自我中心以外还会有多种表现,比如对赞美成瘾。
他们需要别人无时无刻夸赞自己,如果得不到回应和夸赞就会非常失落。
其次他们还会对他人产生不合理期待,比如希望他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或无条件顺从自己,一旦这种愿望无法满足就会出现愤怒,这也就是“自恋性暴怒”。
自恋的人在人际关系中经常是索取,他们很少懂得付出,所以他们的共情能力也不强,这里有些人可能会说,我很自恋,但我经常捐赠他人。可是如果你真的了解自己,你会发现很多自恋的人去帮助他人背后也是有某种期待,那就是他帮助他人并非真的帮助,而是渴望得到一种赞美和特殊感。
所以你发现了,自恋的人不能客观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
当他们无所不能的感觉实现不了时,随之而来的就是抑郁,也可以说抑郁是有些人自恋破碎的产物。
可是临床发现,即便一些人自恋破碎后,自己已然进入抑郁状态,还是能够因为对自己有夸大的幻想,而时常产生兴奋的状态。
因此,夸大自恋受损的人,其实很容易患上“躁郁症”的双向障碍。
也许你很好奇,一个人这样不健康的自恋是如何“养成”的。
国外的一些精神分析小组经过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观察实验,得出一些共识性的结论:一个人的夸大自恋,实际上和他们在关系上遭遇情感受挫有紧密联系。
在这一点上,我给大家讲个我的案例你就明白了,曾经我接触的一个来访者(我们姑且叫他老A)。
老A小时候特别渴望妈妈的关爱和鼓励,可是妈妈却从来都不会无条件爱老A,妈妈的爱都是有条件的,老A考试拿到90分,妈妈就会告诉老A你再认真一些就可以100分了,妈妈就更加爱你了。
这个时候老A终于拿了100分,妈妈看到后立马告诉她,你看我就说你肯定可以的,现在拿100分将来就是国家栋梁之才啊!
老A此刻就觉得自己简直太重要了,感觉自己非常好、非常棒。
可考试拿到100分相对还是可能的,但人生的100分怎么可能啊!
时间久了之后,老A内心就会非常分裂,老A为了避免不能完美就会幻想自己是最完美的。
长大之后,他就需要幻想水平大于实际水平,所以他就会处在不能被满足的状态中,这很像孩童时期的老A不能获得无条件爱的感觉一样。
我们文化中望子成龙就是这样,如果孩子成不了龙凤,抑郁就来了,教育有时候塑造了太多人需要这种自恋型竞争,可龙和凤只是少数人,那些失败者自然就只能躲在抑郁症中维持仅有的自尊了。
这里如果你也是因为自恋导致抑郁,切忌继续寻找那种“唯我独尊”的感觉了,这个时候你要记住,你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必要的时候要看心理医生了。
这里老K分享给大家一个系列课程,这个课程总结了我自己抑郁的经历以及我1500小时以上的抑郁案例体会。
课程原价49.99元
限时体验价39.99元
▍课程形式
11节音频课(含2节答疑),每节课约15分钟
另特别设置1节彩蛋课,约30分钟
报名后,可永久无限次重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