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在家感觉“废了”、抑郁、烦躁?心理专家开出疫情期修心指南

文 / 人健人爱官方号
2020-02-11 16:25

文/周旋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深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青年咨询师委员会副主任

假期即将结束,在感冒高发季的这个冬天,面对肺炎传染疫情传播,感染人数的不断攀升,网上朋友圈各种消息满天飞,真伪难辨,即便在家没有病,都被自己的朋友圈和微博吓得不轻。在家隔离不出门,本来是阻击疫情有力举措,但我们一旦打开手机,你就会发现:恐慌,才是这次疫情的助燃剂!

但凡网上有一点的风吹草动,马上拿起手机搜索,小区封了怎么办?口罩哪里买?双黄连真的有用吗?酒精喷洒安全吗?当我们在家不断的经历紧张、气愤、难过甚至哭时,你有没有想过,再不管管自己的心,可能真的会“疯”吧!

1、安心惬意:看电视,嗑瓜子,被窝一趟刷刷剧,这宅家日子还是不错的,心里暗暗窃喜;

2、集中探索:开始整理家里的布置,对很多平常不太关心角落开始好奇;

3、创造社交:不断的跟家人互动,交换信息,主动询问周围人的状态;

4、心理憋闷:长时间单调空间活动,会让身体感觉乏力,心理愈发无聊,特别敏感,甚至情绪波动很大;

5、身心失调:黑白颠倒,身体乏力困倦,甚至有些生无可恋,想到疫情就紧张。

以上五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对比一下,首先这都是面对这次【社会性危机事件】,我们人体的正常反应过程,尤其是后两点,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些症状我们都有,是不是生病了?心理学上其实这是一种很正常的身体应激反应,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已经媒体爆炸式的情绪渲染,普通大众都会受到刺激,害怕、焦虑、愤怒、孤独、恐慌这些不确定性的情绪都会出现。

我们大可不必上纲上线,因为人在这种【社会性创伤事件】中,感到害怕是正常现象,逃避和应对都是一种典型的反应,都是我们身心自我保护机制在起作用,随着时间推移,大部分人都是可以自然恢复。

人体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系统,当面对疫情这种外在压力时,个体的情绪、认识、行动、思维、身体都会参与到整个过程中,这就是我们人体的“压力应激反应”。以下10个行为表现对照,判断自己是否已经“过度恐慌”,从而尽快来来做身心调整:

1、止不住的通过刷微博、刷新闻、刷朋友圈获取疫情信息

2、看到感动的故事,你总会伤心或者不住的流泪

3、很难集中精神,别人聊天不感兴趣,只想疫情

4、不想跟任何家人聊天,也不想跟外界任何朋友联系

5、食欲不振,一天三餐饮食混乱,或者暴饮暴食

6、睡眠或者休息节奏完全被打乱,甚至需要依靠药物辅助睡眠

7、家人正常外出买菜、拿快递,你会过度紧张和担心,不停确认是否做好防护

8、看到负面疫情消息时,感到绝望或者悲伤,甚至频繁的给家人和自己测量体温

9、高度精神警惕,看到任何疫情的消息都控制不住的打开看/转给周围人

10、对看剧、吃零食、做饭、运动等活动失去任何兴趣,只想着疫情的恐怖蔓延

以上“恐慌”的外在行为表现,你符合:

3项或者3项以下,就不用了过度担心,这是正常反应,会随着时间延长和疫情减缓,你也会慢慢调整下来;

4~6项,你需要开始注意,并开始创造机会与人交往互动,多晒太阳,并调整作息;

6项以上,你需要特别注意,并需要专业心理咨询师的介入和支持。

特别提醒,如果以上任何一个行为表现,如果如果持续时间长,频率又高,尤其严重影响到你的身体状况或者心理情绪,我们建议大家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现阶段各个省市机构已经开通免费心理咨询服务,如果您有需要,可以在网上直接查找和联系。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