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医生离开我们的第8天,医界应该做的9点思考
导读
要求严惩犯罪嫌疑人,要求加强医院安保工作。
来源:医脉通
作者:码万褀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图源:Pixabay又一起极其恶劣的伤医事件发生后,医界震惊、社会震惊。我从相关评论里看到的主要声音均一致:要求严惩犯罪嫌疑人,要求加强医院安保工作。这些都没有错误,只是很片面。
从新闻最早曝光伤医事件并引起社会关注后,直到今天,甚至可能到以后,伤医事件的预防、监管仍然很被动,并没有很多思考。那么,医界应主动做些什么呢?
请认真看下,我提到的是“医界”,而非直接点到具体的医生。5年学医,11年博士,16年主治,医生们事业成功,为了什么?如果某位医生不幸被卷入伤医事件,他实际上又得到了什么呢?
医界中的一些不好行为、不良风气,使医生工作环境变得暴戾、危险,我们关注个案事实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整体的解决机制。
第一 医患关系有懈怠吗?
网友评论:“我是黑龙江基层一位医务工作者,几年前曾经带儿子去省级大医院看病,一路车马劳顿来到医院,发现清早五点挂号的队伍已经排到大厅外面一百米开外,坐门诊的医生这个不耐烦啊,十三分钟给打发了,期间对提出的问题不做任何解释,当时很感慨。现在频繁出现的暴力问题值得国家和医生、患者共同思考。”
三级医院的医生每天看近百个病人,平均每个用时几分钟;二级医院里,虽然诊室门可罗雀,不耐烦的医生也仍是有的;而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却招致很多患者不信任。
医患关系懈怠,既受制于供需结构畸形的客观限制,这是大环境,又表现为患者出现不满情绪后,意见疏解和投诉建议找不到部门,得不到有意义的关注照顾,导致很多事情趋向僵局。
第二 医疗服务价格低吗?
我们业内人士都知道中国的医疗服务价格很低,但患者会这样认为吗?肯定不会呀。全社会都知道过度医疗、药价虚高,试问患者作为联合支付方、自费支出方,会不了解吗?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滴滴用户有时觉得滴滴收费贵,可滴滴司机抱怨收入性价比低,用户听后虽然挺同情司机处境,但还是觉得滴滴收费贵啊。医疗服务也是这个道理。
第三 医生队伍看客多吗?
网友评论:“又一个‘无端杀人’案件。当然,无论什么原因,杀人都是严重的刑事犯罪,都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和法律的惩罚,但是,所有发生在医院的暴力事件几乎全都是‘无端’的,确实令人感到滑稽。”
因为每一次伤医事件都十分恶劣、可耻,新闻评论都充满着感性、共性,大家一致诉苦、喊冤。其中有不少医务人员喊打喊杀,我宁愿相信他们只是单纯出于情绪表达,而没有想狐假虎威。
伤医事件里至少有一半原因,正来自在此议论的医生们不经意时的作为。这种行为是粗放的、麻木的,甚至苟且的。假设无辜医生代行业怪现状受过,遇刺亡命的结果还不足够震撼吗?
医界之中,麻木的、敏感的、惶惶的、淡定的、作祟的人们,需要反思。中国医师协会出离愤怒时,我不是怀疑医技,但在医德方面确实鱼龙混杂,不好个体更擅于躲猫猫。
第四 伤医暴徒是惯犯吗?
网友评论:“也许从个人角度来讲,她可能是无辜的受害者,但从当下医疗行业来讲,类似这样的事情可能不会越来越少!这是行业之殇,也是行业之痛,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医疗行业的内部管理、外部的发展走向才是这类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这需要医疗行业内部人士的深思,更值得中央政府警示!我是一名医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我们能始终坚持这个宗旨,怎么会换来如此多的对我们的伤害?”
医界、群众很担心伤医暴徒没有得到严惩,我们相信司法公正。所以,我从未看到任何一件伤医事件的报道里,犯罪嫌疑人是重复对医务人员作案的。所以说,伤医暴徒没有惯犯。
但是伤医暴徒一定有分类,一类是社会上的刑事惯犯,一类是没有犯罪记录的人。对于前一类,发生伤医或许与医患矛盾相关,要专门严防,其实难度很大。
对于后一类,很难说激情伤医与激烈的医患矛盾无关。于是,两码事、两类甚至更丰富的事情类型要分开。平息影响是社会维稳任务,断案研究是负责任展开医患矛盾治理的要务。
我在憧憬的一个事态是:将有一天,因医事高尚,歹徒做坏事也自觉要绕过医院。将有一天,偶然出现平民伤医事件,医界人士有热情关心事件整体背景,有热忱为正义正常做伸张。
第五 国外经验是教材吗?
网友评论:“不光是要伸张正义,社会应该再次深思此类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和根本矛盾究竟为何?我们的国家医改工作改到这样的地步,医患矛盾的加深到底是谁铸成的大错?敢问过去的时代也有杀医事件发生吗?这到底是社会道德教育的缺失?还是人心隔肚皮的丑恶行径的暴露?还是失败的医改制度下,让医护人员们沦为了这个时代的牺牲品?到底中国医生的命运会是怎样?”
传说,过去我们国内是没有把伤医事件从所有犯罪中单拎出来的。那么,伤医事件是发展过程中内生的,还是外来的?我以为,不管怎样,还是有必要看看国外在现代医院的治理情形。
他们怎么做医院安保的?是不是把医院安保当做一切救命稻草?他们眼中的患者伤医是什么?他们对案件实情怎么调查、总结?他们给医界提出了哪些软科学上的建议?
从医者仁心、悬壶济世到劝人学医、天打雷劈,我们需要捡起我们传统医事文化里不小心掉了的仁义礼智信,也需要看看世界,再回过头问问自己。
第六 医患协调有计划吗?
网友评论:“深层次的原因在哪里?我带亲属住院几次,遇到好几个医生,那种恶劣态度与药品推销式服务,作为一个正常人产生无数恶感、恶念,能忍,是因为思前想后罢了,但是病人家属或病人,并非个个能忍,这么多伤医事件,不是谴责谩骂判凶手死刑就完了的,一个正常人如果不瞬间感到愤怒绝望,谁会恶向胆边生——杀人,尤其是救过自己医生!”
已经过去的2019年,多项医改联动措施落地见效,而医患关系协调落实落细,好像没有直接以专项文件的力度推进。医改措施对医患关系影响,肯定向好,也不排除阶段异议。
我认为,还是有必要对医患关系的改善、监督有单独谋划,其意义不比健康扶贫小。我们哀悼又一位医生的不幸离开,把离开的意义化做大,相关同志有义务把案情调查处理明白。
第七 医生患者会打架吗?
医者父母心,这个说法是把患者当孩子。而患者方面,有没有遇到过“任性”的医生?大到人民群众,又有谁能把医生偶尔当做个“孩子”?
我最近逛宜家时,恰巧看到两个小孩打架的全过程。为了一个玩具,矮小子冲高小子后背轻捶了一下,高小子开始推搡,难解难分,分不出输赢。后来,矮小子静静地站在高小子旁边讲幼儿园老师讲的道理,絮叨不停,使高个子理亏,放下跑了。
我想说,医生和患者之间偶尔谁是孩子,这不重要。重要是讲道理、讲文明、讲人性、讲法律。智者愈多,愚昧愈少。智慧出东方利中国,需要传和教、思和考,我对医生很看好。
第八 防范工作有重点吗?
我觉得这三类患者应视为伤医事件重点防范对象:一是经济条件处于相对很贫困的人;二是经济条件处于相对很富裕的人;三是久病不愈导致家庭个人压力山大的情况。也许会有人不同意。
防范重点具体怎么分不重要,重要是有重点、将重点先做试点。除了对患者划分防范重点,对医务人员要不要划分监控重点?对医患矛盾事件情形、医患矛盾规导处置有没有预案?
从医患矛盾发展到伤医情形,在多数情况下,每每有段发展时间。从医患关系办公室到医患意见大平台建设,还剩余较长一段发展距离。医院平时勤作为,就可能会少了战时、少了动武。
第九 医院难道是法院吗?
网友评论:“要考量这种悲剧事件发生的根源,仅仅是医患关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是少数人的心态的失衡,还是细节处理的不得当?是管理制度落地不畅,还是社会舆论导向问题?任何行业再怎么样开放,外行永远也搞不懂其中的苦辣酸甜。”
医院不是法院。医院提供医疗服务之余,还要照顾医患关系,可谓压力山大。患者应激心理到底是什么?总有医生猜不懂、也有不愿意猜的时候。更延伸的工作,我认为援助律师能起作用。
医院可能被告,有确实需要的患者能方便找到司法援助,很重要。我看到:即便伤医暴徒已罪大恶极,还聘请辩护律师做无罪申辩。那么,在医患矛盾阶段,何妨引入律师做警戒?
网友评论:“柿子净挑软的捏,我发现每次遇害的都是那些耐心细心负责的医生,这样的相对好性子很容易成为患者发泄的对象,那些高冷的爱答不理的,不太尽心的,反而不敢挑战,这好像是一种什么心理学效应,得研究一下,加强医生自我学习防范意识。”
专业对专业,医事留给医生,疑事留给律师。除了律师,在一些医患关系处置中,需要心理医生。借由这些位置中立的心理医生,为医院、医生提供心理疏导,为患者做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