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停药致精神分裂症复发成常态,手术或是治疗最后一道防线

文 / 精神科的多巴胺
2019-12-20 17:10

一经确诊精神分裂症,患者就要开始做好与药物打交道的准备,然而,服药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似乎太难了,部分患者出现擅自停药或减药的行为,导致疾病进展迅速,所服药物越来越多或越来越无效,从而转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整理我院脑科中心精神分裂症患者案例,也发现多数患者病情严重化和拒绝治疗、停药有莫大关系。

精神分裂症转为难治性,停药是主要原因

1.小赵(化名),8年前因恋爱受挫致精神分裂,药物治疗期间,偶有自行停药,于4年前停药时有幻视,看见眼前文字飘动,1年前开始出现毁物、伤人。

2..晓峰(化名),9年前反复自言自语、自笑,伴被害妄想,在当地医院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在药物治疗期间经常自行停药,导致上述症状不断加重,引出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不愿与人交流,社会功能减弱。

3.小雨(化名),11年前无明显诱因在下班后出现被害妄想,伴幻听,出现幻视,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服药期间时常停药,妄想、幻听幻视等症状加重,总看到室外有人打架、杀人的血腥场面,伴随惊惧情绪,害怕外出,拒绝与外界交流,易被激惹,常与亲属争吵,严重时伤人。

通过上面几个简单的案例我们也发现,停药致使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更加难治,患者不是妄想幻听等阳性症状加重,毁物伤人成家常便饭,就是阴性症状突出等,令其自己与家人都“痛苦不堪”。

我们也曾反复强调停药是复发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患者自主停药的复发风险是持续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的5倍。而精神分裂症复发三次及以上可称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我们也曾在多篇文章中提及停药的危害。反复发作容易加重患者大脑功能的永久性损害,使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逐步下降,容易出现暴力倾向增强,甚至出现自杀、伤人等严重问题。且复发造成的频繁入院和更长的住院时间使得患者对治疗的抵触情绪加重,甚至需要对患者采取强制入院等措施,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更大的经济负担。

病程越长,患者越易出现拒绝治疗

精神分裂症患者停药,这是治疗过程中普遍但严重的事情,特别是对于病程越长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越容易出现拒绝治疗的情况。探究患者停药背后的原因,我们大致可归纳三个方面。

一是患者及家属本身对于精神分裂症的了解不够,以为与寻常疾病一般,只要症状缓解了,就认为“病好了”;二是受精神症状支配的原因,如自知力缺失,会让患者拒绝治疗,又如幻听妄想,使患者把吃药当成别人要害他的工具等;三是药物治疗的原因,一方面药物治疗的“长期性”让他们失去了耐心,而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也让患者难以忍受,还有一方面即部分患者药物治疗的疗效不佳,甚至无效。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手术或是最后一道防线

在此,我们提醒各位患者及家属注意,除了多多了解精神分裂症这种疾病,也应意识到规范治疗的重要性。在药物治疗能有效控制症状时,足程、足量的药物治疗对于患者病情的稳定性与早日回归社会是息息相关的。

但也有部分进展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其病情更为严重、复杂和多变,即使采用药物联合治疗,也无法显著改善其症状,对于这类患者来说,选择手术治疗也许是他们最佳的治疗手段,也是最后的一道防线。为什么这么说呢?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脑功能疾病,并不会自愈。精神疾病的发病与大脑边缘系统中情感环路上的神经核团信息传导与中枢之间的联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精神外科手术治疗——脑立体定向技术可以直接对这部分异常传导的神经核团进行靶向的调控,从而达到控制或消除精神症状、帮助患者回归到正常生活的目的。

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精神病是一种新的手术吗?事实上,该手术已历经多年发展,是经得起时间推敲的。由于难治性精神疾病的巨大危害性,神经外科的医生们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寻求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让我们看一下手术治疗精神类疾病的历史沿革:

1888年BURKHARDT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精神外科手术--双侧额叶切开术;

1935年FULTON和JACOBSEN对两只黑猩猩进行双侧前联合切断试验;

1949年SPIEGEL和WYCIS首次利用“立体定向技术”手术毁损丘脑治疗精神病获得成功,是微创治疗精神病的开端;

2000年后,随着CT、MRI、PET、DSA、DTI等高清晰影像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神经解剖学、神经电生理学、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及其高精度立体定向仪的问世,使得脑内神经核团的定位准确性提高,安全性增加,疗效提高,手术并发症减少,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技术由此问世。

第五代脑立体定向下精准微创多靶点神经调控综合应用高场强磁共振、微电极导向技术、神经导航仪等高新医学仪器、技术,使靶点定位更加精确细化,成为现在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首选。该方法能够对难治性精神产生良好的效果,跟踪数据显示,已经接受该手术治疗的数千例患者中,症状的改善率非常高,有力的帮助难治性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