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关系,叫做夫妻关系。

文 / 国民心理健康
2019-12-12 08:33

国民心理健康网,国家级心理助推平台。

关注“国民心理健康网”公众号,获取更多心理资讯。

记得曾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问题:你爸妈恩爱的样子是什么样?

近2000多个网友,一提到自己的父母,都无比的骄傲。

在这里有多少炫耀的回答,就有多少幸福的孩子。

然而在我们身边,很多人有了孩子,就把爱情丢了。

曾有人做过一个小游戏:满满一杯水,给你三个空杯子,分别代表丈夫、自己的孩子。这水你会怎么分呢?

大多数妻子的杯子,常常是孩子占据了三分之二,自己和丈夫的杯子里的水少得可怜。

而丈夫的杯子,情况和妻子如出一辙。

简单来说,在中国的家庭中,孩子比伴侣重要得多,亲子关系往往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

后台收到一位爸爸的留言:“我和妻子结婚3年,孩子也1岁多了,不过自从有了孩子以后,老婆的心思都在孩子身上,相比之前两个人的甜甜蜜蜜,如今还经常因为孩子吵架。”

一家人过分关注孩子,都围着孩子的吃喝上学转,而忽视夫妻感情的经营,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

于妻子,每天照顾孩子、整理家务,柴米油盐的琐事拖垮了身心,对不顾家的丈夫充满了怨言。

于丈夫,工作、家庭、人际交往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回到家不被妻子理解和尊重,内心也十分苦闷。

我很认同一个观点,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夫妻关系是家庭中第一位的关系。如果夫妻关系不好,家庭幸福的几率真的很小。

而在幸福的家庭中,丈夫懂得疼爱自己的妻子,妻子懂得尊重丈夫。

即在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应是定海神针,只要这一点没错,孝顺父母是没有问题的。

可惜,有太多的人误解了 “孝顺” 二字,借 “孝顺” 之名,行 “思维懒惰” 之实。

“孝顺” 出自《国语•楚语上》,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

孝顺孝顺,孝在前顺在后。顺的前提是孝。你能指望一个顺从父母的意志,把自己的家庭搞得鸡犬不宁,甚至支离破碎的人,尽心奉养父母吗?

并不能。因为,这样的人情商低。

孝道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孝顺父母并没有错,但是,婚后,还一味 “听妈妈的话” 并不是孝顺,而是置母亲于不义、置自己于不仁、置爱人于不顾。

孔子的弟子曾参问孔子:“冒昧的问您下。子女顺从父母就可以说是孝吗?”

孔子立刻回答:

“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当父母有不义的地方,就要设法婉转地去劝阻他们,这样才能使他们不会陷入不义之中。如果一味地顺从,使父母陷入不义之中,这样又怎么能成为孝呢?”

有很多父母观念老化,没有受过多少教育,思想上难以与时俱进,喜欢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子女(媳婿),甚至试图掌控子女的小家庭,做 “一家之主”。

他们并不坏,都是 “为你好”,最后,小家庭却因为他们的 “好”,龃龉不断,甚至分离崩析。

这并不是父母的问题,是子女的问题,是管理、沟通、协调家庭关系的能力有问题。或者说,是把父母放在了第一位,把爱人放在了第二位。

而正常的家庭排序是,夫妻关系第一位,亲子关系第二位,与父母的关系第三位。

子女的小家庭和睦美满是正常父母的心愿,但是,父母由于思维局限,难免会出现有失偏颇的言行。

尤其是一个屋檐下相处,婆媳(翁婿)之间有矛盾再正常不过。有矛盾不可怕,关键看中间人如何处理。处理得好,干戈化为玉帛,处理不好,激静气为雷霆。

父母需要孝顺,也需要管理。当你 “强势” 起来,能够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能够意识到,夫妻关系才是整个家庭中所有关系的核心,那么,不仅爱人理解你,父母也会理解你。

唯有此时,才谈得上真正的 “孝顺”。

一个人如何处理与伴侣的关系,必定带着原生家庭深厚的烙印。父母现实生活的各个微小细节都会影响到孩子以后新创建的家庭。为孩子上两性情感关系的第一课,是父母的责任。

婚姻首先是夫妻之间的契约关系,夫妻关系是一个家的灵魂所在,夫妻关系好,家庭关系就会牢固,孩子自然会茁壮成长,父母也能够安享晚年。

夫妻关系不好,家就没有了根基,其他的关系都会摇摇欲坠。

所以,不管是为了孩子,为了父母,还是为了自己,在婚姻中,都请把夫妻关系放在第一位。

两个已确定婚姻要一定记住,夫妻关系大于父母关系和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是根、是基础,只有根长好了,树才能枝繁叶茂。

来源:科普中国

社群

如果你想加入心理学人的专属社交圈,请关注“国民心理健康网”微信公众号,(ID:gmxljk)国民心理健康同城社群正全国招新中!与志同道合的专业人士一同前行。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级心理行业助推平台。以“为国民提供优质心理服务,促进人类健康与幸福”为使命,以“政产研学用”为思路,以“心理健康大数据”为基础,依托国家级专家智库,通过国民心理产业联盟、产业基金、慈善基金、产业园等,集聚学术、资金、技术、项目等各方面的优质资源,支持心理机构、产品与项目落地,推动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国心理行业发展。

国民心理健康网

国家级心理服务平台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转发内容仅作信息分享及参考,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小编联系(微信号:gmxljkw),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本订阅号原创内容,转载需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