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精神上,彻底“摧毁”一个人?心理学家告诉你答案

文 / 第一心理
2019-12-11 16:30
暴君杀人,圣君诛心。——《康熙王朝》

精神(spirit),是个中性词,可粗分为两种,有至刚或至柔之至善精神,亦有至强或至阴之至恶精神。前者为感化,后者则体现了教化之妙。

正如只有拔除病牙,才能种植一口好牙。牙是人体咬合力量最强的部位,如恶见邪见根植于人精神。

精神打击在战争阶段、刑讯期间极其常见,甚至包括生活中的一些场合。心理学家认为,空间隔绝和绝对排斥是从“精神”上摧毁一个人的关键,如何理解呢?

空间隔绝

  • 物理隔绝
  • 精神隔绝

首先是物理隔绝,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空间上的隔离制造长时间的孤独感。最典型的方式是:禁闭(Isolation)。

当个体被隔绝一切社会联系5天以上(120小时),便能观察到明显的心理失调,甚至是永久性的语言认知能力衰退。在禁闭结束后,个体会重新对他所接触到的事物产生巨大的依恋感(依恋损伤),或者是形成极低的心理防线。

Johnson等人在临床研究中,首次提出了“依恋损伤”(attachment injury)这个概念。Johnson认为,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当有一方破坏,或者达不到“预期”结果时,对另一方就会造成心理上的创伤,“依恋损伤”也就存在了。

人们在小时候与监护人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依恋情况,因此,依恋类型并不是固定的。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角安迪被关禁闭后,出来时看到守卫都会觉得是个救星,正是因为受到了空间隔绝的影响,这个过程完全符合精神分析理论。

当然,空间隔绝这种方式,在刑讯时会有更好的效果。

当个人无法通过外界与别人获得交流而确认自身定位时,他的心理机制便不再有任何作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社会性自我认同感会不断受到消磨。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开朗的人,在遭受了一段痛苦的经历后会变得郁郁寡欢。物理隔绝造成的依恋损伤,给人的伤害不像肉体受伤那样肉眼可见,而那些无法疏解的情绪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影响亲密关系,即创伤始终存在。

其次是精神隔绝。

通俗来讲,就是众人皆醉唯你独醒。

周围的人当做你不存在,你的所有沟通都得不到他人的反馈。

尤其是学校中经历过校园霸凌的人,或者是那些有社交障碍的同学能明显体会到这一点。

精神隔绝具有强烈的伤害性,因为人是需要被承认的动物。

长期被霸凌的人容易感到无助和不安。即使今后长大成人,也难以完全摆脱掉伤害,会对自我价值产生强烈的怀疑,若一个人长期被霸凌,那么他的生活、心理都会受到毁灭性打击。

常人认为,精神病人的唯一特征,是不接受大家都接受的价值观,即使他掌握真理。

心理学上有个很有趣的命题,在精神病院,正常人如何证明自己没病。

事实是,无法证明。

绝对排斥

米兰昆德说过:“羞耻的本质并不是我们个人的错误,而是被他人看见的耻辱。”

人是身心一体的。通过对个人肉体的伤害达到摧毁人意志的防御力,是获取情报最快捷的办法。我们印象中的严刑拷打,指的是身体在承受大量痛苦后,求生的本能会盖过所有需求,包括对自尊的需求。

心理学家指出,当个体希望守护某个抽象的价值时,当他认为自己是群体中的一份子时,他的精神状态是很难被摧毁的。

正如警匪片中,被询问者在彻底交待信息之前,会有人轮流值班陪同,坐在1千瓦的照射灯前逼问,不被允许睡觉,其优点在于难以给他人留下被拷打的痕迹。

在意志因素上,上述两者对心理危害的结果明显不同。而人的意志因素也正是区别这两者的关键所在。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人类具有六种原始情绪,即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悲哀。

人的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为人和动物所共有的,而复合情绪则是通过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

绝对排斥,就是从身体到心理完全被排斥在外,没有任何情绪的产生。

历史上的韩信、勾践、被流放的拿破仑......都是经历过巨大的孤独、羞辱、痛苦,仍然意志坚定的人。

从心理层面上来看,我们现在在互联网上用可见的方式去伤害一个人时,其实也正在伤害着自己。

只有内心真正温柔的人,才知道该如何去尊重他人的感受,而那些喜欢在精神层面虐待他人的人,或许他的内心也早已被吞噬。

用德国哲学家尼采的一句话结尾,“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善恶的彼岸》)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