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抑郁多发的时代,是我们进化出错了吗?

文 / 太原心理
2019-12-04 08:07
一个心理咨询匠对生活的感悟,喜欢的可以关注我!

阿尔法是比昂精神分析一个重要理论,它的含义代表把不能忍受的情绪感受转化为可以情感接受或者可以承受的感觉。

希望这里我们彼此疗愈将生命不能忍受的痛转变为光,照亮我们的人性深处的黑暗,遇见我们真正的自己······

文/老K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最近几年好像抑郁焦虑的情绪障碍越来越多。

无论从明星还是我们自己周围的朋友口中很容易就听到关于“患上抑郁焦虑”的消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7年发布的《抑郁症及其他常见精神障碍》(Depression and Other Common Mental Disorders)报告,现在世界范围内预计有超过3亿人饱受抑郁症的困扰,全球平均发病率在4.4%左右。从地域、年龄、性别等维度,报告还有以下发现:

把视角开始缩小,我们发现我国的抑郁焦虑问题也非常严峻,根据统计,我国的抑郁患者数据在5500万左右,而且这个数据还在上升。

数据来源:2017年WHO发布的精神健康报告

互联网的开放,我们可以更直观的看到大家对焦虑抑郁的关注度,根据某互联网平台指数来看,今年我们在搜索关于抑郁焦虑的问题远超其他健康问题。

抑郁、焦虑的关键词,蓝色曲线代表抑郁焦虑远超其他问题的搜索

关于这一点,我试着再进一步看看关注抑郁的群体到底想了解什么,打开相关搜索后发现,关注抑郁的人很多都在搜索“抑郁症的表现症状”“抑郁症SDS测试”“抑郁症的十个先兆”等内容,这不得不说,也许大家正在验证自己是否患上抑郁。

WHO统计数据显示,自2005年到2015年,全球诊断患有抑郁症的人数增长了18.4%,这期间世界人口增长比为12.7%。

这些问题都在表明,焦虑抑郁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严肃解决的问题。

之前我个人参加了一些关于心理学与心理咨询的相关大会,在会中对我们国家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心理健康服务相关的情况有过详细介绍,大致有相关统计在2007年末至2008年初,收集有效问卷6212份。结果显示,有48%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社会上人们的心理问题严重”,仅有12%的受访者认为“不严重”,有40%的受访者选择了“说不清”。有88%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工作重要,74%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咨询服务不便利”,民众的心理健康需求与目前能够提供给民众的心理健康服务之间的差距很大。

在这些数据背后,我们更关心,这条“黑狗”为何在我们的时代反复出没?

当下焦虑抑郁为何如此猖狂

老K曾经专门买过一本书《精神病学》,在书中是这样写的,“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生化、生理、内分泌以及心理社会等因素有关”。

也就是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还是一个需要尚待研究的问题。

奥地利著名的精神分析医生维克多·弗兰科认为,精神的空虚和压抑是工业化社会的疾病,工业化程度越高,疾病就可能越重。

20世纪60年代他曾问过在维也纳大学听他讲课的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否认为生活是极端荒谬、无聊的?”40%的学生对此持肯定态度。

最近我读一本书,哈佛大学医学教授李.戈德曼博士的《反本能生存学》对我有很大启发,这本书是从我们进化角度来阐述为何焦虑与抑郁如此频繁光顾我们这个时代。

他在书中举证,1991年时冰人奥兹的尸体在阿尔卑斯山脉融化的冰川中被发现,这个生活在距今5000年前的人类,尸体保存非常完好。

所以人们以为过去的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那么严峻,可是随着科学家的细致研究发现,这个尸体在X光片下找到了很多没有愈合的伤口。

由此认为这个人在生前经受了很多战争与打斗,多个考古遗址的遗骨表明,约有15%的史前采猎者死于暴力冲突,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存的采猎者群集中,暴力死亡的平均概率与旧石器时代的祖先一样高。比如,在巴拉圭的亚契人中,约60的儿童%和40%的成年人因暴力而死。

这些证据都在说明一个现象,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是一个充满不安全与暴力的环境中生存的。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远古时期人类没有文化与法律的约束,达尔文的进化法则是当时人类的规则。

心理学家戴维.巴斯和乔舒亚.邓特雷认为,谋杀是一种帮助早期人类生存的进化优势。从历史上看,杀手几乎都是男性,暴力冲突的主因是争夺食物、水和女人,以及她们的生殖潜力。也就是说,谋杀可以传递基因,提高社会地位。

如果一个环境中充满了冲突与暴力,那么人类只能利用自身基因发展出一些保护自我的本能,而恐惧、抑郁、焦虑是一种防御本能,是对危险的预警系统,它能帮助我们的祖先增加活命的几率,从而延续基因。

在书中作者举证了一点很有趣,在当下的研究发现女性患抑郁症的概率是男性的至少2倍,女性自称焦虑的概率也要比男性高出50%。

图为WHO报告,从人群来看,抑郁男性明显少于女性

科学家们推测:在原始社会,女性在体能上处于弱势的一方,她们更为需要抑郁与焦虑的情绪进行自卫。

防御本能反而限制了我们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建立了法律制度,有了道德规范,我们可以通过谈判与和解找到非暴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需要互相杀害也能在城市中生活,因而暴力致死的人数一直在下降。

可是一个现象就是,虽然我们的环境安全相比过去明显提高很多,可是我们心中的安全感并没有因此而提升。

相反如我上文所说,焦虑抑郁恐惧情绪在各个国家与各个文化中都有渗透,在人类寿命提升、死亡率下降的社会环境中,抑郁、恐惧的情绪,如今却起了反作用,它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甚至危害着我们的生命。

我们当下还是会出现各种生存压力,只不过这些生存压力早就从过去的生死方面转变为发展发面,比如就拿我们国家来说从“大锅饭”时代进入充满挑战、机遇和竞争的开放时代后,每个人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生存和发展。竞争就会有压力,用以应付、克服和越过各种阻碍的应激心理就会大大加强,着急、紧张、焦虑的情绪随之而来。对部分心理素质差、不善调整情绪的人就可能造成心理障碍。

在养育孩子方面,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给青少年造成社会的、学校的及家庭的压力,超越了自身智商与情商的不切实际的目标,造成了青少年强迫性人格,这种强迫性人格便导致了强迫性思维、强迫性观念等的病态心理。

接待咨询的时候,来找我谈话的学生很多都是学习成绩优秀、智力水平很高的研究生。其中几位学生所倾诉的苦恼几乎是一样的:“我的一生都是在学习和考试,考上中学是为了考大学,考上大学又要考研究生。现在我是研究生了,而且是一所很不错的学校的研究生,我却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还应该朝哪个方向去奋斗。”生活意义的失却和信仰危机在当代乃至将来的青少年中仍将存在。

虽然世界上文明不断进步,我们也在不断的发展,这种焦虑抑郁恐惧感还是在我们基因深处中。

文明是建立在抑制本能的基础

随着人类文明不断的进步,但我们的幸福感好像并未因此而提升。

在这一点上,弗洛伊德在其著作《文明及其缺憾》中讲述人类寻求幸福的历程之所以如此困难,是因为文明不仅强迫个体做出沉重牺牲、放弃自己性本能的满足,还让个体放弃攻击本能。弗洛伊德指出,“人并非渴望得到爱的善类,在受到攻击时,他会全力自我防卫”,人是具有攻击性的生物。

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心理动力分析中,人活着需要有力比多(性驱力)、攻击性这些满足,在远古时期,攻击性在打斗中很容易得到满足,并且这些负面情绪都是向外,随着文明不断的进步,人类越来越压抑自我,攻击性也逐渐被认为是不道德的。

这时一部分人的攻击性只能转而投向自己,就会造成严重的抑郁焦虑问题。

如果文明受到攻击本能和毁灭本能的威胁,那么它利用哪些方式来抑制这些本能呢?在弗洛伊德看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将文明内化到个体之中,即通过超我来实现。于是,自我和超我之间出现的张力就转化为了“有意识的负罪感”,并通过行为表现为“体罚需要”。负罪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面对外界权威的焦虑,另一个是面对超我的焦虑。

基因能否逆转乾坤

李.戈德曼认为,我们的智人祖先之所以可以战胜其他人种,除了强大的智力外,还有一个关键原因:人类物种的特殊性与适应能力。通俗点说,我们的基因会产生突变,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基因会进行自由选择,保留有利突变,进化出适应环境的能力。可是目前来说基因的突变至少要经历10代人才会发生,而且还要经历缓慢的自然选择,才能将有利突变普及。以目前来看,这些都是很难在短时间完成的。那么我们就没有办法战胜焦虑抑郁了吗?以这个情况来看,虽然依靠基因的进化改变我们目前的情况很难,可并非就说明一切都无法改变。比如目前的很多心理咨询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以精神分析为背景的精神动力学就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理解自己,让自己可以明白为何如此痛苦。还有诸如CBT的认知矫正技术也可以帮助我们用健康思维来看待人生,实证研究也证明他们确实有效。随着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一些药物也可以帮助我们战胜焦虑抑郁,大约三分之一的抑郁症患者通常在没有服用药物的情况下可以好转,而选择服用药物的比例约为三分之二。最近很多文献也发现,运动是缓解焦虑抑郁的很好的自我疗愈手段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过于依赖科技的便捷导致抑郁焦虑,减少对科技的依赖,放弃一部分便利,比如自己做顿饭代替外卖,用自行车代替汽车、地铁,感受体验的乐趣,也能从一定程度减轻焦虑感。李.戈德曼教授说:“我们面临的挑战是要使用我们的大脑来帮助我们重回轨道,正是由于它迅速改变了我们的环境,才造成了这些问题。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与在20万年的时间里人类成功克服的困难相比,我们的胜算很大。”

文章作者:老K

老k简介:本科,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三级双证持有),神经症亲历者 ,佛学爱好者,“公号“阿尔法心理研究所”创作者 ,头条认证心理领域创作者(青云计划科普类获奖者),长期坚持省三甲医院动力学个人体验分析110小时+ (目前仍在进行)

培训/学习经历:国家心理咨询师系统面授培训、曾奇峰精神分析60讲、武志红心理学课、熊逸佛学50讲、施琪嘉创伤疗愈系列课程、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医师彭旭《走出抑郁,学会自我疗愈》系列课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