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穷人越来越穷的原因是,他们太“勤奋”了

文 / 第一心理
2019-11-25 20:56
如果你脑海里都是对现状的关注,把内存装得太满,就没有余力,去处理将来的打算。——Mullinathan Shafir

经济学上的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告诉了我们,这个世界上80%的财富与权利掌握在20%的人手中,而这种不均衡的财富分配还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拉越大,这也是导致“贫富两极化”状况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

那么,为什么穷人会越来越穷呢?难道真的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不够勤奋、能力不足,智商不够吗?

实验

世界慈善组织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工作人员直接向某贫困地区捐助大量现金,同时还给那些没有工作的人群发放了救济金,然后以季度为单位持续跟踪观察该区域人群生活境况变化。

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发现,他们再次面临贫困潦倒的生活,和之前的生活相比没有任何变化。之前援助的金钱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贫穷的局面,只能帮助他们维持生活一小段时间。

由此,研究人员得出了一个初步结论,金钱并不能帮助穷人摆脱贫困,真正导致他们一直贫穷的,其实是他们的“定势思维”。

相信你有发现一个现象,大多时候,和一些拥有足够财富的中产阶级相比,身处贫困线的穷人反而更加勤奋。他们为了生存,每天可以早上五六点就起床,每天坚持工作10个小时以上。

然而,这些勤奋与努力似乎没有任何实际效果,他们的生活条件依旧没有得到改观。于是,有心理学家指出,穷人之所以越来越穷,是因为他们太勤奋了,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人生规划和自我提升

“太”勤奋了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穆来纳森·沙菲尔(Mullinathan Shafir)在《稀缺:如何使我们陷入忙碌与贫穷》一书中提到,忙碌之人永远缺时间,而贫穷之人永远缺金钱,似乎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中。

具体来说,当一个人陷入贫穷后,他每天都会为了衣食住行而发愁,只能让自己不停工作。忙碌的生活让他们疲惫不堪,也对他们没有任何帮助。

又比如 ,那些通过贷款上大学的贫困学生,他们在一边忙学业的同时,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去外面打工赚钱,有些学生甚至找了好几份兼职、忙得日夜颠倒。

这种过于“勤奋”的生活方式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兼职赚钱上,导致他们无法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也就没有办法得到奖学金,甚至还可能面临挂科,可谓得不偿失。

那么,为什么要这么勤奋呢?

这个时候,“勤奋”反倒会成为限制你发展的枷锁。

稀缺心态

沙菲尔认为,对于那些穷人来说,资源稀缺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态。“稀缺”可以使人变笨、使人冲动,使人在埋头苦干的时候忽略了回报,他们似乎只能通过一根小小的管道窥探世界,窥探“得”与“失”,这是一种封闭的思维模式

最终,在“稀缺心态”下,你的大脑会被俘获,你会掉入陷阱,失去认知能力,变成彻彻底底的穷人。

由此可见,穷人越来越穷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因为他们把时间都花在为生计奔波上,也就没有时间去考虑更重要、更长远的事,更没有时间去规划自己的未来,而这些恰恰至关重要。

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和认知资源(思维带宽)都是有限的,就像电脑内存一样,过度的消耗精力会造成认知上的匮乏,让我们的目光变得短浅。

如何打破?

一、颠覆性的改变

而要想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就要懂得在某个节点做出颠覆性的改变。

比如,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到了周末,我们可以学习一项技能,即使非常忙碌,也要尽量挤出时间去学习新的东西,从而提升自我。

然后是适当地放慢脚步,去寻找到你认为最重要的奋斗方向,而不是盲目的努力、埋头苦干。尝试改变自己的居住和人际环境,去接触各种各样类型的人,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开拓自己的眼界。

二、限制自己的欲望

当你的能力不能承载你的欲望,你就会变得“稀缺”,而想要彻底摆脱“稀缺心态”,务必限制自己的欲望,不要给自己安排太多的任务。

比如,你的年计划表至少要缩减一大半,你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健身、学习、读书,先把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事情罗列出来,一件一件完成。

正如书中所述,合理地规划、管理自己的思维“带宽”,可以帮助你打破恶性循环,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