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成熟的人都有一特点:懂得接纳
国民心理健康网,国家级心理助推平台。
关注“国民心理健康网”公众号,获取更多心理资讯。
01
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自己变得成熟。在我们的印象中,成熟的人可以自如的应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不管什么时候都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但是,怎样才可以让自己更成熟呢?
从心理的角度说,成熟的人最重要的一个特质就是: 懂得接纳。
接纳是心理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概念,它的意思是:不管我们是否喜欢/认同一些事情或者想法,都承认和允许它的存在。
这个概念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实际上非常重要,而之所以重要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太多不接纳的行为。
02
概括的说,这些不接纳的行为主要有三种。
1. 不能够接纳和自己想法不一致的事情
“与自己喜欢的人相处是容易的,难的是与那些你不喜欢的人相处。”不管是人还是事,差异总是意味着冲突。所以在面对这些和我们的想法不一致的事情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可以这样?
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其实本能反应是消除它,而不是了解它。
有一位朋友曾说过这样的话:“当别人和我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时,我就会很生气,觉得自己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这就揭示了,我们不能够接纳彼此差异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我们把对事情的评价和对自我的评价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当我们认为,对自己所做事情的质疑就是对我们本人的质疑时,就会本能的形成一种防卫和对抗的心理。
而成熟的人之所以能和那些与自己想法不同,甚至是对立的人坦然的相处,谈笑风生,就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把看待事情和评价人区分开来。事情是事情,人是人,一件事的对与错,代表不了一个人的好与坏,高与低。
当一个人拥有了这种接纳的心态后,在与人交往时就会更具有同理心。也即,当一个人说你这样做不对时,你不会立马跳起来否定和怼回去,而是能够换位思考,怀着好奇和探索的心态去了解,ta为什么这样想?ta的合理之处是什么?等等。
这样,两个人想法上的差异和不同引发的就不再是紧张和不安的威胁,而是增进彼此了解和提升自我认知的心理营养。
我们经常说的内心成长,就是在这样的细微之处一点点发生的。
有这样一段话,如同春茶,慢慢品味之后别有一番滋味。
2. 不能够接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幸遭遇
当面对一件突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非常不幸的事情时,人的第一反应多是这不可能,这不是真的,也就是否认眼前发生的事情。
所以,心理咨询师在处理来访者的应激创伤问题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来访者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遭遇,并把这种因否定而被压抑的情绪抒发出来。
当然,并不是只有在遭遇生病、亲人离世等这种重大不幸时我们才会在心理否定它,对任何让我们感到不舒服、不爽、不愿接受的事情,我们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拒绝去接受它,都会忍不住去想:为什么是我?这不公平!
在父母经常吵架和冲突的家庭中长大的人,会抱怨为什么自己这么不幸,原生家庭这么糟糕;被炒了鱿鱼的人会想,为什么自己这么倒霉,老板这么有眼无珠。
当一个人认为事情不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内心的潜台词是在说,这不是我的错,是别人的问题,或者是时运的问题,因此我不必为眼前的事负责,更不需要去做些什么来改变这些。
但是,很多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本身并没有什么道理或者公正可言。过于纠结于此,一直处在一种被伤害的情绪当中,并不能改变什么,反而让自己长久的处在一种不满的消极心态当中。
所以,不接纳,在另一个层面上就意味着不能放下。
成熟的人,会意识到世界的复杂性,知道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本身的逻辑,有些我们可以理解,也有很多是无法理解。但是不管怎样,只要事情发生了,就不去纠结它该不该发生,而是把考虑问题的方向调整为:
面对这件已经发生的事,我怎样去应对?
不好的事不会因为你躺在那里抱怨就会停止伤害你,只有你正视它,并积极的找到应对它的方法时,这种伤害才有可能消失。
3. 不能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但问题是,并没有多少人真正接受这一点。
不管是选择困难症也好,还是抑郁症也好,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不允许自己犯错,对于已经发生的缺憾耿耿于怀。
不能够接纳自己的人,认为生命的常态就是完美,做不到完美就是一种失败,于是就会感到焦虑、内疚甚至是自罪。
但是成熟的人明白,生命的常态是对对错错的复合体,我们追求完美,但也明白它是在我们自身努力和足够幸运的共同作用下,才是有可能发生的小概率事件。
所以,成熟的人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他们明白,重要的不是消灭自己身上的瑕疵,而是找到并发扬自己有别于他人的闪光点。
相对于不切实际的完美,不断的成长和提升自我更为重要。
文 | 实用菌
来源 | 实用心理学
国民心理健康网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级心理行业助推平台。以“为国民提供优质心理服务,促进人类健康与幸福”为使命,以“政产研学用”为思路,以“心理健康大数据”为基础,依托国家级专家智库,通过国民心理产业联盟、产业基金、慈善基金、产业园等,集聚学术、资金、技术、项目等各方面的优质资源,支持心理机构、产品与项目落地,推动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国心理行业发展。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转发内容仅作信息分享及参考,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小编联系(微信号:gmxljkw),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本订阅号原创内容,转载需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