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应该怎样教育
文/育儿的那些事儿
实现民族复兴,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需要千千万万、各行各业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 所以人们更重视教育问题, 家长更希望孩子成才。所以身为家长,我们不能仅仅只注重孩子的教育,更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本次小编就带大家看看,家庭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1、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对孩子进行智的教育
家长很舍得教育投资。家长想方设法让孩子上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除了正常在校学习之外, 家长还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特长班, 希望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家长认为, 只要孩子学习好, 以后就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而自己为人父母的任务就完成了。在他们看来, 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智力教育。而这样做完全忽视了孩子爱玩的天性, 使孩子觉得学习不快乐, 生活没意思, 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和对父母的逆反心理, 甚至逃离家庭, 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2、家长言传多于身教
有些家长对孩子说教不断, 整天对孩子唠叨做人的大道理, 讲得头头是道, 不厌其烦。而他们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却按不同的原则处理问题。如此表里不一, 口是心非, 经常使孩子不知所措, 无所适从, 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人做事和立足社会。

3、对孩子物质要求的满足超过对孩子精神需求的关注
家长普遍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对孩子的物质要求,家长大都有求必应。如果孩子学习进步, 成绩提高了, 家长更乐于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当孩子情绪低落时, 家长很少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和负面情绪, 多表现平淡, 只一味督促孩子不要胡思乱想, 好好学习, 否则会影响成绩。虽然丰衣足食, 但是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理解、关心和爱护, 觉得孤独无助。在家庭中孩子与父母的有效交流很少, 这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情商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和心理的健康成长长期以来, 家长只重视青少年身体的健康、知识的进步, 严重忽视了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 忽视了要教给孩子如何与人交流、沟通、合作, 如何为人处世,,而这些才是让青少年受益终生的。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有哪些?1、家长良好的榜样作用
家长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起关键作用。家长要言传身教, 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榜样, 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的品德修养, 一言一行, 甚至神态表情, 动作细节, 无不对青少年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示范行为会起到重要的榜样作用。

2、良好的教养方式的作用
教养方式一般有四种类型
第一种:溺爱型
家长以孩子为中心, 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 造就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溺爱使孩子自私, 任性, 骄横, 自我中心,缺乏责任心, 不懂得尊重、关心和感谢。这样的孩子一旦离开家庭, 走向社会, 会处处碰壁, 无所适从。家长的爱恰恰害了孩子。
第二种:专断型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严格苛刻, 粗暴生硬, 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办事。家长的简单粗暴使孩子自卑、懦弱、冷漠、逆反, 没有安全感。这样的孩子或唯唯诺诺, 或冷漠麻木, 或无所畏惧, 很难与别人友好相处, 使孩子身心都受到严重伤害。
第三种:放任型
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 放任自流。家长对孩子不关心, 使孩子冷漠、自私, 不懂爱和关心, 行为放纵, 没有责任感和同情心。这样的孩子一旦受外界刺激, 容易产生偏激行为, 导致违法犯罪。
第四种:民主型
家长对孩子关心、尊重、理解、信任, 爱而不惯, 严而不苛。对孩子多鼓励和引导。家长的关心和尊重使孩子真诚、自信、自尊, 积极进取, 有责任感, 人际关系融洽, 社会适应良好。显然四种教养方式中只有民主型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最有益的。家长良好的教养方式使孩子情绪稳定, 轻松兴奋, 自信开朗, 能促进青少年人格特征健康发展和形成, 使青少年形成解决问题、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不良的家长教养方式让孩子或自我中心、骄横任性, 或自卑懦弱、敏感多疑, 或自私自利、冷漠无情, 人际关系差, 适应能力差, 主观幸福感缺失, 导致青少年形成不健康人格特征, 使青少年形成自责、幻想、退避、僵化等消极应对方式。

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
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身体的健康, 智力的培养, 更要关注孩子情商的教育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父母要关心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与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些都有助于孩子学习如何表达自己, 如何关心帮助他人, 如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会很好地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 为孩子的日后成功和一生幸福奠定基础。
3、良好家庭氛围的重要作用
家庭氛围主要指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所形成的气氛。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这里只讨论夫妻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夫妻感情是否和睦时刻感染着孩子, 夫妻关系是否融洽对孩子成长有重大意义。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乐园。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为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为了他们的快乐成长和一生幸福, 父母应保持和谐的夫妻关系, 这是家庭氛围良好的基础。夫妻间互相尊重, 互相信任, 互相关心, 互相帮助, 给孩子创造充满爱的家庭环境, 使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健康快乐成长。夫妻间有矛盾分歧, 应避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即使夫妻离异, 也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责, 要让孩子感到 父母仍然爱着自己。在爱的氛围中长大, 孩子也懂得了爱,学会了爱, 变得活泼开朗, 积极向上, 豁达大度, 善解人意。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 担负着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青少年健康成长有赖于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与爱护, 更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与滋养。
(本文由育儿的那些事儿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感谢您的阅读)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