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腰不好,想戴腰围(护腰)?骨科医生:你得先知道这4个要点
你有过“腰痛”的经历么?
平时我在骨科门诊看到最多的就是“腰痛”的患者,其次就是关节痛,尤其是在天寒地冻的冬天。而且,这不只是我个人的主观感觉,相关研究[1,2]的数据,更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有84%的成人会在一生的某些时间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腰痛」。
#真相来了#
是的,无论是腰肌劳损,或是腰背肌筋膜炎,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在一生中经历至少一次的“腰痛”发作。
而在“腰痛”的众多治疗措施中,有一个特别容易掉坑,也是一直存在争议的治疗方法,那就是:佩戴「腰围」(也有人叫它「护腰」或「腰脱」)保护腰部。那么戴「腰围」,到底有没有用?有坏处么?到底怎么戴,有哪些讲究?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健康过大年#
1、戴腰围(护腰),有什么好处?Calmels P教授团队早在2009年就在Spine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研究[3],他们将197名腰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佩戴腰围,另一组不戴。结果发现:
随访90天内,佩戴腰围组的患者,无论是腰痛缓解程度,还是腰部功能改善程度方面,均显著由于没有佩戴腰围的那一组患者。
实际上,戴腰围,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来缓解腰痛症状:
(1)减轻腰椎的承重负荷:
如上图所示,腰围的高度必须足够,上端在肋骨水平以上,下端在臀裂(也即是屁股沟)以下。这样,体重和运动的冲击力,就会有一部分通过“肋骨—腰围(护腰)—骨盆”传递,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腰部肌肉、腰椎间盘、被压迫神经根以及腰椎小关节的受力,从而缓解炎症和疼痛。从而为机体的早日康复创造条件。
(2)增加脊柱稳定性,限制腰部活动:
同样的,腰围的高度必须足够,上端在肋骨水平以上,下端在臀裂(也即是屁股沟)以下,这样才可以达到更好的限制腰部向前弯曲、后伸以及侧方弯曲等活动。
腰围通过限制脊柱活动,减少了对腰部肌肉的刺激,小关节间的磨损,椎间盘的进一步压迫,以及对受压神经根的进一步刺激,从而达到了减轻腰部疼痛的效果。
2、戴腰围(护腰),有什么坏处?佩戴腰围(护腰),是可以缓解症状,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腰椎疾病。其最大的坏处就是:
会不同程度的使得腰部肌肉力量下降,时间久了甚至出现肌肉萎缩,让腰椎更加不稳,从而加重病情。
腰部的肌肉,也是遵循“用进废退”原则的。即,经常使用腰背部肌肉,让腰背部肌肉承受各种外力,这样才能保持肌肉力量和维度。
而如前一点所说,佩戴腰围,会限制腰背部肌肉活动,并减少肌肉承受的外力刺激。这样虽然能在短期缓解疼痛,但容易让腰部肌肉变成“温室里的花朵”,因为,肌肉长期受到外力刺激不足,使得肌肉力量下降,甚至出现萎缩,会让腰椎更加不稳定,更容易来回晃荡,也更容易被椎间盘挤出来,或者把腰椎的小关节摩擦出问题来。所以佩戴腰围,还是有很多讲究的,我们会在后面进一步说明。
3、哪些人建议戴腰围(护腰)?(1)腰椎骨折等急性外伤,急性腰扭伤的患者;
(2)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等疾病患者,疼痛急性发作时;
(3)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患者,尤其是疼痛急性发作时;
(4)腰椎手术后,需要早期康复锻炼的患者;
(5)需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工作。比如长途车司机,以及经常长时间做手术的外科医生和护士(关注@淼哥故事会 的小伙伴一定会知道,淼哥就有个腰围,上大手术前就要戴上)。
4、腰围(护腰),到底怎么戴?(1)急性期(一般4周内)或术后3周内,遵医嘱严格佩戴,不要随意摘下。
无论是手术后,还是急性腰扭伤,在早期炎症反应较重时,腰围一定遵医嘱严格佩戴,有时即便睡觉都要戴着,以防止急性期腰椎进一步损伤。不能私自随意取下,风险较大。
(2)急性期过后,工作活动时佩戴,躺下休息时摘下。
急性期过后,如果需要继续佩戴腰围加强保护,一般都只是在工作、活动或者如坐车这样需要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时需要佩戴腰围。而在平时休息不动,尤其是睡觉时,一定注意摘掉腰围,让腰背部肌肉开始接受外力的刺激,并主动的循序渐进的开始恢复活动和锻炼。
(3)急性期过后,要刻意进行腰背肌锻炼,促进肌肉力量和功能恢复。
即便只佩戴4周的腰围,也会引起腰背部肌肉力量不同程度的下降。所以,患者需要刻意的进行腰背部肌肉力量锻炼,至少抵消佩戴腰围带来的肌肉力量下降。
实际上,腰背部肌肉力量锻炼,比如小燕飞、五点支撑,并不是需要等到腰完全不疼了才开始。在急性期过后,腰痛明显缓解后,就要开始在床上锻炼腰背部肌肉了。值得一说的是,在床上锻炼腰背部肌肉力量时,记得去掉腰围再锻炼。
(4)什么时候可以完全不戴腰围:
腰椎手术后的患者,因为具体手术损伤各有不同,什么时候彻底摘掉腰围,一定要严格听手术医生的,不能一概而论。而对于其他原因腰痛需要戴腰围的患者,应该在急性期过后,在腰痛等不适症状缓解后,开始循序渐进的每天减少佩戴腰围时间,逐步去掉护腰带,恢复腰部的正常活动,一般腰围使用时间为4-6周。
关于普通老百姓怎么选择合适正确的“腰围”,我将在后面的文章中进一步说明。
了解更多有趣有用有料的医学科普知识,也欢迎您继续关注@骨科医生路遥#清风计划#
参考文献:
- Deyo RA, Tsui-Wu YJ.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of low-back pain and its related medical care in the United States. Spine (Phila Pa 1976) 1987; 12:264.
- Cassidy JD, Carroll LJ, Côté P. The Saskatchewan health and back pain survey. The prevalence of low back pain and related disability in Saskatchewan adults. Spine (Phila Pa 1976) 1998; 23:1860.
- Calmels P, Queneau P, Hamonet C, et al. Effectiveness of a lumbar belt in subacute low back pain: an open, multicentric, and randomized clinical study. Spine (Phila Pa 1976) 2009; 3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