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心理学

文 / 肮脏的小孩
2019-08-18 19:06
"技能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诊断技能(复习概要)

§ 第一节 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

*初诊接待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第一次会面

能否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保证心理咨询成功的必要条件

*初诊接待目的是:①为了搜集整理材料以进行诊断,②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开始

*初诊接待中,咨询师任务:①不在于解决求助者的困扰。②而在于提供一个让求助者释放压抑的空间

帮助求助者有机会深层次地觉察自己。④陪伴求助者一起去探索求助者的问题与困扰

第一单元 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一、学习目标:按心理咨询原则与求助者进行第一次接触

二、工作程序(8个步骤):

做好心理咨询前的准备工作;②使用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的语言;③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④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⑤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⑥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⑦向求助者说明其权利与义务;⑧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

*咨询前准备工作:①合理配置心理咨询场所;②表现出应有的仪态;③保持正常社交距离,保持正常的咨询位置;④注意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技巧的使用

*心理咨询室条件:①能显示专业的特点;②具有保密功能;③宽敞的空间10平方米左右);④舒适的座椅;⑤必需的设备

*心理咨询师应有的仪态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保持正常社交距离

*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的语言:①接待时态度应当平和、诚恳;②使用礼貌语言

初诊接待时,正确的间接询问方式:①我很想知道,我在哪方面能向您提供帮助?②您希望我能帮助您解决什么问题 不能直接逼问

*需要保密的内容:①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②心理咨询过程中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

*保密例外:①求助者同意;②司法机关要求;③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④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⑤求助者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⑥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病以上也应将泄密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没有求助者与咨询无关的个人隐私内容

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害自身或他人的情况时咨询师应该:①在必要时通知有关部门;②在必要时通知他的家属

*遵守保密原则的重要性:①尊重求助者的自主性;②体现咨询师的诚信;③避免对求助者造成伤害;④使求助者获得安全感;⑤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对保密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说明保密原则时,也须说明保密例外

对于保密原则的把握正确的是求助者对于泄密有诉诸法律的权利

*向求助者说明以下内容:①什么是心理咨询;②心理咨询如何进行;③心理咨询主要解决什么问题;④心理咨询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向求助者说明:①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②可能需要多次交谈;③过程会反复;④有些问题难以完美地解决

初诊接待中向求助者介绍心理咨询时不正确的是没有必要告知对方什么是心理咨询求助者不必了解心理咨询如何进行心理咨询按照求助者的要求解决问题

*求助者权利:①选择咨询师;②确认执业资格;③知晓收费标准;④有权中止咨询

*求助者义务:①如实说明;②提供真实信息;③共同商订时间表;④按时完成家庭作业;⑤不建立咨询以外关系;⑥按规定缴费交费标准不能协商)。

三、相关知识

(一)社会交往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二)危机的处理

(三)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由表及里的逻辑分类方法):

技能心理学

谈话中正确的操作是:①交谈中一般不做笔录和录音;②谈话的信息依靠临场记忆整理;③征得求助者同意后,可做笔录和录音

四、注意事项

避免紧张情绪;②语言表达效果;③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④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⑤仪态方面还应该注意其它内容

初诊接待的注意事项可以适当使用专业术语不正确的是:①尽力满足求助者;②随意使用方言;③严守求助者的所有秘密

初诊接待时,应该正确把握的内容:①避免紧张情绪;②避免使用影响交流的方向;③严守保密原则没有:禁止使用各种专业术语

第二单元 摄入性会谈

一、学习目标:确定摄入性会谈法的目标、会谈内容与范围

二、工作程序(6个步骤):

确定会谈目标、内容与范围;②确定提问方式;③倾听;④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⑤对会谈内容归类;⑥结束会谈

摄入性会谈中,对倾听的理解:①要耐心倾听;②要及时把握关键点;③不随便评论;④不随便打断求助者

*会谈目标、内容与范围的依据:①求助者主动提出;②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③咨询师依据心理测评结果;④上级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注意会谈目标有多个时,应分别处理

▲在摄入性会谈中,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时,不正确的是依上级咨询师诊断的结果进行谈话根据临床诊断的结果分析进行谈话依咨询师主动提出的内容进行谈话

*控制会谈的内容、方向和时间必须在咨询师的控制下进行会谈必须是有计划、有目的性

控制会谈的方向不正确的是按求助者的意愿运用技巧随心所欲地转换话题控制会谈的内容对咨询师最重要

*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的技巧:①释义内容反应);②中断;③情感反射;④引导

*释义(内容反应)重复求助者说的主要内容,并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注意重复求助者的内容时不能评价对方话题

释义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常用的技巧;②使用时先征得求助者的同意;③使用释义时求助者感到咨询师所提问题很合理

*正确的中断概念:①喝口水再谈;②建议变换个地方再继续谈;③时间有限下次再谈不正确的是:强迫对方停止谈话直接转换话题

*情感反射咨询师有意识地刺激求助者,使会谈转向某类问题初次会谈不能用

*引导概念的理解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不是通过暗示转换/不是经由中介转换话题而是由原来的话题引申出新话题

*对以下会谈内容归类:①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②现实生活状况;③婚姻;④人际关系;⑤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⑥情绪体验、生活态度;⑦其他

*结束会谈时再次重申保密原则我可以负责地说,依据我们的道德和相关法律,今天我们的全部会谈绝对保密,请您放心

*结束会谈时情况:①诊断还要继续;②已做出诊断,但未讨论矫治方案;③发现求助者可能有躯体疾病

*会谈结束语谢谢您的来访和对我们的信任,以后有什么问题,希望再联系。谢谢!

三、相关知识

(一)会谈法一种有目的的交谈,初诊接待时靠此建立“帮助关系”最难掌握且有局限性

(二)会谈法的要点(8个):

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②态度非评判性);③区分和鉴别;④会谈法的种类;⑤背景资料采集法最常用的摄入会谈方式);⑥了解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⑦怎样提问题;⑧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

*会谈倾听:①不能表露出漠不关心和不尊重;②不能表现出急躁和强迫;③全神贯注;④不要随便打断

*会谈中态度持一种非评判性态度,才能使对方放松最中性化非评判性的态度是理解

对中立性态度的理解:①对求助者的行为或情绪发生的规律性或必然性有肯定的看法。②对求助者的情绪和行为的后果采取保留态度不正确的是:会谈中咨询师不应该表明自己的态度其实可以中性的表明,也就是表明:理解)。

*会谈内容区分和鉴别:①程度上;②情绪与行为;③内容真伪;④内容具体化

*把关键问题具体化:①是区别问题真、假、轻、重的关键;②是诊断和咨询起关键步骤。对无关紧要的问题可以不必深究。

*会谈法的种类:①摄入性会谈;②鉴别性会谈;③治疗性会谈;④咨询性会谈;⑤应急性或危机性会谈

*摄入性会谈了解求助者背景资料,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其感受,动机等

*鉴别性会谈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测验种类和鉴别措施

*治疗性会谈针对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进行,是一种心理治疗

*咨询性会谈针对健康人的某些问题的会谈

*应急性或危机性会谈求助者发生意外时,用会谈给予帮助

*背景资料采集法的提纲:①人口学资料;②求助原因和期望;③现在及近期状况;④对家庭看法;⑤早年回忆;⑥出生和成长;⑦健康及身体状况;⑧教育及培训;⑨工作记录;⑩娱乐;⑾性欲发展;⑿婚姻及家庭资料;⒀社会基础;⒁自我描述;⒂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⒃对未来看法;⒄求助者附加材料

*马隆沃德1976年总结出12条了解求助者的精神状态行为特点的问题其中6条:①外表和行为的;②交谈过程中的语言特点的;③思维内容的;④认知过程及功能的;⑤情绪的;⑥灵感与自知力的

*咨询师提问过多的错误其基本原因是:①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缺乏基本理解;②对求助者所说的内容缺乏基本理解;③没有掌握或不善于使用语言交流技巧

*提问过多(或不恰当的提问)的消极作用:①造成依赖;②责任转移;③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④产生不准确的信息未说明延误确诊);⑤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⑥影响交谈中概括与说明。

*凯利对不恰当提问的表现形式的总结:①“为什么……”的问题可以改为“怎样”和“什么”的形式);②多重选择性问题去掉选择部分);③多重问题应该一个一个问);④修饰性反问会使会谈陷入僵局,对求助者毫无益处);⑤责备性问题严加杜绝);⑥解释性问题不使用)。

责备性问题引起的不良后果是使求助者感到威胁

*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①求助者可接受能接受和有兴趣);②有效的;③积极的

对会谈法的临床价值的评价:①重要的临床手段;②但不能够用来预测学习成绩;③信度和效度不完成可靠;④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的效果比单独使用高;⑤操作复杂;⑥有局限性

四、注意事项(6条)

态度中立;②提问避免失误;③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④不能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⑤摄入性会谈后不给出绝对性的结论;⑥结束语诚恳

第三单元 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一、学习目标:学会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二、工作程序(3个步骤):

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意;②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③倾听测量结果如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必须重新进行会谈,重新测评

对心理测量的功能的理解正确的是心理测验应限制在咨询范围内不正确:心理测量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三、相关知识

选择测评量表应有针对性;②为寻找心理问题的原因而使用量表;③为评估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而使用量表

四、注意事项(2条)

不得乱用心理测验;②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

*所谓“地毯式轰炸”方式:①不理解各种心理测验本身独有的功能,各种测验工具一并使用抛弃摄入性会谈、调查法和观察法,依靠测验法的方式是不可取的)。②为了经济效益

第四单元 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

一、学习目标:学会对临床资料的整理

二、工作程序(5个步骤):

按提纲整理归纳一般资料;②按提纲整理个人成长史资料;③按提纲整理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④判断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并予以说明;⑤按资料的性质进行分类整理

1、按提纲整理归纳一般资料:①人口学资料;②生活状况;③婚姻家庭;④工作记录;⑤社会交往;⑥娱乐活动;⑦自我描述优缺点);⑧求助者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想象力/创造性/价值观/理想/对未来的看法);⑨其他资料不包括:家庭教养方式,身体状况,精神状况,测验结果

2、按提纲整理个人成长史资料:①婴幼儿期母亲孕期身体状况);②童年生活家庭教养方式);③少年期生活;④青年期阅读/婚姻/就业有无挫折);⑤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以及现在对它的评价既往事件)。没有:情绪体验的描述。

求助者个人成长史资料的整理,包括:①就业有没有挫折;②朋友的状况;③最喜欢的书不包括情绪体验

3、按提纲整理求助者目前状态:①精神状态知情意行/人格/自控能力和言行);②身体状态躯体感觉/体检报告);③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工作动机和考勤状态/社会交往/家庭生活)。不包括职业和法律的意识生活方式和经济状况婚姻状况

求助者目前状态的整理,包括:①情绪和情感的表现;②自控能力和言行;③考勤和工作动机

*资料来源是指报告临床情况的人不是求助者自身,而是其亲友或转诊的中介人

*来自中介人的资料即使中介人是心理咨询师,且作出初步诊断结论,也必须核实。不能直接引用

不同性质临床资料的时间顺序分类(利用此表了解资料之间的纵向关系):

技能心理学

三、相关知识

(一)对临床资料的解释:①注重行为的观察,在现象与可能的原因之间建立联系;②找出哪些东西是偏离正常标准的,然后抓住偏离标准的行为表现去考虑问题;③抓住那些“显眼”和“突出”的事件,首先给以解释,并按这种解释去归纳别的事件不包括:①他人对求助者的印象和治疗情况的资料;②首先考虑与处置方案密切的资料

(二)资料的可靠性是解释资料的先决条件

*验证临床资料可靠性的办法:①使用补充提问验证求助者的社会交往方面的资料是否可靠;②使用问卷和心理测验;③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④测验资料不包括:反复追问,既往经验

(三)给临床资料赋予意义:①就事论事;②根据事件之间的相关性去分析;③分析迹象,即把事实作为一种症状,进一步寻找原因不包括:实施测验

(四)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因素:①暗示;②早期印象;③求助者的处境和人格特点;④资料收集者也是后来的决策者有的收集者并不进行诊断);⑤不能依情况灵活地做出交谈计划

*对求助者形成暗示:①过分随意的交谈,②咨询师的倾向性

*心理咨询机构应该完善收集资料者和治疗决策者的分工协调

*会诊和小组讨论是咨询师克服早期印象影响的有效措施

*针对求助者的处境和人格特点:咨询师必须把握交谈计划的灵活动机性

(五)职业倾向对理解资料的影响

*不同职业对资料的理解:①非专业观察者依据日常生活,从自然角度;②医疗工作者依据有病没病,从病理学角度;③行为主义心理学或教育工作者强调求助者是学习、行为或认知障碍;④生物学取向的心理学者倾向于从人的发展角度上看问题,认为是自我发展上受到阻碍;⑤生态学观点的人觉得求助者的问题是与环境失去了平衡

*职业倾向对理解资料的影响不同正确的做法是:①不同出发点的看法不同;②应该把各种资料交互比较,各种相法彼此联系,以求全面地、整体性地做出结论

四、注意事项(2条)

一定要仔细、严格地按技术要求去搜集和评价各类资料的内容;②咨询师给出评估有错误或把握不大时,应进行会诊,以保证意见的正确性

第五单元 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

一、学习目标:学会从求助者以往的心理咨询中寻找有价值的资料以利于形成正确的诊断

二、工作程序(2个步骤):

询问求助者以往是否去过医疗机构,详细阅读就诊的病历和有关资料;②询问求助者以往是否去过其他心理咨询机构,其心理咨询过程如何

三、相关知识

了解当时医生给下的什么诊断,进行过何种治疗,疗效如何;②分析当时去医院就诊的原因哪些是躯体方面的,哪些是心理方面的,以及两者的关系如何;③求助者过去经历过心理咨询,很可能由于效果不好而来;④有的求助者原来确实患有精神疾病,但这次的问题并不是原来的精神疾病,而是另外的问题,这些要仔细区分;⑤还有的求助者经过以往的心理咨询之后,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加重;⑥对以往心理咨询的效果进行正确评价

四、注意事项(2条)

对那些曾经有过心理咨询经历的求助者,要说明详细了解既往史的重要性,以免求助者主观上认为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而忽略有价值的细节;②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失误是难免的,正是由于以往别人失误的教训,才使后来者能避免再走弯路,建立新思路

§ 第二节 初步诊断 §

第一单元 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

一、学习目标:学会印证临床资料,确定真实性;抽象概括出牵动各种因素的关键点

二、工作程序(3个步骤):

按下表分类填写收集到的全部临床资料;②按先后次序,列出临床表现,再列出收集到的各类与临床有关的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③找到引起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心理诊断的内容包括:①获取临床资料;②评定心理状态不包括:制订咨询方案评估咨询效果

*按下表分类填写收集到的全部临床资料

一、由不同途径收集到的临床资料(与求助者临床症状相关的)

技能心理学

技能心理学

技能心理学

*找到引起心理问题的关键点:①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②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不改变其本身性质

三、相关知识

四、注意事项(2条)

必须认真对待资料来源可靠性和资料的真实性;②资料的分析不能有主观随意性,要符合客观逻辑

确定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原则不包括求助者家属提供的资料最有可靠性和真实性咨询师凭借经验可以对初期资料作定性分析求助者提供的资料不能作为分析问题的依据

第二单元 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对一般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

*初步印象: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后,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严重程度归类诊断方面,形成大致的判断不是:心理问题的病因种类方面

一、学习目标:依据观察、会谈和心理测验的结果,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形成临床初步印象

二、工作程序(3个步骤):

根据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项指标,对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衡量;②选择有效的测评工具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量化的系统评估;③完成上述工作后,再对某些含混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初步区分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项指标:①心理活动强度。②心理活动耐受力。③周期节律性。④意识水平。⑤暗示性。⑥康复能力。⑦心理自控力。⑧自信心。⑨社会交往。⑩环境适应能力

判断心理诊断具有科学性的依据是:诊断是对多项测定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不正确的是:①测定结果与临床症状应有绝对的一致性诊断有时可以根据一个单项测定而得出任何单项测定不一定有可以比较的常模

三、相关知识

(一)关于心理诊断

*心理诊断”一词,最早出现在M.罗夏的《心理诊断》一书中。

*心理诊断鉴定和区别各种情绪障碍的手段。原来是狭义的心理测量

*狭义的心理测量专指心理测量

*本教材中的心理诊断(是广义的,不光只是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师通过观察法、会谈法、实验法、测验法、量表法,获取求助者临床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对求助者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进行评定,最终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性质做出判断的过程

对心理诊断目标的理解正确的是确定人体的行为与常模偏离的程度不正确的是:①与一般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寻求人类总体或某一群体的共同心理规律探求某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自然分布情况

(二)心理诊断在咨询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心理诊断:①不仅仅是一个结果,它应该是心理治疗之前的决策过程,并且随着求助者心理状态的变化,这个决策要不断的变化;②实际上贯穿在心理咨询的全过程中。

四、注意事项(2条)

避免“贴标签”。要以现实的临床表现为依据;②对难以确定诊断的案例,力争通过会诊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 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一、学习目标:学会判断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健康心理咨询工作范围的原则

二、工作程序(3个步骤):

掌握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②对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表现进行定性;③确定工作范围

*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②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③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人格的稳定性)。注意:背离一条就可能为异常。

*对主客观统一性原则理解正确的是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统一,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在精神科临床上,鉴别是否有精神病的指标有无“自知力”,有无“现实检验能力”

*对症状自知力理解正确的是:求助者能找出问题的原因及症状的关系,说明自知力完整不正确求助者出现某些思维和行为的异常,说明自知力丧失求助者能认识自己的异常,但不能做出解释,说明自知力完整求助者能认识问题的存在,但不能分析原因,说明自知力完整

*确定心理诊断适用工作范围:①明确自己的胜任力是咨询师基本伦理原则的要求);②主要对象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神经症性问题;③对精神病性的问题,只能进行辅助性工作;④慎重对待出现神经症性问题的求助者和能够确诊为神经症的求助者;⑤综合分析和鉴别精神病性问题和神经症性问题;⑥适合于心理问题和病因分析;⑦适合于心理疾病边缘状态。

▲对求医行为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由家属陪同救治的愿望强烈;②神经症者常常有强烈的求治愿望;③神经症儿童反复地向家长诉说痛苦;④重性精神病的患者很少主动地求医。

三、相关知识

(一)典型症状的诊断价值:①强迫症症状。②双相心境障碍的抑郁发作

(二)辨识求医行为,例如:①为证实自己的妄想内容。②不信服心理咨询师

(三)甄别求助者对症状是否“自知”

*人格障碍:①表现在环境适宜不良,人际关系不好,本人感觉到痛苦;②18岁以后才能确症,但从童年期、青春期就开始发病

*心理诊断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主要从病人的特异性心理与行为表现中寻找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症状,并结合其“求医行为”及对症状的“自知力”的水平这两方面做深入分析

(四)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问题的处理

四、注意事项(2条)

心理咨询师只有获得相关资质后才能对确诊为神经症的求助者进行心理治疗,必要时寻求会诊或转诊;②发展心理咨询也是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领域,心理咨询师在遇到因此类问题前来咨询的求助者时,应该尽力而为,必要时寻求会诊或转诊

第四单元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一、学习目标:掌握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方法

二、工作程序(6个步骤):

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②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分析求助者自知力以及有无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③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④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⑤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⑥形成初步诊断

三、注意事项:

由于重大生活事件对求助者的刺激是强烈的,故不能因为其情绪问题持续时间短而简单当做一般心理问题处理,应根据求助者心理状态的发展,随时做好会诊甚至转诊的准备

第五单元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一、学习目标:学会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方法

二、工作程序(6个步骤):

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②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分析求助者自知力以及有无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③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④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若已泛化,需分析泛化的具体表现;⑤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⑥形成初步诊断

三、相关知识

*对某案例,诊断过程如下(适用于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该求助者有……的症状,需进一步了解既往医学史,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该求助者产生情绪困扰有明显的原因,情绪性质和强度与现实处境相符合,有良好的自知力,也有求治愿望;心理活动协调,人格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心理状态正常;没有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来自**个方面:A……,B……,C……。这些冲突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心理冲突,属于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该求助者的不良情绪仅局限于……,没有泛化或已经泛化);

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情绪反应尚在正常范围内或已有较大影响;持续时间……,社会功能没有受到严重影响(或受到较大影响)

根据以上分析,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或严重心理问题)

四、注意事项(4条)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要力求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相鉴别;②心理冲突的性质,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③通常情况下,对青年人来说,关系到个人发展前途的事件,大致都属于高强度刺激;④在分析情绪是否泛化时,要注意区分泛化与心境对人的影响的区别

*区分泛化VS心境对人的影响心境的关键在于持续,而泛化的关键在于诱发

第六单元 提出心理评估报告

一、学习目标:综合初诊材料,对求助者的问题性质、程度及可能的原因做出评估

二、工作程序(3个步骤):

临床资料的核实;②评估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③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的分析

*所谓评估实际上是要求咨询师确定求助者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的哪方面出了问题,其表现程度如何,引发问题的关键点和原因是什么

*症状诊断(现象学的诊断)对求助者生理、心理及社会状态做出评估

*原因诊断为解决问题,咨询师进一步探明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

*不同学派对求助者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时,有不同观点:①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潜意识中的冲突,童年时期的情结;②行为主义学派强调条件反射的形成;③认知理论则强调不恰当的认知评价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