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源于这些思维
“为什么我再优秀,却还是不自信?”
优不优秀,和自不自卑是两回事
生活中有一定比例的人存在这样的困惑,从各方面看,我似乎已经做的不错了,似乎很优秀了,为什么我还是不那么自信,甚至隐隐能感觉到内心的自卑。
比如,就读于国内top2的院校,颜值也不错,但是我就是不自信。
比如年薪收入已超过绝大部分同龄人,有房有车,但是我还是不够放松和自信。
比如其实我工作做得很好,经常获得各种奖励和肯定,领导也很认可,但是我经常内心还是紧张不安,总是觉得自己其实不够好。
……
以上类似的问题其实可以归纳为:
“明明我已经有条件自我感觉良好了,为什么我还会自我感觉这么不够良好。”
这感觉就像你外在已经逆袭成一个霸道总裁了,可是你自己隐隐知道,你内心还是一个原来的屌丝状态。
为了摆脱这种屌丝心态,你其实又用了很多补偿性的外在显示,但是这种补偿性的外在显示越多,你越觉得有一种虚张声势的虚弱感。
最后简直有一种甚是可怜,甚至老泪纵横的自我怜惜:
“为什么我就是自我感觉不够良好?啊!我已经完全有条件自我感觉良好了,但是我却享受不到自信满满的人生。”
“我已经很优秀了,我的内心却依然很累,甚至更加疲惫。”
很多人之所以会有上面这种人的困惑,是因为他们误解了一件事情:
你外在优秀不优秀和你内心自卑不自卑其实是两件事情。
甚至在很多人那里,他的外在优秀正是对内心自卑的一个补偿。就好像自己有一个短板在那里,所以就拼命发展自己的长板,试图通过这样来改善自己不好的感受,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02你内心有个强大的错误假设:
“只有各方面优秀的人,才有资格自信。”
对那些现实中不够优秀但却自信的人,有自卑情结的人可能会有过这种愤怒:
“为什么他都那么烂了,那么差了,还自我感觉那么良好?”
当我们感觉到这种愤怒的时候,如果对自己足够忠诚,你会发现自己除了鄙视,一定还会有一种隐隐的不易觉察的羡慕和嫉妒,即那个人为什么他可以那么自信,而我明明比他好太多,却无法这么心安理得,自我感觉良好。
问题的原因恰恰就出在那个愤怒之处:
即那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他的自我感觉良好是不太受外在条件限制的,它更多的是一种弥漫性的个体状态,外在的条件好不好,他的成就的多寡,很难威胁到他内心的核心自我。
所以就发生了你所看到的“为什么他都这么烂了,这么差了,他还依然很自信,很自我感觉良好”的不正常、不合理现象。
而你之所以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常、不合理的现象,是因为你内心有这个强大的假设:
“人只有表现良好,取得成就,各方面优秀,没有问题,才有资格自我良好,才有资格自信,不然,你凭什么啊!”
是的,不然你凭什么自我感觉良好啊,如果你不够优秀,成就不突出,你应该自我攻击、自我不满、自我痛恨、自我批评、自我羞辱、自我惩罚才行啊……
03真正决定你自信的
是你的核心自我
当一个人把自我良好的感觉条件化了的时候,他就永远无法做到真正的自信。
因为自信的本质在于自我接纳,是在自我接纳的基础上建立的“我能行”的信念和感觉。
自卑的人之所以自卑,就是因为他们内心无法做到完全接纳自己。
因为这种不能自我接纳,会导致他们认为自信是需要条件的,这些条件可能会表现为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或在某些方面一定要超过自己的同龄人,他们不允许自己在某些方面不行……
自信的人很少对自己的核心自我存在自我怀疑,但自卑的人对这个核心自我往往充满自我怀疑,在自信的人的自我认知里,他们的核心自我是很好的,被认可的,没有问题的。
但在自卑的人的心里,他们的核心自我往往是很糟糕的,不够好的,差的,所以他们需要通过外在的成就和优秀去摆脱这种不良的核心自我体验。
而且他们认为,自己只要优秀了,这个核心自我就会脱胎换骨。
其实并不是这样。
一个人稳定良好的核心自我和糟糕不良的核心自我信念主要是由早年的经历造成的。
在孩子与养育者的互动中,如果孩子被持续性地灌输必须达到什么条件或者标准,家长才会认为他们好,给他们一个认可或赞赏,而平时对孩子的要求更多地侧重不满意、糟糕的方面,并对这些方面充满指责批评,那么孩子就很难形成一个良好的核心自我形象。
或许家长的目的本来是希望孩子上进、努力,不松懈不倦怠,勇攀高峰,让孩子进步永无止境,所以采用了这样的方法。
但是在表达上,家长如果没有强调过对孩子的整体接纳,孩子就会认为他本来的自己是不够好的,他需要拿到一个个的奖励,达到一个个的标准,才能改变这种不够好的状态,那么他就会持续的做下去。
他会对自己不够好和不够优秀充满防御,害怕自己再重新回到不够好、不够优秀的境地,所以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有自卑情结的人取得一定成就后,在短时间内他会表现出一定的自信,有时甚至是无与伦比的自信,但是这个“自信”的时间不能持久。
过一段时间后他会又返回到自卑的状态里,或者他需要持续的用保持成就来维持自信,这样他就会很累。
很累的根源就在于,对于不优秀或者没有成就的防御,也就是对于自己不够优秀、缺乏成就的自己的不接纳,尽管这个不够优秀、缺乏成就的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不存在,但是对它的担心是依然在的。
只要这个担心在,一个人就需要付出更多的能量去抗拒这个担心。
那么,他就不会真自信。
一个对自己不够优秀、成就感存在防御的人,他怎么可能是真自信呢,防御就说明他对自己充满怀疑,即便他外在的条件改变了,但他内心那种糟糕的核心自我假设并没有随之改变。
04接纳自我是走出自卑的关键
第一步:接受自己是凡人
走出自卑最重要的是内心做到接纳真实的自我。
这句话听上去很容易,似乎也是老生常谈,但实际做到却并不容易。
要做到接纳真实的自我,首先要做到直面自我。
我们很多人都做不到直面自我,因为直面自我需要一定的心理能量。
在成长中的各个阶段,我们采用了各种防御机制来避免自己受到创伤,这叫做自我保护,所以当一个人要直面自我时,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安全感有了较大提升外,他是很难做到直面自我的。
条件不足时的直面自我,甚至可能会让一人彻底崩溃。
一个人可以依靠缔结一段结实可靠的关系,慢慢的去建立这种安全的关系,在安全感充满的情况下,才有力量去直面这个自己。
而自卑的人一般很难直面自我,因为他们早年缔结的跟养育者的关系充满条件,不够安全,养育者没有给他们提供安全的环境,他们提供的更多的是一个苛责的、有压力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没有直面自我的机会,更多的是紧张和压力,以及如何摆脱这种状态的努力。
能够直面自我的人,幼年时的父母一般能作为一个清晰稳定的镜像存在。这样就能够给孩子提供足够稳定和一致性的回应,孩子对自己的缺点和优点的认识是比较客观的,如果父母此时能够全面接纳这些优缺点,并不对其进行排斥,那么孩子也就自然而然的能直面自己,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优缺点。
但是如果早年在亲子关系上存在不足,个体更多的体验到的是外界反馈来的糟糕的自己,为了避免这种体验,出于本能,一个人就会逃避不再去直面自己,但是为掩饰这种逃避的努力却会一直保持下去。
是的,很多人做很多的努力,干很多的事情,取得很多的成就,本质上就是为了不直面自己,因为在他核心的自我认识里:这个自己是很糟糕的,不能接受的,丑陋的、痛苦的,可怕的。
要纠正这个认识,首先就需要在一段安全的关系里,再去重新体验一下这个真实的自己,看看还有那么糟糕吗?然后重塑之前的自我认知以及建立对自我认知的客观评价。
在你的生活状态里找不到这种安全关系时,建议去找咨询师。
做到接纳真实自我的第二个重要的点在于要走出自恋和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词,虽然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一个人有完美主义倾向似乎更多的是指这个人存在自我要求过高,苛责自己的现象,但在很多情况下,完美主义还可能是由于这个人的过于自恋导致的。
当一个人用不正常的、完全高于人类的标准要求自己时,其实隐含了一个信念,就是这个人他不能让自己甘于做一个凡人,普通人,他得超凡脱俗,做到别人都做不到的,他不能接受人类的普遍对自己的标准,他必须要做到比这个更好,所以神的标准才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接纳自己是一个凡人的过程,是普通人类中的一员的过程。
你也有普通人一样的烦恼和优缺点,人类的局限和弱点一样不差,接纳这一点,也是一个摆脱不切实际的全能自恋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接纳自己是个凡人并不意味着认为自己可能会有非常庸碌的毫无作为的一生。
这是两回事。甚至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更好的接纳了自己,对自己的优缺点心知肚明后,在这个现实的基础上再去努力,会更容易做出成就,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但很多人之所以不敢降低自己对自己的自恋要求和完美主义,是因为这些标准可以帮助他们维持他们想超凡脱俗、不泯然众人的自我理想和期待。
但遗憾的是,基于这种要求来苛责自己对于成功往往是于事无补的,甚至不仅于事无补,还会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用于内心的自我建设,最终导致在现实的成功这件事上裹足不前。
通过弥补内心的自卑获取的成功,有,但是会很累,付出的代价也会很大,而且容易不可持续,也就是俗话说的“这个人输不起”。
而真正的成功和优秀,他的内在成长一定是和他的外在表现同步的,甚至内在成长超越外在表现,这样的前进会让人觉得更加游刃有余,即便这个人暂时失败了,你会知道,他还能站起来,因为他有这个实力。
他这人“输的起”。
接纳自己意味着对自己的全面洞察,一个人对自己了解的越深,也就会对别人理解的越深,对人性的很多规律就知道的越多,也就不会再拘泥于自卑不自卑,因为没有任何自卑的需要。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自卑是因为你不了解这个世界,更不了解你自己。
你还在解决你和一个幻想世界和幻想中的自己的关系。
那么你必然在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时,存在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