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家长这样做,平凡孩子也能成才
【几点说明】头条号《许兴华数学》诚邀全国各地中小学数学教师、教研员和数学爱好者热情投稿!来稿时请注意以下五点:(1)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无具体工作单位和真实姓名的投稿,一般都不会采用)。
(2)来稿一般要求同时用word文档和PDF格式的电子稿件(防止不同版本的Word打开时出现乱码)。另外,也接受少数著名教师的手写稿(手写稿必须清晰可读)。
(3)每篇文章请认真审查复核,防止错误发生,来稿文责自负。如有抄袭,则有可能被举报并受到有关著作版权部门的追责。
(4)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5) 本头条号对优秀作者和名师一般会附上“作者简介”,以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研究成果和方向,以便进一步学习作者的相关数学思想或解题方法。
【家庭教育讲座】家长这样做,平凡孩子也能成才!!!(韦宁教授)
我的女儿韦良玉是北师大文学院古代汉语研究所2016年唯一录取的一名文字学的博士生。她的导师是研究所的所长,中国语文界的一流专家长江学者李运富教授,从此孩子开始了中国古文字研究的新里程。
说起孩子的成长经历可以说“教育融故事一体,爸爸与女儿齐飞”。孩子上小学就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并获得了河北省小学生语文知识竞赛一等奖;在中学,孩子不仅获得了全国语文知识竞赛一等奖,还是河北省的三好学生;高考时,以唐山市前10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北师大文学院;在北师大读本科期间,孩子学习名列前茅,以总评专业第一名的成绩,保送本校攻读学术研究生。三年硕士期间,孩子被任命为班长,获得了一等奖学金等多种奖励。其实,孩子是一个智商平常,性格内向的普通女孩。在她20多年的成才过程中,我通过故事引领,让孩子爱上学习,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伴随着孩子不断前进的脚步,我也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大学教授,家庭教育专家。
一、引言故事
我认识一位陈姓老太太,她有两个外孙女。大的叫玉玉,小的叫京京,她们相差三岁。京京长得十分漂亮可爱:大眼睛,白皮肤,圆脸蛋。她活泼机灵,嘴巴很甜,身体也强健;玉玉外表则是个十分普通的女孩,特别是性格太内向,十分胆怯,不爱说,不爱动。老太太过去当过小学校长,于是常教给她们一些文化知识。京京虽说小姐姐三岁,但是算术比姐姐来得快,故事比姐姐讲得好。惹得老太太十分喜欢。京京的妈妈喜不自胜,可是玉玉的爸爸看在眼里,忧在心上,对京京又羡慕,又有几分嫉妒。
孩子大一点,京京的妈妈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给孩子买了高级的电子琴,报了音乐班,星期天陪孩子去听课,节假日指导孩子在家练琴。妈妈要求非常严格,甚至去北京姥姥家的几天时间,都替孩子背上电子琴,嘱咐孩子每天都要练习。别的孩子都不学了,京京却在进步,并最终考取了电子琴9级证书。玉玉呢?她爸爸也想让孩子学点艺术,可孩子对音乐不感兴趣,于是就让孩子去学美术班。结果第一天孩子就把画笔等用具全丢了,无奈的爸爸只好又买了一套,但玉玉学了几天就了事。
过几年,两个孩子先后上了小学。京京妈妈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她报了奥数班,小姑娘真争气,不仅一下子就考取了,而且学习在全校还是前几名。玉玉呢,奥数班没赶上考试,反正孩子对此也不感冒。当学校开设奥数班时,孩子倒是学去了,但很是吃力。平日里,京京妈妈对孩子的学习抓得很紧,不仅每天盯着孩子的作业,当女儿快速地做完时,她常常再让孩子加几道难题。自然孩子在整个小学都是名列前茅。玉玉的爸爸对女儿的学习虽然也很关心,但问到孩子要不要去上辅导班时,孩子总是摇头,爸爸也只好作罢。
京京不仅学习好,身体棒,而且能说会道,孩长得又美丽动人,赢得了老师的厚爱。大班长跑不了她的,获得了不少的奖励,而且还有记者采访她。玉玉呢,虽说学习中上等,但身体素质很差,对许多食物乃至空气都过敏,吃饭都成问题。最为要紧的是孩子的性格非常不好,有一次因病课上呕吐了,都不敢跟任何人说,就那样忍着病痛,忍着恶臭。幸亏老师及时发现了,解决掉。这位负责的班主任将玉玉的爸爸叫到学校,告诉他:“你的孩子性格有问题,心理需要调节,你们可要当心呢。”玉玉的爸爸听后心情十分沉重,想着:我已经非常尽力养育了,孩子这样可这么办呢。
说话到了2009年,京京该考高中了,玉玉该参加高考了。结果如何?玉玉在唐山市考到第十名,被北师大文学院录取,更让她爸爸高兴的是孩子的性格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在北师大主动竞选学生社团干部和博物馆讲解员成功;英语考试全系第一,学习仍然保持全系前茅。京京呢,因为多种原因,连个高中都没有上,只上了一所职业学校。
大家或许猜到了,玉玉就是我的女儿韦良玉。那么,奇迹是怎样发生的?我又是如何教育女儿成长、成材的。下面就来谈谈我对家庭教育的认识、经验和体会。
二、家庭教育的意义
1、孩子是家庭中最宝贵的财富
再给大家讲一个寓言。有一群平民,不甘于清贫的生活,他们联合起来向上帝祷告,希望上帝赐给他们财富。上帝说:“我将财富的宝藏下放到你们每个人人的家中,快回去挖掘吧!”众人听罢欢天喜地回到家里去寻宝。聪明的人首先发现了宝藏,他们全家人用心地在挖掘,若干年以后,宝藏呈现于社会,他们家收获了许多,从此过上了美满富足的生活。但大多数的人家没有发现宝藏在哪里,依旧过着平凡的日子。还有极少数人家,将好好的宝藏糟蹋成垃圾,不仅给家里带来了灾难,而且破坏了社会的环境。聪明的家长朋友,你们猜出来了吗,宝藏是什么?对,就是你们的宝贝儿女。孩子是上帝赐给每个家庭的财富。当然,这里是一个比喻。事实上,现在家庭中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是否健康成长,成人、成材。如果你有一个“德智体美劳心”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富足的家庭那是锦上添花,贫穷的家庭则会蓬荜生辉;如果很不幸你有一个不争气的孩子,富足的家庭也少不了唉声叹气,贫穷的家庭只能是雪上加霜。
2、为什么优秀的孩子少?因为优秀的家长少。
第19届南非世界杯刚刚结束。同为东亚国家,为什么日本、韩国、朝鲜这些“小国”能够出线,做为13亿人口的大国、做为有着5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为什么无缘世界杯?原因很多,但第一位的原因不在球员,而在教练和管理体制。要不号称“神奇教练”的米卢为什么能把中国队带进17届日韩世界杯。所以,球队老打败仗责任在教练。如果把你孩子的学习与考试看成一种比赛的话,那么你就是他的教练,孩子比赛打不好,责任不能推到孩子身上,家长责无旁贷。
为什么优秀的孩子少?因为优秀的家长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依我看,每家的孩子都是一匹“千里马”,就看你识不识相,会不会调教。像我这样身体糟、性格差、智力平常的女儿,都能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省级三好学生,你只要用心何愁做不到。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华生曾经说过“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用以培养他们的特殊世界,我保证随机选出任何一个,不问他的才能、倾向、本领和他的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都可以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者乞丐、小偷。”虽然他的话有些绝对。但我认为对于大多数的儿童而言这是能够做到的。现代成功学的研究也已证实,一个人只要智力正常,培养科学,方法得当,经过自身的主观努力,一般都能够达到希望的目标,尽管这孩子并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3、家教的意义:不能等、不许试、是投资。
家庭教育“不能等”意思是说,孩子的成长有着关键期,家长切莫因为自己的工作、生意等原因,耽误了最佳的教育时机。家庭教育“不许试”:现在城市家庭都是一孩化,家庭教育成功了是100%,失败了也是100%,不允许你尝试第二次。家庭教育也是一种投资。只要你肯花必要的时间、精力,给予一定的物质投入,孩子教育好了,你不仅可以少花许多的择校费,高价学生费,而且孩子成材后,高就谋职就能够为家庭创造不菲的收入。更为重要的,家长是为社会培育出了宝贵的人材,人材又为国家做出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贡献。反之,孩子不成材,不光是孩子的身心发展有欠缺,而且,一旦孩子变为害群之马,必将成为家庭与社会的沉重负担。因此,19世纪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这道出了家庭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三、家庭教育首先要纠正的五个认识问题
1、“好的不用管,用管没好的”,孩子成材完全是由自身决定。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如果你就抱有这样的观念,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你必定是祸多福少,孩子成材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如果你经过了一番操心费力的家教,孩子仍然没有达到你的成材标准,于是,你自找借口,说出来这番话,虽然情有可原,但也颠倒是非。
实际上,我们没有看到谁们家的哪个孩子是无缘无故成材的,好孩子都是教育出来的。只不过旁人没有看到家长为了孩子的成材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体会不到人家的辛苦,以至于认为别人的家长捡了便宜,该着孩子好管。好孩子必定是教育的结果。“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的古训告诉我们,本来秉性相近的孩子,是后天的教育使他们有了不同的归宿。我就总是被人好心地说成“韦老师,你的孩子太省心了,瞧瞧学习多好!啧啧。”就连孩子她姨,前面故事中京京的妈妈都如此地数落我:“姐夫,赶上玉玉懂事,知道学习,你就知足吧!要是把京京给你试试。”我无语,但女儿的一席话可能是最好的注解:“我去京京家只一天,看到我姨妈那么管教京京,我可真受不了。亏了是京京能忍受,换了我早就不给她学了。”
心理学家、教育专家一致认为: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站着问题家长。
2、要搞好家庭教育家长必须有高学历,否则不会成功。
这是城里一般市民常说的一句话,自卑中显得无奈,实际上家长是在推脱责任。的确,家长的文化修养与学历水平,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我们可以看到不少“高知”家庭,教师家庭的孩子学习很糟糕。我认识某地的一对夫妇,丈夫是中学的校长,妻子是博士毕业,结果孩子学习很不上进,不得不留级。相反的例子,我们楼口修自行车的老杜,初中毕业,是个下岗工人,妻子文盲,没有工作。他的儿子小杜,也是2009年参加高考,结果以650的高分考取了上海交大。更何况每年都有不少的省高考状元家长就是普通农民。所以说,家长的学历高低,并不能决定孩子成材与否。
3、孩子要成材必须有很高的智商。
智商就是智力商数,人们的平均智商是100。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智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构成智力主要有六种因素: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创造力。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情绪的控制、意志、兴趣、动机、自我意识、适应社会、自我激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智力因素,就一定程度而言,属于先天因素,非智力因素则侧重于后天的养成。非智力因素的高低是学生成绩优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步入成功的重要保证。把智力因素比作种子,非智力因素比作土壤,优良的种子只有播在肥沃的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研究称,人们的成功的因素30%取决于智力因素,70%取决于非智力因素。
据调查,清华、北大的莘莘学子智商也不比常人高许多。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的智商只有91,还不及平常人。但布什不仅毕业于世界名校耶鲁大学,而且成功连任两届美国总统。就拿女儿来说,测过一次智商为122,向她这样聪明程度的人,约占5%,但女儿的考试水平却可以达到几万分之一,远远超过智商的程度。相反,我见过智商超群的人,因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考试常常受挫。所以,家长不必为孩子的智商不高耿耿于怀,只要勤奋努力,方法得当,因材施教,孩子个个都能够成材。
4、家庭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孩子考个好分数。
只要智力正常的孩子,一般说,都能够掌握基础教育的各科知识。经过动机的激发,习惯的培养、行为的训练,孩子考一个好分数,上一个好学校并不难。的确,现在80%的父母第一位的需求就是孩子学习好,考个高分数,并把这当成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于是才有了社会、学校、家庭普遍存在的片面追求智育好,升学率高的局面。
家庭教育的根本目标应当是孩子健康成长,“六育”并举。品德培养,或称为德育;培养智慧,或称为智育;锻炼身体,强健体质,或称为体育;培养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或称为美育;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或称为“劳育”;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或称为“心育”。我以为,孩子应该“德智体美劳心”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材,而并非一定是学术专才。
当前要警惕的是绝大多数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仿佛不上重点中学、不考名牌大学、不当公司白领、不成为著名科学家,孩子就不叫成材。实际上,人是有很大差异的,有的擅长理科,有的偏爱文科;有的数理化强势,有的音体美专长;有的爱好理论学习,有的喜欢动手操作。我们需要因材施教、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将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某类人材。天生我材必有用。即便孩子文化课薄弱,你只要用心,将孩子打造成一位“金蓝领”,无论是对孩子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功德无量,善大莫焉。这里提醒广大家长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两只眼睛看孩子”,教孩子“两条腿走路”。品德培养、体育锻炼、美育熏陶、心理素质的提升,一样都不能少。
5、家庭教育是每个家长都会的本领,无需专门学习。
首要的是要转变“当然的家长,自然的教育”的观念。任何的科学知识都需要学习才能够掌握,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我们只有踏实学习,努力践行,才能够收到实效。自从上世纪80年代北师大率先在我国开设《家庭教育学》的课程,到现在众多的师范院校都在讲授,并且有了硕士、博士专门研究。做为家长,我们既需要懂得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掌握常用的教育方法,更需要用心钻研,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家庭教育预期的效果。
我们正处在21世纪之初,这是一个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更是变革的时代。新时代对每个人都提供了发展的绝好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做为一代年轻的父母,怎样摆脱“孩奴”的尴尬成为科学施教的父母?沿袭祖辈对父辈的“自然教育”不行。你们从生身父母对自身命运的慨叹中,已经感受了那种对祖辈的“家长制”教育的无奈。可以肯定的说,你们的父母绝大多数对他们的父母所施行的家庭教育是不满意的。更为遗憾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潜意识之中继承了祖辈的不良家教的遗风。也有许多人反其道而行之,对你们这些当年的独苗苗溺爱有加,严教不足。要不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80后”对自己的父母的家庭教育也颇有微词呢。现在该轮到你上场了。在家庭教育中,你是选择继承、扬弃亦或是更新改造?如果你不想让你的孩子将来再对他们的父母的家庭教育不满意的话,你需要的是学习。
四、家庭教育的四个境界
1、自由型(差)
家长认识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讲究任何的方式方法,在家教中随意所为,或打骂教育或放任自流,孩子大多不成材,亦或有心理问题。本人经历,就是这种自由教育的反面例证。以我的刻苦精神、学识业绩,以及万里挑一的机遇,我本可以有更大的造诣,为单位、为社会做出更突出的贡献。但我现在仅是一个普通的教师。为什么?因为母亲错误的家庭教育。事实上,做为60年的大学毕业生、身为工程师的母亲,是自由型家教的典型代表。我就是打骂教育的受害者:情商很差,胆怯多疑,缺乏自信,不善交际。母亲的家教不仅伤害了我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障碍了我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当我成为父亲,面对一个体弱多病,性格有缺陷,智力平常的女儿,激发了我强烈的愿望:“一定要竭尽全力将我的女儿培养成人,教育成才!”
2、自发型(可)
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基本能够避免采取激进的、粗暴的方法,但苦于缺乏家教的科学方法和有效手段。孩子一般不会出现“废材”。可以说,引例故事中,京京的妈妈就是自发型的教育方式,将一个智力突出,性格开朗,本可以成就栋梁之材的的孩子,费力地教育成技工层次的普通劳动者。
3、合理型(良)
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能够自觉采取有效的教子方法。希望获取科学的家教理论。通常,孩子都能不负家长的殷切期望,成就各类人材。这是目前城市家庭中多数的状况。
4、艺术型(优)
家长掌握了家庭教育的方法,懂得儿童成长的身心规律,不断探索家教艺术。无疑,孩子不仅会是学习出色,而且品德优秀,必能成为某行业的佼佼者,或是某类专门人才。
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做到了艺术型的家教层次。我的女儿不仅是高考中的领军者,大学中的精英,也必将成为祖国文化事业建设的栋梁之材。
五、家庭教育的基本做法:引力+压力+动力
“引力”指家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压力”指给未成年的孩子指出成人后必须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动力”指孩子树立了正确的行动目标作为内在的动机,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1、不同阶段“力型”不同。
幼儿时期以引力为主,即:家长的表率作用最大。我们常说:家长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确如此。记得孩子5岁时,星期天,像往常一样,我在家里紧张地备课。我在河北能源学院工作,既搞管理又站讲台,确实很忙,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教学是常有的事情。当我转身去厕所回来,发现我的课本不见了。奇怪?询问了好一会女儿才不情愿地说:“是我给你藏起来了。”“为什么呢?”“因为你一看书我就想学习,可我正玩到兴头上,停不下来,干脆你也别学了。”噢,明白了。原来我是在潜移默化地带着孩子读书呀!知道了这个秘密,等孩子在家时,我总是故意吵着:“‘老学命’要开始学习喽!”于是,不经意间孩子就形成了对成材至关重要的读书习惯。再以后为了给孩子示范,带孩子逛公园的时候,我也不忘记带本书随时看;去北京姥姥家在火车上读写一路;为考职称英语家里贴满了卡片,随时朗读;带孩子去百货大楼玩耍,我边骑车边背诵单词。
孩子小时候比较内向,是一个很腼腆的女孩,不苟言笑。我想,我不是也不爱说话吗?这回我要率先做出表率。于是,经常带孩子去邻里串门,走到大街上主动地和人们热情的打招呼。慢慢地,女儿变得爱说话了,开朗了,合群了。我给予了及时的鼓励。正是示范加强化的作用,将孩子塑造成如今北师大文学院活跃的高材生。
小学时期以压力为主。让孩子提前就知道对自己的将来行为负责,在18岁以前,逼迫孩子成长,先成人后成材。
那是孩子上小学三年级的事儿。春天到了,我带女儿去学校操场放风筝。你可别小看这个游戏,如果没有一点技术,还真不能将风筝送上天。我给孩子做了示范。她也许是学得慢,也许是不认真,几次放飞都没有成功。我急了:“你就在这里练习吧,放飞10次,收回10次。什么时候练会了再回家吃饭!”我气冲冲地先走了。不一会,孩子也沮丧地回到了家。显然,她没有完成我布置的任务。我没有可怜孩子,而是正言厉色地说道:“18岁以前,爸爸给你创造一切条件让你成长、成人、成材,并且率先垂范。努力学习本领是你不可推卸的义务。否则,一过18岁,我就一脚将你踹出门去!”这看似不近人情的言语,极大地刺激了孩子成长、成人的自尊心。又一次,陪孩子看动物世界。母狮将长大的小狮子无情地推下山坡,让它去自立,几次反复而不再收留。我语重心长地告诉女儿:“爸爸爱你,可以付出一切,乃至生命。但是,爸爸绝不会抚养一个庸人!一到18岁,你必须去自力。”这虽说是无形的压力,但那是大爱的体现。不过,家长不要为孩子制定必须考到第几名的近期压力目标。
初中时期以动力为主。即让孩子有发自内心的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树立恰当可行的奋斗目标,对生活、学习产生正确的行为动机,成为学习的第一推动力。事实上,我从小就不断地给孩子树立航行的灯塔。女儿经常患病。不仅是常有的感冒发烧,更难治的是过敏体质,吃什么都有反应,很难拉扯。孩子小小的年纪备受疾病的缠绕,做父母的看着怎不心焦。我睿智地化阻力为动力。告诉女儿,好些医学家自幼身体也不好,但他们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锻炼身体,学习医学,长大了为人们去解除痛苦。孩子听后,暗下决心,要搞好学习,将来当个名医。就是有了这个信念,支撑女儿一直到初三数理化各科成绩名列全校前茅。中考时,考到578(满分600)的高分,以优异成绩考入唐山一中。
上了高中,女儿的兴趣转向了文学。尤其是对《红楼梦》情有独钟;立志将来做一个像季羡林那样的国学大师。正是有了前进的目标,才产生了积极的动力。她广猎博览,知识大增,高二时荣获了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一等奖。现在,身处北师大文学院,再次树立了新目标: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专事古汉语研究,去中国中医药大学讲授古汉语,当一个著名教授。往后发展,还要去国外讲授中国文化。
2、不同家庭运用“力型”的方式不同。
“困难家庭”(指经济或社会地位的劣势)以环境压力为主,让孩子从小就深刻认识到改变自身命运的必要性。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培养不服输的精神。贫穷出力量,这是许多贫困家庭孩子成才的主要原因。
3、根据学习进程,时刻调整外在的压力。
比如孩子考试之前,不是增压而是减压;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多鼓励,少泄气。但是当孩子明明可以进步却贪恋游戏不求上进时,外在的压力必不可少。
4、远期压力长存,近期压力适度。
远期的生存压力萦绕在心间,便少了许多的懈怠,不用扬鞭自奋蹄。试想,如果我们对娇生惯养的孩子多一点这样的压力,不就会少出许多“刘阿斗”吗?切记:“远压添后劲,近压添焦虑。”尤其注意最好不要设置具体的考试分数。但应该有名次意识,可让孩子自定前进目标。
5、严爱结合,爱字当头。
有无限的“爱”,方可存有限的“压”。给孩子的成长压力,正是爱孩子的一种具体表现。爱孩子就应该着眼发展,理智施爱,切莫溺爱。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天津教授郝麦收与儿子订立“父子协议”的故事。
1996年,天津市社科院教授郝麦收在儿子郝丁中专毕业后与其签订《亲子双向自立协议》。郝麦收说服妻子狠心把见到人多就害怕的20岁的儿子推到了社会大舞台。怀着恐惧甚至仇恨心理的儿子见父亲真的不再管他,只得怀着“屈辱”四处奔波求职。这其间可谓辛酸多多:当过廉价工,干过体力活,做生意赔得精光…“父子协议”事件在当时引起很大争议,有支持者、有反对者,更有很多人抱着观望的态度。 如今,郝丁不仅自立自强了,而且成了天津《今晚报》的一名资深广告人,其工资已超过父母收入的总和。此时,他也深深地理解了父亲。用郝麦收教授自己的话就是“父子协议”实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了让更多的家庭从中受到启发,郝麦收教授将教子故事写成了一本书——《父子协议》出版。
六、家庭教育的根本原则: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对内向的孩子以鼓励壮胆为主,少约束多放手;对外向的孩子,应制定行为规则,控制冒险蛮干。
1、考虑到孩子的性格
因女儿极为内向胆小,我多次郑重地告诉她说:“无论你在外做错什么事,都有爸爸给你承担。你可以随便去干你想干的任何事情,哪怕是故意犯错,下回改正就是了。”
从孩子一两岁起,我就发现她非常内向、胆怯。比如,你在家中一间屋子里正抱着她,这时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即便是到另一个房间去,一旦被她瞄见一个人影,她都会吓得哇哇大哭。每当见到这种情况,作为父亲我心情总是十分沉重。意识到,这孩子如不刻意培养,将来不仅难于融入正常孩子的生活,更别提成就人才了。于是,做为谙熟教育原理的教师,我想到的法宝就是因材施教。我经常带孩子去邻里串门,让孩子逐渐适应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面孔;将小朋友们约到家中来,让孩子结交伙伴,熟悉游戏规则。随着岁月的流逝,女儿逐渐地开朗起来,但胆小、畏葸的性格没有明显的改观。在家里时常问我:“爸爸,我开灯行吗?”“爸爸,我看电视可以吗?”若是换了别的家长,一定夸孩子懂事。而我却深知,这是孩子畏首畏尾,遇事不敢做主的表现,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我告诉孩子:“在家里你想干什么只管干就是了,不用跟我说!”即便我这样宽容她,孩子还是偶尔来问我,我再三地重复我的观点:“想干就干,不必顾虑。”等孩子上了学,开始接触社会,性格拘谨,不苟言笑的习性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善。正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一次,孩子怯生生地对我说:“爸爸,我总是担心,怕做错事。”我郑重地嘱咐孩子:“你在外面可以干你想干的任何事情,包括坏事。如果不是故意的,爸爸一点都不会怪你。如果是故意的,下回不做就是了。比如,晴雯愿意听撕纸的声音,她可以尽情的去撕扯精美的纸扇。如果你愿意听打碎玻璃的声音,尽管去外面敲打,责任自有爸爸来承担,因为我是你的法定监护人。哪怕是杀人放火,都由我顶着!做完之后只要明白,窗户是用来遮风避雨的,不是用来敲碎的,下回我们不做了就足矣。如果你愿意,爸爸给你买来玻璃在地上敲碎。”我的此番言论,只是为了减轻孩子思考时的多虑、做事时的多疑。经过这样多年的培养,这才有了女儿到大学以后性格的明显改观。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孩子小时候丢钥匙的故事。孩子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天下午放学后,孩子都过了晚饭的时间才回来。看到女儿胆怯怯的样子,一脸的沮丧,我就猜测是出了什么事。知道女儿素有胆小畏惧的性格,我故意装作没事人一样的问她:“闺女儿,怎么回事儿,回来晚了?”女儿吭吭哧哧地,半天才憋出一句话来:“爸爸,我把钥匙给弄丢了。”这可真是个大事!我们刚刚搬了新家,里外的门锁都是新按装的。这下孩子将钥匙弄丢了,为了安全起见门锁全要更换,可真够麻烦的,还不如丢100元钱呢。我克制住自己内心的焦躁,仍然和颜悦色地问孩子:“你说说是怎么丢的?”“下学后,我就去颖颖家玩去了,回来就发现钥匙不见了。”“你没在他们家里找找吗?”“哪儿都找了,就是不见。”我反而安慰起孩子“噢,好了。找不到就算啦,反正你也不是故意的,下此加小心就是了,把要钥匙放好。不过,事情很麻烦,我们的锁都要更换。”女儿似乎心安了许多,去洗手吃饭。第二天,我忙着买新锁,更换好。又过了几天,女儿兴冲冲地举着一串钥匙跑回家,高兴地对我说:“爸爸,钥匙在颖颖家找到了。我说不会丢吧!”我拍拍孩子的小脑瓜,无奈地笑了。
试想,犯了这样“严重”的错误,家长都这样宽容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孩子还有什么可惧怕的呢。回想我们小时候哪怕弄丢一根铅笔,母亲都会重重地体罚一通,无怪我现在常常会无端地恐惧,都是童年时留下的心灵阴影。
2、先成人,后成才,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做人德为先。如果我们将人生比喻成一次驾舟远航,那么,我们的品德就是船上的罗盘,是它掌控着我们的前进方向。一旦罗盘出了故障,我们的航行就变得极为危险,或触礁搁浅或迷失航向。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公私分明,文明礼貌,尊老爱幼,团结协作,关心他人。切不可“一俊遮百丑”,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要。
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这是他们成长的必然过程和必要的代价。爱孩子就要爱他的全部:优点与缺点,进步与倒退,成功与失败。
孩子学习好固然可喜,只要孩子尽力了,学习不理想也不要抱怨。看看是方法不好还是习惯不当,是智慧不够还是能力不强。有无偏科和弱项,爱好与价值取向是否不妥当。如若你的孩子真是因智商不高,难于适应理论学习,掌握一门技术专长,同样是成材、成功。行行出状元,优秀的蓝领也是祖国建设的重要人材。
家长应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动机、态度、兴趣、人生观等)。如:要求孩子每天记日记、每天坚持跑步半小时,风雨无阻。还要培养孩子较高的情商,即正确认识自己的情感,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能够适应环境,很好的融入现实社会。这对孩子的成长和成材都是无比重要的。
3、多关心孩子的身体与心理健康,少提及考试与分数,对好坏孩子皆然。
好孩子要允许他失败,没有常胜将军;坏孩子要允许他反复,人的进步是曲折中发展,螺旋式上升的。对广大的独生子女来说,心理健康十分重要。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每年都有一些学生遭到淘汰。什么原因?多是心理素质不好,意志力薄弱者。他们沉湎于网络不能自拔,考试科科“红灯高挂”,最后只能被勒令退学。另有极少数同学,经不起学习、生活中的某些挫折而轻生。我听说过,某名校的高材生,只是因为在新年晚会上,唱歌跑调,受到同学们并非恶意的嘲笑,而自感无地自容,竟走上了绝路。所以,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要从小抓起,始终不放松。我们众多城市家庭出来的独生子女,特别要加强苦难教育、挫折教育。让他们从小就吃点苦,用一些”“劣性刺激”,来提高他们的“免疫力”。
七、全方位培养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的人材
1、学习是一种“弹性劳动”。
如果你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体会了学习的快乐;那么,学习就会带来乐趣,否则只能是“读书苦,苦读书”。告诉大家一个“小验方”,怎么算是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如果你闲暇的时候总能想到读书才踏实;一旦坐到书桌前很快就能“入静”;若是旁人叫你去干别的事情,将你从读书的思绪中强行“拽出”,你感到难以割舍的不舒服;那么恭喜你,你正在体会读书的快乐与收获。
2、培养学习的动机。
动机,就是我们行动的内部驱动力。动机可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前者是对学习内容本身感兴趣,后者则是为了学习带来的美好结果而奋斗。培养强烈的学习动机,是优秀学生的共同特征。通常,读书前是靠间接兴趣发动;读书中:前段是靠习惯力量支配,中段是靠时隐时现的直接兴趣驱动;出现疲惫、困难时需靠坚强的毅力;读书之后则是愉悦、快乐的体验。
3、指导孩子科学应考
孩子会学,更需要会考。考试不仅是学习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应试教育的硬指标。所以,无论是学生、老师、家长对此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那么,家长该如何指导孩子科学迎考呢?下面,将我于1991年5月25日发表在《开滦日报》上的一篇《家长如何参与孩子的考试》的短文编录在此。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考试信念。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不是考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如若哪个孩子平时学习不努力,我们却希望考场上来一个超常的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无异于一场赌博,把取胜寄托在幸运上,十有八九会让人失望的。
二是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为根本。自信是个性的心理倾向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定地自信心是完成任何事业的保证。考试作为对个人知识和能力的检验过程,取得成功与否,不仅在于学习的效果和掌握知识的深广度,更取决于应靠考的状态,特别是与自信心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平时,要孩子注意培养和树立为人处事的自信心,家长对孩子的表现,要多鼓励,少批评。
三是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家长不要整天将考试当成家中最为重要的事情,将考分每每挂在嘴边,搞得家庭气氛格外紧张,孩子片刻不敢放松。如果孩子考试好了,就给予优厚的物质奖励;如若考分不理想,孩子轻则受到“冷暴力”,重则还会受体罚。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上看重物质刺激的孩子,很可能减弱对知识本身追求的动机,降低兴趣。正确的做法是,强调孩子的主观努力,淡化对分数的关注。对孩子的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比如带孩子去参观、游览等。看到孩子考试失利,应该和他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同时,不忘给孩子加油。此外,每次考试前,都要求孩子自己准备好考试用品。
四是注意张弛有节,适度放松。在重要的考试前,学生们都有些紧张,这是完全正常的,不必过虑。心理学研究得出,适度的紧张可以充分调动机体的警觉,能够更好地应付外界刺激。所以,在考前的一半天,嘱咐孩子应该适当的放松:散散步,听听音乐。如若考场中紧张过度,可以采取深呼吸的方法放松,也可以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告诉自己已经做好该做的准备,自然迎考就是了。
五是答题时,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注意把握时间,根据题目的分值与难易,合理的分配时间。
4、生活品质的培养不亚于学习品质的培养。
培养孩子学会自理,固定家务,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培养自立,懂得爱人,关心父母。如:每天都要为父母尽一点孝心,端茶、递拖鞋、铺床等。
在我接触的众多家长中,最为关心的都是孩子的学习。当有些家长要我辅导孩子的学习时,通常,我不是先给孩子讲数学、补习功课,而是从改变孩子的生活品质入手,培养他们的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提升孩子的素质,提高学习成绩。之所以我搞“曲线救国”,是因为我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凡是学习困难的孩子,他们一定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者说生活品质不高。具体表现是做事拖拉,不管是谁交办的任务,能推就推,能拖就拖,不到万不得已不去解决。干事虎头蛇尾缺乏长性。意志力薄弱,坚持性差。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依赖性强。不会感恩,不知图报。视父母的关心爱护,对学习的支持帮助为“耳旁风”,毫不珍惜,甚至极端反感。这些性格缺陷反映到学习上,必然是:应付作业、上课走思,不求甚解,不愿多写一个字,不会多做一个题。以为“我是给父母学的,好坏与我无关”。鉴于此,我对孩子进行如下的训练。
我教孩子“每天为妈妈做一件小事”,培养孩子关爱父母,知恩图报,珍惜学习;
我教孩子“每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学习亦应认真负责;
我教孩子“每天固定做一件家务”,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对待学习不能马虎潦草;
我教孩子“每天坚持记一篇日记”,以培养孩子的恒心,学习上切不可虎头蛇尾;
我教孩子“每天长跑不能松懈”,以此培养孩子的毅力,学习征程没有捷径可走。
实践证明,凡是能认真按照我的培养方案坚持做下来的,短则三月,长则半年,不光生活品质显著提升,而且学习成绩明显进步。当然,这其中再辅之以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
5、让孩子广涉博览 每天教孩子一条知识。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和就业压力的背景下,应试教育是我们不得不追求的首要目标,但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却是要孩子健康成长,顺利成材。为此,在家庭教育者让孩子广泛涉猎各类知识,关注国内外的新闻大事,博览社会的各个领域是非常必要的。甚至说,学校教育与应试考题的一个改革方向,也是朝着面向社会、面向应用、考察学生广博的知识素质方面迈进。这对家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有文化知识又要有科学素养,还需要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好在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家长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已经是相当普及的事情了,这为我们做好家庭教育创造力有力的条件。我从孩子很小就注意到这个问题,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和掌握的社会经验,结合每天的时事新闻,按照孩子的年龄特征,对孩子不断进行旁征博引的教育。并且,记录了一些家庭教育日记。下面我将女儿11岁,上小学4年级时所记的日记片段摘录于下,以供读者借鉴。
2002年6月18日星期二。教韦良玉学习体育比赛中单循环、双循环、淘汰赛的概念,教给孩子分组制定比赛程序表,计算总比赛场次。孩子能够完全理解。
2002年6月19日星期三。学习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的位置。学习螺钉帽拧口的三种类型及其特点。
2002年6月20日星期四。学习斜坡原理,认识到螺纹是由斜坡原理转化而来。
2002年6月29日星期六。学习农历知识。认识24节气,了解天干、地支的排序方法。
2002年7月1日星期一。根据新闻联播,讲解长江大江截流的背景,截流、筑坝、修建水电站的相关知识。
2002年7月2日星期二。讲蚊子的嘴为什么活着时能刺入人的皮肤,而死后却不能的原因。由此联想可发明“软皮刀具”。
2002年7月3日星期三。期末,韦良玉数学、语文、英语都没有考好,帮助孩子分析原因,鼓励她正视挫折,力争下学期迎头赶上。
2002年7月4日星期四。通过教孩子数茶叶花上遍布的茉莉花朵,引出遍历二叉树知识,学会了“先根法”。(注:这是专业的《离散数学》知识)
2002年7月5日星期五。根据新闻,向孩子介绍我国西气东输工程。
此外,我还给孩子录制了从1岁一直到12岁共12盒成长的录音磁带,以及拍摄了大量的成长照片。
6、培养孩子的多种爱好。
对于内向孩子的爱好,只要是不妨害社会的,不是极端危险的都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我有一个嗜好:集卡,也就是收集各种各类的卡片,如电话卡、游戏卡、购物卡、医疗卡等等。我是怎样养成的这个爱好?其实,我是在为女儿收集。为什么?女儿天生的性格内向,兴趣狭窄。我对她从多个角度去培养收效不大。比如:给她演示吹口琴、学唱卡拉OK,一起去游泳、学轮滑、放风筝、打羽毛球;带她旅游探险、参观博物馆,辨识农作物;教她捉蝌蚪、捉蟋蟀、钓鱼;我们共同养金鱼、养花;教孩子学摄影,下围棋,集邮品……一次偶然间,我看到女儿拿着几张卡片在欣赏,感到好奇就问她是怎么回事。孩子跟我说,她喜欢收集卡片。我听了挺高兴,这不也是一种爱好吗?其实,内向的孩子大多都有集藏、观赏这样与人少有交往的“文雅爱好”。我用了心,决定在这方面给孩子以支持和引导。于是,业余时间,我多了一种爱好,拾卡片,搜寻卡片。还别说,一年多的功夫,竟然收集到了一百多种,大部分都是我拾来的。女儿看到我每次给她的新颖卡片时,都乐滋滋的。孩子对其进行归类整理,既获取了知识,又得到了精神的满足。到了高中孩子对《红楼梦》情有独钟,自己抓时间看了好几遍。如果是换了别的家长,通常都会极力反对孩子在重点高中还看小说,怕是耽误学习。但我想,孩子好不容易有一个业余爱好,不能给她抹杀了。在说这也与语文学习有关系,红学研究本身就是高雅的学问。于是,我不仅理解了孩子,而且,每当出差时,还总要给她买一些红学研究的专著。女儿能够把握住自己,她都是在忙完功课之后偷闲看一会。这样不仅没有影响孩子的学习,而且促进了文学修养的提高,在高二年级参加全国中学生语文知识大赛荣获一等奖。怎么样,我做的不错吧?你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家长,就应该像我学习,在教育孩子上用心。
家长还应该经常带孩子去农村田间地头认识农作物,了解农民的种植生活,珍惜一粟一菜的来之不易。深入工厂车间熟悉车床设备,感受工人的劳动艰辛。但家长切不可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干这种苦脏累的低级工作。去兵营哨卡,体会当兵的酸甜苦辣。去大学和科研所,看看白领工作的环境和对社会的贡献。到原野去亲近自然,去博物馆增长见识。如果家长希望培养孩子的某种爱好,不要强迫孩子接受,而应该让孩子接近了解从而产生爱好。
但特别外向,兴趣多而且易变的孩子,应培养其中心兴趣。
八、做家庭教育的有心人
1、细心观察,放手不放眼。
放手,就是不要过多的干预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比如,许多中小学教师的子女尽管家长一直带在身边,可就是学习不上进。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使他养成了学习的惰性。不放眼,指的是随时随地的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虽有毛病和不足,也不必马上就指正,而是细心分析,是偶然所为还是习以为常,再做决断不迟。
2、家长要有“一招鲜”。
大凡学习特好的孩子,都有某些“独门暗器”,拿手绝活,如背成语,记地名等。在我小时候,记得父亲对地名特别熟悉,不管是广播里,还是报纸上的地名,父亲都能说出属于某省某市。这诱发了我记地名的兴趣,无论是从什么渠道耳闻目睹的地名,都要尽量的记下来。时间一久,全国的大部分地市县都知道所属省份。家里有一个十分破旧的《汉语成语小词典》,是1955年北大中文系的学生合编的,是父亲上大学时常看的。里面收录了约有1500多条词语。我看着挺有趣的,就每天看几眼,背几条,慢慢地竟差不多都背会了。这对我以后的语文学习,文学修养,撰写各类文章大有裨益,使我享用终身。我本是学的数学专业,能有较高的文学造诣,在写作上能够有所建树;小时候背诵成语的经历功不可没。于是,为了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我常常用背成语、记地名的“要约”,向孩子挑战。自然孩子在这方面不敢落后。只到今天,孩子上了北师大文学院,回家还跟我比成语呢。
3、给孩子订一些喜爱的报刊。
起小,我就开始培养孩子看报读杂志。上幼儿园时,孩子喜欢读故事。我就给她订了《幼儿故事新编》杂志,孩子不仅非常爱看,而且尝试着编写小故事。她写的一篇《小猴和小猪学骑车》的习作,经我给她修改后,投给该杂志社,没成想竟给发表了。孩子乐不可支,从此更加喜欢看杂志了。上小学的时候,我又给孩子订了《21世纪小学生作文》,孩子在该刊上有发表了诗作《献给老师的赞歌》,并因此受邀参加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少年文学创作中心的学习班,学习童话、诗歌的创作,这为孩子最终报考文学专业奠定了基础。初中时为了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我又给孩子订了具有悠久历史的《科学画报》,记得我小时候就读过。到高中时,孩子转学文科,自己喜欢就又订了《中学生·高中作文版》。所以,有丰富精神营养的杂志,一直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4、如何给孩子买书。
按照孩子生长的不同时期上说,幼儿时以图画书为主;刚上学以汉语拼音结合文字为主;到小学四年级过渡到长篇全文字的形式。内容上说,种类尽量要全。天文地理、建筑交通、生物医学、科技探险、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政治外交、军事体育无所不包。虽然我们不指望孩子成为全才,但是如果你不给孩子提供多种的“环境”和“营养”,你怎么能够知道孩子适合什么样的“土壤”,又有哪些爱好与专长呢?所以,每当我出差时,给孩子买的最多的礼物就是各类图书了。
5、诱导孩子读书、看报。
为了给孩子创造读报纸的便利条件,我故意将报纸放在写字台起眼的地方,使她抬眼就能看到,伸手就可摸到。我为了制造读书的气氛,明明是给孩子买的书却说是我要看。于是,我们父女两个争抢看书的“战斗”经常上演。表面看是孩子赢了,实际上是我“诱导孩子读书”的策略大获全胜。慢慢地,孩子养成了一种可爱的“霸气”:我买的书,她可以随意占有;而我如若想看她的藏书,就要多次提出申请,并且保证“看完之后像没看那样崭新”才能够被允许看一两天。虽然,孩子提出的条件极为苛刻,但看到孩子如此珍爱图书,我自然喜在心头。日久天长,孩子一步步地被我引导走进了读书的殿堂,而浑然不觉。
6、严格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上网的时间与浏览的内容。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网络社会正日益改变着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因此,孩子从小就应该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家长必须交给孩子科学使用网络,文明上网的方法,最好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为此,家长要率先做出表率。因为孩子身心还没有发育成熟,控制自己的能力低,辨别良莠的能力差,所以,对孩子的上网时间要严格规定,每次最多不超过2小时。游戏可以玩,但时间不可太长,避免上瘾。起初,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上网,一则给孩子一个示范,二则交给孩子使用网络的方法。如查找信息的方法,下载文献的方法,发送电子邮件的方法等。但是孩子3岁以前,最好不接触电脑和网络,因为孩子正处于感觉、知觉的快速发展时期,正在形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早的接触网络,容易使孩子混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别。
电视看的越少越好。有人统计,从孩提时期到高三毕业,人们花在电视上的时间约为5000小时,这足够我们学好3门外语了。我的女儿以平常的智力,学习成绩能够在强手如林的唐山一中一直名列前三名,其中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几乎不看电视,因而节省了大量的读书时间。当然,家长必须首先以身作则。实际上,我就极少看电视,几个月不看一次都是常事。
]
九、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思想要一致。
未成年的孩子,是非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往往是靠别人的评价来矫正自己的错误,分析自己的行为。如果长辈们的意见不统一,他们就会无所适从。通常,家长要孩子去做的事情,都是对学习、品行方面的高要求,是需要意志努力,要克服困难才能完成的。而家长对孩子行为的禁止,往往都是孩子喜欢做,愿意玩的事情。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不是根据家长的孰是孰非,而令行禁止,他(她)只选择对自己当前有利的事情去做。所以,家长良苦用心的教育,往往毫无建树。
在本书的开头我说过,本书的特点一是将家庭教育理论与大众的教育实践相结合;二是将我的成功教子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相结合,更显得真实和贴近实际,也便于大家从中学习与借鉴。那么读者会说,看到你讲得头头是道,还有什么欠缺的呢?现在我郑重地告诉大家:在家庭教育上,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妻子往往不配合我的教育,甚至形成对立。所以,在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方面,留下了一些缺憾。比如,孩子尽管身体不好,我几次说服孩子要去锻炼,并且身体力行的做出了表率,然而,孩子至今也没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身体仍然不强壮。再比如,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方面,我只能是当妻子不在家的时候,偷空教给孩子做饭的“技术”。比如怎样买菜、择菜、洗菜、切菜、炒菜;饭后如何收拾桌子,刷洗碗筷;如何清理内务,倒掉垃圾袋。直至手把手的教给孩子怎样打苍蝇、灭蚊子。大家想想,一个父亲能够想到这些,做到这些,可谓煞费苦心,无微不至。但结果如何?孩子仍然是比较懒惰,没有形成勤快的好习惯。
何以至此?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不一致。妻子以为,女儿年龄又小、身体还不好,只要能够正常成长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的都是小事。在妻子看来,学习不落下就行;身体没有病就好;品德上不出问题就成。至于家务劳动,一则孩子太小怕累着她,二是嫌孩子干活不利索,干脆不让孩子干。我批评妻子:这么多年,没有说过主动要培养孩子哪一个好习惯。在我的要求下,直到上大学前夕,她才不得不教给女儿洗衣服。让我苦恼的是,妻子不光没有主动教育子女的意识而且经常掣肘与我,轻则对我的教育艺术不屑一顾,重则当着孩子的面给我迎头痛击。就是在这种家长教育态度很不协调的环境中,做为父亲,我将身体、性格都有毛病,智力平常的孩子,培养成品学兼优的著名大学的高材生,实属不易。换个角度思考,如若父母双方戮力同心,思想一致,那么家庭教育的结果会是这样怎样?不知道听众(读者)是否有同感,希望你的配偶看到这段文字能有所悟。
2、注意亲子关系和亲子交流。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和保证。家庭气氛唯有民主式的才是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要破除封建家长制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威,并且,注意与孩子平等相待。比如:你在向孩子提出要求的同时,可以问孩子向你提出家教的要求和意见,如果你都能做到了他提出的各项要求,那么你向孩子提出的要求他就没有理由不遵守。
家长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学会跟孩子融洽地交流,让孩子有心里话愿意跟家长说。今年的春节前的一天早晨,我所居住的学院家属楼里传出了阵阵的痛哭声,说是有年轻人上吊自杀了。我过去一看才知,是我们一位已经退休的副校长的外孙出事了,年仅22岁,正在北京上大学。最为不解的是,直到现在,家长也不知自杀的真正原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家庭教育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孩子有了难处不与家长交流。
3、家长要抑制最爱说,孩子最反感的几句话。
“我是对的,你必须听我的!”家长这样说话的目的,无非是表明,自己是家庭中的主宰,具有决定权。这是典型的家长制作风。时代不同了,封建社会那种“父为子纲”,享有生杀予夺的控制权的家长角色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21世纪的文明时代,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民主家庭,家庭成员具有平等人格的父子关系。那种耳提面令的教育方式,也已被亲子交流、说服教育的方式所取代。
“我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不理解?”这是家长希望孩子对父母有愧疚感的由衷表现。我们应该正面教育孩子了解家庭的困难,理解父母挣钱养家糊口的不易,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但绝不是气急败坏的非要孩子怀着愧疚之心生活。实际上,家长说这话时,其所作所为往往是孩子并不需要,不情愿的,家长剥夺了孩子的选择权。比如,你为了培养孩子的音乐素质,花大价钱买了钢琴,又高薪聘请了音乐教师来家教,满心希望孩子能够如饥似渴地练习,以便在音乐上提升造诣,出人头地。但你可能没有考虑孩子是否具有音乐特质,没有征求孩子是否喜欢钢琴,其结果只能是双方互不理解。从心理分析来说,家长希望孩子完成自己童年未了的夙愿,一心盼望孩子鳌里夺尊,高人一等,以满足其虚妄的自尊心,而这恰恰是父母对现实无力改变的折射。
“你看人家某某,你比人家差远了。”你本以为这样一说,孩子就会撒腿往前跑,去追上前面的孩子。其实,你的画外音是:我对你真失望,你不可能赶上别人。这起到的是削弱孩子自尊心的效果。要知道,世界上差别最大的同类动物就是人。俗话说:人跟人比就得死,货与货比就得扔。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取长补短,以长克短,而不是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一把尺子量天下。尤其要避免的是“以短比长”,挫孩子的威风,扬他人的志气。如果你真的希望你的孩子能够学习他人的长处,你不妨这样说:“某某做得确实不错。我的孩子那里也不比他差,只是还没用上真劲儿,要是努努力,一定能上去。”试试看。
4、学文科理科不能差,学理科文科不能差。
女儿的祖辈、父辈都是学理工科的。祖父母毕业于北邮、外祖父是北理工的高材生,我是北师大数学系毕业,纯理科。现在高考理科一本录取率远大于文科,况且就业形式更是理工科占优,所以,我们当然希望女儿也学理工科。小时候,孩子梦想长大了当个名医,首先是医治自己的过敏疾病,然后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但孩子生性胆小怯懦,当孩子懂事之后,得知医学系必须学习人体解剖时,她害怕了。于是,从内心深处就回避理化学科。本来孩子的物理在初中非常的好,不仅能考到100分,全校第一,而且中考时理综考了119分(满分120)。但是,到了高中孩子的物理、化学从优秀变成了一般。就在这时孩子喜欢上了《红楼梦》,转而对文科感兴趣,说是理科不好就学文科。
知子莫若父。我深知不是孩子的智力不济,问题出在心态上。她有了后路,就不拼命往前冲了。我多次郑重地告诉孩子:“学文、学理都行。但切记,学文科理科不能差,学理科文科不能差。我最瞧不起那些理科不好学文科,或者文科不好学理科的人。那叫什么学文科?那叫逃避。我最佩服文理科都好,而只是喜欢文科而学习的。”我又现身说法:“你看爸爸,虽说是数学系毕业,但在我们学校无论是学文、学理还是学工的,做文章谁也比不上我。你爷爷,虽然北邮毕业,文科也很好呀。”孩子无言以对。我将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孩子。当她一旦做出了学习文科的决定后,我作为父亲给予了以明确的支持。但提醒孩子:“爸爸替你有些遗憾:“你是在理化学得不太好的情况下,转学文科的。你已经退了一步,希望你不会因为文科学习也有困难再去退一步”。当晚,我就给孩子写了寄语:“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写在女儿改学文科之际。”
既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又给予了语重心长的教诲,女儿焕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文科成绩很快冲到唐山一中的前列,基本保持在前三名的水平。特别是,数学这个文科学生的老大难,不仅没有难住女儿,而且为她高考一模取得唐山市第一名立下了汗马功劳,数学成绩考出了147分的高分。
5、多鼓励,少批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家长惯常的做法就是:孩子做对了是应该的,装作没看见,什么也不说;一旦有什么没做好,唠叨之声不绝于耳。正确的做法恰好相反。对孩子要经常表扬,家长每天至少表扬孩子三次,尤其是对内向的孩子、成绩较差的孩子,更要多鼓励。鼓励时注意运用身体语言。比如说,孩子回到家里告诉妈妈,今天的作业得了优秀,妈妈可以一边拥抱一边夸夸孩子。若是孩子学习了很长的时间还顾不得休息,妈妈就夸孩子:“真刻苦!”给孩子和上书本让他休息,以表明家长并不是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更关心孩子的健康,体现家长的关爱。假如孩子要靠加晚班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家长陪不起(也没有必要陪着),临睡前,妈妈可以轻轻地抚摸几下孩子的头顶。意思是说:“你的努力妈妈看在眼里。可学习还要靠自己,好孩子!”这些都是我常用的“小把戏”,别说,还真管用。对孩子批评时对事不对人,“虽然孩子犯了错误,但妈妈依然把你当成好孩子,相信你能改好。”充分发挥孩子的自觉性与主观能动性,去克服缺点。
6、让学习变成孩子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家长必须让孩子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转变学习态度。必要时可以跟孩子签订“父子协议”,或成长合同,以文字的形式规定家长与孩子双方各自的义务与权利。孩子学习好了,最好用精神鼓励法。尽量少用物质利益来“贿赂”孩子读书,那样只会减弱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如不可以说:“这次你只要考进多少名,我就给你多少奖金。”或者说“只要考得好,就满足你的某某物质要求。”这样做一是瞧低了孩子的能力,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二者助长了孩子在学习上的雇佣思想。
7、家长要熟悉孩子的各门功课,以便与孩子交流。
回忆我小时候的学习,父母几乎一点都没管过,唯一有点印象的是父亲问过我一两次,课程中的知识点的含义,就是这样促使我将这部分东西学深学透。所以,每个学期,孩子的课本一发下来,假期中我都要专门腾出时间,将孩子所有的学科都看一遍。时间多,就看的详细,时间少,就半天看一科。毕竟人的精力有限,年龄也大了,中小学的东西是30多年前学的,不可能样样精通,面面俱到。这里只要求家长略知一二,并非是为了辅导孩子的学习。其目的是传达给孩子这样的信息:“你学得这些东西我都知道,万一你学习上有何松懈,蒙骗不了我。”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与孩子经常交流学习内容,这是与孩子沟通的手段。
8、注意孩子的交友。
“友直、友凉、友多闻”为益友也。现在,城市的家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孩子必须有小伙伴,从中他不仅能够学习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态度,而且有了困难可以相互帮助,有知心话可以倾诉,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顺利成长非常必要。孩子交伙伴,品德是第一位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能够交上品学兼优的伙伴,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但是,家长也不可因噎废食,过分干预孩子的正当人际关系。
十、结束语
好孩子都是教育出来的,家庭教育需要学习,我们都能够成为家教的专家。
韦宁教授从事数学教育经历简介
韦宁教授,男,1981年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1987年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学历提高进修并且取得了学位。从事数学教育和研究30多年。先后在开滦一中、开滦八中、唐山九中、唐山市奥赛训练学校、开滦大学、河北能源学院以及唐山市知名的课外教育机构等单位,从事数学教学研究工作,还受聘担任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的数学教授。教授过《初中数学》《高中数学》《高考数学指导》《中学几何》《中学代数》《奥赛数学》《中学数学研究》《中学数学教材教法》《高等数学》《专接本高等数学数学》等10多门课程。
近几年,韦教授运用最新的教育科学理论,在课余辅导中学生、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取得了很大成功。经过他的教育培养,有几百个中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大多数同学能够提高20多分的成绩。不仅培养了许多初中生顺利考入唐山一中、唐山二中,而且有多名高中生考入了“985”名校。特别是将自己平凡的女儿培养成才,中考数学获得了119分(满分120分),高考曾经获得唐山市“高考状元”的美誉。
韦教授的教学特点是将文化课教学和培养学生的优良学习习惯、传授高效的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唐山市从事课外家庭教育的领域享有盛名,因而被唐山市命名为“唐山市家长学校首席专家”。他研究数学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在《中国教育报》《河北日报》《中学数学教学》等国家报刊上发表各类文章和论文60多篇,还主编《新编高等数学》等多本教材公开出版发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19年5月8日)
【注】更多精彩的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许兴华数学》阅读。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