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如何识别和防范“平庸之恶”对我们内心的侵蚀?
“平庸之恶”原本是哲学术语,但同时也是心理学研讨的“对象”,最初由犹太裔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主要是指在意识机器的形态下无思想、无责任感的“犯罪”;当事人对“上级”或者“体制”下达的命令盲从,完全放弃个人的思考和判断力;对于显而易见的恶行不加以制止,甚至会被“氛围”影响直接参与到恶行之中。通常情况下,这里所指的“恶”并没有上升到需要法律去审判的地步,但实际上却明显违背了道德准则,会对他人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伤害。
大家可能会觉得“平庸之恶”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恶”是不曾思考过的东西,它的本质是“平庸”的,它有机会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它隐藏在生活中诸多的“小事”里面,如果我们不加以辨别和防范,自己的心智就会逐渐被其侵蚀。慢慢的,我们可能就会变成自己所厌恶的那一类的人。
一、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平庸之恶”?
01 “人与亦云” 放弃自己的思考
在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在听到流言蜚语之后,不会去考虑事情的真实性或者消息来源的可靠性,而是会不假思索的如同鹦鹉学舌一般立刻四处去散布所听到的内容。有的人甚至还会“自觉”的对自己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加工润色”,努力的去增加其“可信度”。
在这整个过程中,个人的独立思考是完全不存在的。当事人只是承担着“复印机”一样的功能,只想将听到的内容尽快的传播给更多的人。他们根本不在乎内容的本身是否真实,自己的言行是否会对他人造成困扰和伤害。他们只觉得反正别人都那么说,自己也跟着说就“对”了。这其中的是非曲直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也没必要去想。
02 “盲目站队” 放弃自己的辨别力
还有一部分人,平时在生活和工作中喜欢“拉帮结派”,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更是喜欢“站队表态”。表面上看,喜欢“抱团取暖”无可厚非,习惯性的以团队当时力量的强弱和自己可能得到的即时利益为选择“站队”的标准也不是错。
但关键在于很多时候当下力量强大和利益诱人的“队伍”并不一定就代表着正义和正能量,有的人明知其中的“猫腻”却仍然一意孤行“盲目站队”,彻底放弃自己的辨别能力,甘愿与“恶”为伍,让人唏嘘不已。
03 认为“法不制众” 放任自己的言行
更有一部分人,在生活中遇见“恶性群体事件”时会为了让自己显得合群而故意纵容他人甚至直接参与到“恶行”之中。
比如,在很多校园欺凌案件中,几乎都只有一、两个故意挑起事端的肇事者(主犯),但最后涉案的施暴者却总是多达七、八个(从犯)。通常那些从犯在起初都只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站在旁边,但当主犯不断的用言行引导氛围刺激他们时,从犯们便不自觉的被其“感染”加入到了恶行之中。即便在他们(从犯)的内心深处知道那样做不对,但是想着大家都那么做了,就算有什么错也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错,就会彻底放弃思想挣扎。
二、如何防范“平庸之恶”的侵蚀?
01 意识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所谓“独立思考”是指我们不应该受制于传统的条条框框,更不能照搬他人的言语和思想;我们应该以变化着的客观事实为出发点,自己去思考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独立思考对于我们而言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思考才能诞生出思想和意识,才能形成一个人的“精神灵魂”。我们只有在拥有“精神灵魂”之后才会有自己思想的“内核”,对万事万物才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才能避免轻易的被他人的言语所左右。
02 遇事不急着“表态”
当下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在各个渠道都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消息。这些消息在短时间内,对于普通人来讲很难辨别真伪。所以,我们在接收消息的时候,除了不要盲目的传播之外,更不应该急着对人、对事表明自己的态度。
因为很多时候,事情真的可能会出现戏剧性的转折。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曾经为某些消息的传播“推波助澜”或者为某个事件的某一方“摇旗呐喊”,但最后事实却截然相反。那么,我们的言行不仅会让自己汗颜,更会无意间成为恶性事件的“帮凶”。
03 心存善念 “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世间有些事情可能本无对错,只是每个人的立场不同;但是,这世间却有着明显的善恶之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心存善念并且秉持“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信念,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平庸之恶”所侵蚀。
有时候,你认为有些事情可能只能算是“小恶”甚至不足为“恶”,所以就放任自己的言行。但实际上,那些言行极有可能会慢慢变成自己的“恶习”,最后不仅会危害他人更会祸害自己。比如,随意说人是非,对不熟悉的人和事情横加指责、肆意谩骂。表面上看,你并没有危害他人的实际利益,也没有对他人的身体造成任何伤害。但实际上你却有可能损害了他人的名誉,对其精神造成了伤害;而自己也会落得一个“爱嚼舌头”或者“爱搬弄是非”的恶名。
三、结束语
“恶”本来就是平庸且不经思考的产物,它看似离我们很遥远,但实际上却一直潜伏在你我的身边。它就如同隐藏在黑暗之中的“凶兽”,一直虎视眈眈的注视着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你我,只要我们稍不留神,它就会侵入到我们的体内并最终演变为我们的“心魔”为祸他人也伤害自己。
因此,哪怕大多数的我们终其一生都趋于平凡,但请铭记平凡并不等于平庸;更不等于我们可以放弃思考、判断的能力和良善之心,任凭“平庸之恶”将我们逐渐侵蚀。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