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崩溃,孩子大哭,《小欢喜》怎就成了中国家庭教育的照妖镜?

文 / 家长实验班
2019-08-14 05:05
"

热播剧《小欢喜》剧情已经过半,许多片段都登上了各大媒体的讨论区,号称是展现了“中国高考家庭生活群像”

母亲崩溃,孩子大哭,《小欢喜》怎就成了中国家庭教育的照妖镜?

高考向来是教育的指挥棒,有人批评此剧并不够“接地气”,因为剧中的三个家庭都出身富裕,户口在当地(北京),面对高考这样的重大命题,似乎只在亲子关系方面有磕磕碰碰,从未遇到过“现实问题”——也就是“钱”、“学区房”、“迁户口”等。

即便如此,三组家庭对孩子不同的教育方法仍然频频上了热搜,其中最可怜也最可恨的一个角色,莫过于陶虹饰演的单亲妈妈宋倩。

01、单亲妈妈:活出一口气

宋倩作为一个单亲妈妈,并未被失败的婚姻拖累,反而在事业方面取得了“金牌教师”,在经济方面于最合适的时候入手了五套学区房,甚至连女儿英子也是获奖无数的学霸。

吃穿不愁,孩子争气,按理说硬件已经是达到了人生巅峰,但是剧中最焦虑的反而正是这位要强的妈妈。

对女儿,她灌输的教育是“咱们俩的人生理想是一样的”,所以必须抱团取暖,努力拼搏。

母亲崩溃,孩子大哭,《小欢喜》怎就成了中国家庭教育的照妖镜?

在宋倩眼中,一切都可以跟女儿的学习联系起来,租住学校旁边的房子,因为省下的通勤时间可以让女儿背50个单词。

英子房间的书桌正对着一扇玻璃幕墙,这样的隔断方式虽然怪异,但十分方便她随时检查监督女儿的学习情况。

母亲崩溃,孩子大哭,《小欢喜》怎就成了中国家庭教育的照妖镜?

英子的成绩已经很优秀了,但是宋倩还是抓得特别紧,从第一掉到第二都不允许;一切和学习无关的东西全部没收,还禁止孩子爸爸来探望女儿。

英子要去天文馆做解说员,她严词拒绝;但当她看到做解说员有利于口语锻炼,又转而支持,结果女儿却完全没兴趣了。

母女俩去看电影,英子已经看过这部电影却不敢说,宋倩发现后就火了,因为这场电影浪费了孩子的学习时间,毫无意义!

出于妈妈的爱心,她每天用各种中药煲汤给女儿补身体,令人想起在某综艺节目上,朱雨辰的妈妈数十年如一日地4点起床为他熬梨汁......

当女儿有异议,她就哭道:你可是妈的一切啊!

母亲崩溃,孩子大哭,《小欢喜》怎就成了中国家庭教育的照妖镜?

女儿在妈妈的高压下,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装病逃课去爸爸家里玩乐高。当宋倩找过去,发现的就是英子和爸爸、准后妈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景象。

为女儿活着的宋倩崩溃了,她砸掉乐高玩具,回家逼问女儿:你妈妈就什么都不如她是吧?!

女儿哭着说:对!她哪儿都比你好!

母亲崩溃,孩子大哭,《小欢喜》怎就成了中国家庭教育的照妖镜?

02、把亲情当恋爱,是最大的悲哀

陶虹这一幕心理崩溃的戏演得恰如其分,将一个为女儿付出一切却意识到颗粒无收的妈妈那种绝望感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幕后故事中,她阐述自己对宋倩这个人物的解读,这位可怜又可恨的妈妈,实则是把自己对丈夫的情感、对女儿的情感全部投射在英子身上,这是一个把亲子关系搞成恋爱关系的家长。

母亲崩溃,孩子大哭,《小欢喜》怎就成了中国家庭教育的照妖镜?

她为此付出良多,这些付出也时时刻刻挂在她的嘴上,悬在她的心里——假如女儿不能成才,那一切都打了水漂,她的前半生将一无所有。

在宋倩眼中,这是一场赌上两个人的一生的战斗,所以一定要胜利,哪怕滑到第二名都不行。

母亲崩溃,孩子大哭,《小欢喜》怎就成了中国家庭教育的照妖镜?

至于幸福和自由,在这样的高压下自然成为稀缺的东西。

与此相反,英子的爸爸一直秉承着“快乐教育”,希望女儿活得开心,这在强势的宋倩看来是完全不可取的,所以她严厉禁止女儿和父亲的接触,避免女儿被“带坏”了。

母亲崩溃,孩子大哭,《小欢喜》怎就成了中国家庭教育的照妖镜?

不可否认,她对女儿是“爱”的,正如她的台词:“妈妈最爱的就是你呀,你早已经离开了妈妈的身体,可是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的心。”

但是,用“控制欲”来代替爱,让孩子成为自己掌握的傀儡,而非她自己,这难以称得上深远的爱。

在妈妈的道德绑架下,母女之间已然失去了平等交流的可能。再深一层,宋倩动辄的“为你付出这么多”,左不过是在心里衡量一个“是否值得”。

值得吗?

03、让孩子先成为人,再成为大人

或许是因为当年怒斥着“父母皆祸害”的那批互联网先锋也已经成为了父母,在宋倩和她的教育方式讨论中,有不少声音是“现在很能理解这位妈妈的想法了。”

母亲崩溃,孩子大哭,《小欢喜》怎就成了中国家庭教育的照妖镜?


去年另一部关于家庭教育的影片《狗十三》中,也有很多人解读说,站在每个人的角度,都有自己的不得已。

《狗十三》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少女李玩喜欢物理,爸爸却给她报了英语兴趣班,为示补偿爸爸买了一条小狗送给她,她给小狗取名叫爱因斯坦。

不久后,爱因斯坦走失了,李玩深夜里奔出门去寻找,在争执间推了爷爷一把,还令担心她安全的奶奶差点走失。

一场闹剧后,李玩的后妈买了一只新的小狗,告诉她:你看,爱因斯坦找到了。

李玩说:它不是爱因斯坦。

这个家庭里的其他成员却异口同声:这就是爱因斯坦!

母亲崩溃,孩子大哭,《小欢喜》怎就成了中国家庭教育的照妖镜?


当然,这个家庭还有很多的漩涡没有被李玩发现,比如爸爸和后妈已经生了一个小弟弟,顾及她的情绪始终保密。

比如原来爷爷奶奶是一贯重男轻女的,她的名字“玩”是他们随便找的一个字,为孙子取名则需要涵义好一点的词,比如说“昭昭”。

为了成为一个大人,李玩接纳了弟弟的存在,接纳了“爱因斯坦”被认定为原来那只小狗,甚至接纳了第二只“爱因斯坦”因为向弟弟吠叫,而被爸爸送去了狗肉店。

母亲崩溃,孩子大哭,《小欢喜》怎就成了中国家庭教育的照妖镜?


她不再养狗,在父亲的饭局上吃下狗肉火锅,抬起头笑着说“谢谢叔叔”;在繁忙的街道上突然看到走失的爱因斯坦,却不再与它相认。

她长大了,懂事了。

影片名称叫《狗十三》,可以理解为狗和十三岁的女孩,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一句脏话。它的海报上画着一位灰色的父亲连同身边的手将女儿涂抹成水泥形象——每一场成长都是一次凶杀案。

母亲崩溃,孩子大哭,《小欢喜》怎就成了中国家庭教育的照妖镜?

从宋倩身上发掘出她的不得已,从李玩家人身上发掘出他们的不得已,或许是站在一个新的身份上,对青春的重新审视。

但是也应该意识到,这样的审视也会把自己和孩子重新隔离,我们的青春或许不再回来,我们的伤害或许已经造成,但孩子们正年轻。

依旧秉承着“都是为了你好”的观念,把孩子的幸福和尊严放在最后一位,把掌控欲代际相承,换来的只会是英子那般“我讨厌你!”的怒吼。

就像问题少女李玩在变成大人后,轻飘飘的发言:这样的事儿, 以后还多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