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赖床、迟到,没有时间观念,父母需陪孩子一起建立“时间管理”

文 / 育儿family
2019-08-13 19:10
"

随着孩子的长大,不少父母发现,孩子做事十分喜欢拖拉,总是被父母催着,才去做自己的事情,比如穿衣服,吃饭,洗澡之类的。或者是孩子晚上不睡觉,早上赖床,十点多才起床,而且需要父母叫半天才起。或者是孩子做作业总是做到一半就去玩耍,看电视或者玩游戏。事实上孩子这种行为被称作时间管理障碍。那么,作为父母,如何纠正孩子的时间管理方面的毛病呢?

总赖床、迟到,没有时间观念,父母需陪孩子一起建立“时间管理”

一、 了解什么是时间管理障碍

孩子年纪还小,缺乏自我管控能力,时间观念不强,导致在既定目标前,经常被其他的事情诱惑而浪费时间,从而没有能完成既定目标,这就是时间管理障碍。在孩子身上的具体表现为:做事喜欢拖拉,经常迟到,做事杂乱无章,没有条理,自理能力极差,经常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关于孩子之所以经常迟到,缺乏时间观念这类的时间管理障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没有预留出空余的时间

当孩子迟到时,如果老师问他为什么迟到,大多数孩子会找借口。

“闹钟坏掉了,没有响;”

“错过了一班公交车;”

“早饭吃的晚了”

实际上如果孩子们身上确实发生了这类突发情况的话,迟到是情有可原的吗?非也!大部分迟到的原因实际上是因为孩子遇到了突发情况,但是如果孩子有时间观念,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就会给突发情况预留出时间来,从而应对突发情况的发生。

总赖床、迟到,没有时间观念,父母需陪孩子一起建立“时间管理”

2、 迟到了不会受到任何处罚,或者是处罚力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当孩子迟到时,可能心软的老师只是批评两句,然后就不了了之,更有甚者,老师都不会理会孩子的迟到,因为孩子还小。但是,这种做法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自己对时间的管理是不重要的,按时完成任务或者是按时赴约是不重要的,这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当孩子迟到之后,必须让他有个教训:下次一定不能再迟到。

3、孩子完全没有时间的概念

说白了,缺乏时间观念就是故意迟到,比如现在大学,八点半上课,很多学生八点十分才起床,慢慢悠悠洗漱之后,还要去买个早餐,最后再走到教室,运气好的话踩着铃声进教室,极大可能会迟到。这就是从小养成了时间观念不强的坏习惯。

总赖床、迟到,没有时间观念,父母需陪孩子一起建立“时间管理”

二、 让孩子明白时间管理是自己的事

合理安排时间是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很大作用的,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性:

如果只是单纯依靠父母的监督和催促,那孩子永远都不能体会到时间管理的意义,也不会自己用心去做,反而会觉得只是父母下达的任务。

所以家长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得让孩子明白时间管理是自己的事,对自己有益。

1、 对孩子学习,工作有很大帮助。

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家长教孩子让他们自己设立目标,如果孩子时间观念强,有自我管理时间的意识,孩子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就会节省很多的时间,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在相同的时间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对孩子以后的竞争升学有很大的帮助。

2、 按时赴约不迟到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这个方面十分显而易见,没有人喜欢经常迟到的人,也不会有人喜欢工作拖拖拉拉不按时交付作品的人。所以当孩子有了良好的时间观念,给自己赴约留出处理突发事件的时间,就能保证按时赴约,给人第一印象不至于很糟糕。

总赖床、迟到,没有时间观念,父母需陪孩子一起建立“时间管理”

三、三步改造影响孩子时间观念的微环境

我们已经了解到了,什么是时间管理和时间观念,也知道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那么究竟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呢?我给大家总结了以下三点时间管理黄金法则:

1、 把孩子浪费时间的事情扼杀在摇篮里

孩子小的时候,专注能力比较差,容易被外界有意思的事情吸引,比如正在做着作业,就会想去看会漫画。学着书法突然想去看会动画片。

这一类事情都是属于孩子浪费时间的事情,其根本原因就是孩子不够专注,把时间都花在了娱乐事情或者是不重要的事情上面。所以家长应该想办法让孩子自发的喜欢学习,喜欢做完目标后的成就感,从而让孩子实现自我管控,不再被不重要的事情,或者是娱乐所诱惑。

美国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说过这样一句话:“时间管理其实是一个误称,我们的挑战不是管理时间,而是管理我们自己。”所以,管理时间,就等同于在管理自己,让自己变得更自律。

2、 紧急事务提前做,给事情分好轻重缓急,排好先后顺序

有时候我们问孩子:作业做完了吗?孩子说:没有,但是我今天背会了十个单词。

作业需要做吗?当然需要,但是单词要背吗?答案也是肯定的。但是作业明天就要交了,孩子却被背单词“吸引”了,导致没有完成明天的作业,很显然,这就是没有分清楚主次的原因。

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种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则:

总赖床、迟到,没有时间观念,父母需陪孩子一起建立“时间管理”

如图,让孩子给自己手头的事情排好应该所在的区域,然后依次按照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的顺序去完成,往往十分有效。

3、 学会认知时间,让孩子养成时间管理的好习惯

认知时间,顾名思义,就是要让孩子对时间有清晰多概念,小时候我们教孩子认识“秒、分、小时”、熟悉各种时间单位的关系,就是在帮孩子认知时间的一种方式。

所谓让孩子养成习惯,就是让孩子在固定的时间去做固定的事情,比如每天九点开始睡觉,早上六点起床,在家长监督十几天后,孩子就会养成习惯,或者是形成生物钟,到了九点钟的时候就会困,到了六点就自己起床了,从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将此种方法类比运用到别的事情上,同样也可以让孩子养成时间规律和习惯。

没有一个孩子天生自律,都要先从父母或他人的“他律”开始。当孩子从“他律”变成“自律”的时候,它们的未来才会变得更精彩。

总赖床、迟到,没有时间观念,父母需陪孩子一起建立“时间管理”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