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期抑郁症研究简报:伴有胃肠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大脑如何变?

文 / brainnews
2019-08-09 00:05
"

跟BrainNews 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众筹| 一年时间,100篇,我们一起总结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免费分享给所有人

第012期

1,标题与冠心病相关的炎症可在三年前瞻性随访评估中预测抑郁症的发病

译者Lenore

抑郁症经常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同时出现,此现象恶化了两者的临床性结果。炎症已被提名为这两种疾病之间的生物学联系。本研究旨在探查3年随访期间炎症在CHD患者抑郁症发病中起到的作用。本研究把炎症的生物标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日后抑郁症发病的潜在预测因子进行检测,并测量了其在基线时的水平。

在所有冠心病患者(n = 89)中,研究发现hsCRP水平与在基线时的抑郁症状水平之间有着显著正相关(PHQ-9,r = 0.23,p = 0.032)。在随访期间,64名在基线时无抑郁的患者中的n = 21名患者产生了抑郁症状,在至少一项PHQ-9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随访评估中呈阳性(评分≥10)。其中,n = 9名患者产生了临床意义上显著的抑郁症,即在6次随访评估中至少3次呈PHQ-9阳性,这意味着症状的持续时间至少为一年。研究发现在基线时hsCRP值的上升可以预测未来抑郁症的发病。

具体而言,即使在控制了基线PHQ-9评分后,日后产生临床性显著抑郁的患者基线hsCRP值(平均值±标准差; 6.76±6.52 mg/L)与从未产生抑郁的患者 (2.77±3.13 mg/L; F(1,49)= 7.13, p = 0.010) 相比也较高。

总而言之,冠心病患者的炎症与日后临床性显著抑郁症的发病有关。HsCRP是一种可靠且易于使用的炎症生物标记,有助于识别抑郁症的高风险表型,即便是在已经有高基线炎症的冠心病患者人群中也能发挥作用。本研究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初步发现,虽然这些结果需要进一步的重复实验,但本研究成果有潜力为此易感群体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

关键词:冠心病;C-反应蛋白;炎症;炎症标记

012期抑郁症研究简报:伴有胃肠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大脑如何变?

患者在各个时间点完成的随访评估及PHQ-9评分

参考文献:Sforzini, Pariante, Palacios, Tylee, Carvalho, Viganò, Nikkheslat (2019) Inflammation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redicts onset of depression in a three-year prospective follow-up: a preliminary study.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doi: http://dx.doi.org/10.1016/j.bbi.2019.07.023

2,标题脑创伤后多巴胺D2/D3受体异常及其与创伤后抑郁的关系

译者Ayden Lee

目的:本文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多巴胺D2/D3受体的可用性及其与DSM-IV标准下重度抑郁症(MDD)和轴索损伤模式的关系。

方法:采用[11C]PHNO正电子放射断层扫描(PET)和结构磁共振成像(MRI)对12例中度至重度TBI患者和26例对照组进行脑成像。TBI患者和第二组的32名对照组也接受了弥散张量成像(DTI)和神经心理学评估。患者包括6例损伤后MDD (TBI-MDD) 和6例非损伤后MDD (TBI-NON) 。非替代结合势(BPND) [11C]PHNO值用于评价D2/D3受体的可用性,并使用参考区域程序计算。采用体素分析和兴趣区域分析来检验BPND的差异。用各向异性分数(FA)来定量分析白质组织完整性,并与BPND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所有TBI患者的尾状核[11C]PHNO BPND均较低。同时与对照组对比,TBI-MDD患者尾状核[11C]PHNO BPND降低, TBI-NON被试的杏仁核[11C]PHNO BPND升高。TBI-MDD与TBI-NON患者在[11C]PHNO BPND方面无显著差异。此外,DTI提供了脑外伤后轴索损伤的证据。钩状肌束和扣带回具有异常低的FA,其中钩状肌束和扣带回对TBI-MDD患者的影响尤为明显。尾状核[11C]PHNO BPND与黑尾状核束的FA相关。

结论: TBI后[11C] PHNO BPND显示异常,提示创伤后D2/D3受体发生了改变。在MDD患者和无MDD患者中发现的 [11C] PHNO BPND模式表明,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确定多巴胺能治疗是否可能有效地治疗创伤后抑郁症。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多巴胺能;抑郁症;正电子放射断层扫描


012期抑郁症研究简报:伴有胃肠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大脑如何变?

TBI患者以及两个健康被试的 [11C] PHNO PET BPND 成像


参考文献:Jolly, A. E., Raymont, V., Cole, J. H., Whittington, A., Scott, G., De Simoni, S., ... & Sharp, D. J. (2019). Dopamine D2/D3 receptor abnormalitie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post-traumatic depression. NeuroImage: Clinical, 101950.

3,标题抗抑郁药通过诱导由鞘磷脂-神经酰胺调节的自噬机制发挥作用

译者:Sheena

重度抑郁症(MDD)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其特征在于情绪变化,躯体症状改变,并且通常导致自杀。MDD可用抗抑郁药治疗,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我们发现广泛使用的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和氟西汀,通过溶酶体和高尔基体膜中的鞘磷脂和内质网(ER)中神经酰胺的缓慢积累诱导海马神经元自噬。ER神经酰胺刺激磷酸酶2A,从而刺激自噬蛋白Ulk,Beclin,Vps34 /磷脂酰肌醇3-激酶,p62和Lc3B的激活。用阿米替林或氟西汀治疗至少需要12天才能达到鞘磷脂积累和随后的生化和细胞变化,但用三环癸烷-9-基-黄原酸酯(D609)直接抑制鞘磷脂合酶会导致神经酰胺快速(3天内)积聚在ER中,进而引发自噬的激活,以及逆转内质网应激诱导的MDD的生化和行为征象。

抑制Beclin会阻断阿米替林和D609的抗抑郁作用,并诱导MDD典型的细胞改变和行为变化。这些发现将鞘磷脂控制的自噬作为抗抑郁治疗方法的重要靶点,并为开发在几天内起作用的新型抗抑郁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自噬反应;抗抑郁靶点;鞘磷脂;神经酰胺


012期抑郁症研究简报:伴有胃肠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大脑如何变?

抗抑郁药在溶酶体和高尔基体中上调鞘磷脂(SM),最后上调内质网(ER)中的神经酰胺


参考文献:GULBINS A, SCHUMACHER F, BECKER K A, et al. Antidepressants act by inducing autophagy controlled by sphingomyelin–ceramide[J]. Molecular Psychiatry,2018,23(12):2324-2346.

4,标题海马中GABA神经元上µ阿片受体介导应激诱导的记忆提取障碍

译者:格式化

生活中压力事件能够导致情绪以及认知行为的异常。内源性的阿片系统在压力适应以及应对策略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µ阿片受体,在记忆信息的处理中扮演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信号通路的改变,能够影响多种精神疾病。但是,µ受体是否参与急性应急诱导的记忆损伤目前还不清楚。

本研究中,作者利用药理学方法以及细胞类型特异性/非细胞类型特异性损耗µ受体结合行为学测试、生化分析和体外电生理记录等方法,研究海马中µ受体在急性平台升高应激诱导的记忆损伤中的作用。生化和分子分析显示,海马中µ受体在急性应激时明显激活。阻断海马中的µ受体、非选择性缺失或者选择性缺失GABA能神经元上的µ受体能够缓解急性高台应激诱导的记忆提取障碍,而不影响急性应激后血清中皮质酮的含量。电生理研究表明,应激抑制海马中GABA能突触向CA1椎体神经元的传递,从而导致µ受体依赖的兴奋性/抑制性失衡。药理学方法增强海马中GABAA受体介导的抑制性突触电流能够恢复小鼠的记忆提取障碍,而在未应激小鼠中抑制GABAA受体介导的抑制性突触电流能够模拟压力应激诱导的记忆提取障碍。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应激通过u阿片受体抑制CA1区椎体神经元GABA能输入,导致海马区兴奋性/抑制性失衡,进而诱导记忆提取受损。

关键词: 压力应激;记忆提取;海马;兴奋性/抑制性失衡



012期抑郁症研究简报:伴有胃肠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大脑如何变?


参考文献:Shi, M.-M., et al., Hippocampal µ-opioid receptors on GABAergic neurons mediate stress-induced impairment of memory retrieval. Molecular psychiatry, 2019: p. 1.

5,标题:伴有胃肠道症状的MDD患者脑灰质体积的变化及预后

译者he

目的:重度抑郁症(MDD)常伴有胃肠道(GI)症状。然而,对其临床特点及其可能机制研究较少,而脑灰质(GM)结构在胃肠道症状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伴有胃肠道症状的MDD的基本临床特征和区域GM体积变化。

方法:招募患有MDD的实验组(n = 49)以及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匹配的健康对照组(n = 30)。根据胃肠道状态将MDD患者分为两组:伴有胃肠道症状的MDD组(n=27)和不伴有胃肠道症状的MDD组(n=22)。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定。获得T1加权的解剖图像并进行分析。相关性分析用于确定区域GM体积变化与GI症状和抑郁症状之间可能的关系。

结果:胃肠道症状组治疗2周的HAMD得分显著高于非胃肠道症状组(P <0.05)。区域GM体积显示三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高斯随机场[GRF]校正,体素-P <0.01,聚类-P <0.05)。与非胃肠道症状组相比,胃肠道症状组左海马,左海马旁回,右海马旁回的GM体积显着增加;右侧额叶回,右侧中央中回,右侧楔前,右前叶,右枕上回(GRF校正,体素-P <0.01,簇-P <0.05)的GM体积减小。这些大脑区域的改变与胃肠道症状相关,而与抑郁症状无关。

结论:GI-MDD组局部GM体积的改变可能是胃肠道症状的发病机制。此外,胃肠道症状可预测MDD的预后。

关键词: 胃肠道症状;临床特性;灰质体积


012期抑郁症研究简报:伴有胃肠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大脑如何变?

脑灰质(GM)体积变化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Penghong Liu, Gaizhi Li, Kerang Zhang, et al. The prognosis and changes of regional brain gray matter volume in MDD with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 2019:15 1181–1191.

6,标题间充质基质细胞可抑制焦虑或抑郁样行为

译者:Navy

背景:先天免疫的过度活化与情绪障碍的起因有关,其中包括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间充质基质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MSC)在慢性炎性疾病和损伤的情况下已经被证明了其有效的免疫调节能力,但尚未在基于应激的MDD临床前模型中进行评估。本研究检测了静脉内MSC调节先天免疫激活的能力和与反复的社交失败(Repeated Social Defeat, RSD)相关的抑郁行为。

方法:在无应激刺激组、社交失败模型组和社交失败加人间充质基质细胞三组中,作者评估了小鼠社交失败诱导的先天免疫激活以及抑郁和焦虑样行为,还进行了生物分布的研究,以提示潜在的作用机制。

结果:间充质基质细胞减少了应激刺激诱导的循环促炎细胞因子、单核细胞、神经炎症和抑郁/焦虑样行为。生物分布分析表明输注的间充质基质细胞分布在外周器官内而不在大脑中,小鼠中性粒细胞在给药后数小时内靶向肺中的间充质基质细胞。间充质基质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被受体巨噬细胞清除,促进转向调节炎症的表型和全身消退。

结论:间充质基质细胞向外周的递送调节CNS炎症过程,以及基于压力的重度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异常行为。最近的研究表明宿主免疫细胞介导的体内间充质基质细胞吞噬作用可引发免疫调节级联反应,从而导致炎症消退。本研究结果表明,类似的机制可以保护远端器官,包括大脑,免受全身性、应激诱导的炎症突然升高的影响,并可能发现周围的意外目标,该方法可用于MDD患者的新的或辅助治疗。

关键词: 抑郁症;间充质基质细胞;分辨率;炎症;细胞治疗


012期抑郁症研究简报:伴有胃肠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大脑如何变?

间充质基质细胞(MSC)在应激刺激后分布于外周而不是脑部


参考文献:Denis Gallagher, et al., MSC Modulate Peripheral Stress-Induced Innate Immune Activation Indirectly Limiting the Emergence of Neuroinflammation and Depressive/Anxiety-like Behaviors, Biological Psychiatry, In Press, Available online 29 July 2019

校对/排版:Simon (brainnews编辑部)

前文阅读

1,011期|抑郁症研究简报:重度抑郁症大脑结构不对称性并无变化

2,010期|抑郁症研究简报: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揭示抑郁症新调控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