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群居”和“独处”,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

文 / 不倒翁小姐
2019-08-05 20:08
"心理学:“群居”和“独处”,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


文 :不小姐写作小组 悠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开学季马上就要到来了,大学生活对很多人来说都充满着吸引力。很多年轻人可能是第一次离开家独自生活,也有一些人已经是集体生活的老手。但不论怎样,大学生活都将开启每个人新的人生篇章,对每个人来说一切也都是全新的。

如果你仔细观察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就会发现,大多数人总会三五成群,有说有笑的去上课或是去食堂,更有甚的是,有的小团体中的小伙伴几乎无时无刻都粘在一起。还有一小部分同学,他们是校园中的另外一道风景线,人送外号“独行侠”。他们总是一个人,去上课或是图书馆,不管干什么都是一个人,自顾自的享受独处的时光。也许,小团体中的小伙伴会觉得酷酷的“独行侠”太孤单,对他们投去同情的目光;而“独行侠”却认为集体生活过于聒噪,会打扰自己的私人空间。

心理学:“群居”和“独处”,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

其实,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的适应集体生活是我们获得幸福感的源泉。而和自己友好的相处则是更好的群居生活的前提。所以说,群居和独处并不冲突,哪怕是集于一身,它们二者也是可以调和的生活方式。只要我们能找到群居和独处的平衡点,我们就可以在热闹的群体中学会爱与被爱,在宁静的独处中寻求到自我。

在生活中,确实有些人更愿意与人共处,有些人则喜欢独处,这是因为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需求是不同的。对于“爱抱团”的人来说,“独处”会给其带来孤单寂寞的情绪,这种不安的情绪让他们更倾向于融入集体。我有一个好朋友就是极度需要和朋友们在一起,几乎是只要有时间就要约大家一起出来玩耍,哪怕只是和大家坐在一起,都感觉很好。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朋友就是她生活的全部。

而对于独处的人来说,集体活动让他们觉得有时想独自做一些事情,却找不到合适的契机。对于这一点,我自己深有体会,上学时,每当想去图书馆独自看会书时,同寝室的小伙伴就招呼着一起吃个火锅逛个街。自己每次拒绝时,小伙伴们就打趣说到,是我自己看书没挑好时候。对此我自己也甚是身不由己。

心理学:“群居”和“独处”,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

心理学家荣格从心理学角度为我们解释了,“爱抱团”的小伙伴和“独行侠”的内心独白。荣格根据力比多的发展方向,将人分为内倾――外倾两种维度。荣格认为,内外只是获取心理能量的方向以及更喜欢的互动方式,即个体的注意力是倾向于放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还是更愿意自己独处,探索内心的个人世界。

外倾型的人,外界的信息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他们的精力也多用于外界的团体活动,体验各式各样的经历,结交很更多的朋友,集体的生活会让他们感到更快乐,并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支持。

而内倾型态度的人,他们更愿意把注意力和精力指向内部的精神世界,他们的生活总是与外界有一条清晰的个人界线。他们认为,过度的社交活动会消耗他们的心理能量。具有内倾性的个体,他们更加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节奏。一些行业的领军人物都喜欢沉浸式的独处,这让他们的思维发光,通过不断的自我思考,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心理学:“群居”和“独处”,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

朱自清曾在其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中写道:“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朱自清的独处是为了更好的群居,他没有脱离芸芸众生所在的大千世界,所以他绕着荷塘走了一圈后又回到了现实世界。朱自清认为,独处是群居中的恬然小憩,是喧嚣中的心灵冥想,是哗然时的静思独享,独处带来的心灵充实感和满足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适应群居生活。

作家辉格在其畅销书《群居的艺术》中说道:“全世界的狼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性,在严寒的冬天集合成群,相互协助,共度寒冬。人类也是群居动物,人群密集处总是显得热闹而繁华。”处于现代都市生活中的我们,也从来不缺少群居生活,聚餐、娱乐、旅行……,集体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也感受到自己参与其中的自在。群居已然成了我们生活的一种常态,我们也习惯性地把所有问题的解决诉诸于群体的力量。这是因为,当我们对自己的态度和意见正确与否的判断没有确定标准时,往往会把周围其他人的态度或行为作为暂时性的判断标准,以使自己的认识与周围人保持一致。也就是说,群居生活可以避免自己做出一些可能错误的决定,因为他们相信群体的决策能力要高于自己。群居是个永恒的主题,因为没有集体生活中的交流,就如同现在荒原呼喊却听不到回声,找不到真正的共鸣。

心理学:“群居”和“独处”,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

但是,群居中的我们也要注意不能让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淹没在别人的世界里。所以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些独处的个人空间,在群居中建立一条清晰的个人空间边界,去做一些深刻认识自我的活动。比如,读一本好书、写写内心深处的感受,运动等等。我们需要警惕的是,真正的独处并不是一个人宅在家里,刷剧、睡觉、打游戏,因为长期处于这种“假独处”状态,会让我们变得空虚和焦虑。真正意义上的独处,不是为了独处而独处,这种独处是一种个人选择,不是被动的孤独,只有懂得如何独处的人,也才会懂得如何处理个人和群体的关系。

生活在这个热闹喧嚣的大时代里,我们应该学会既善于与人交往、融入社会,从集体生活中汲取乐趣;同时也要重视独处,在独处中建设内心世界,与自己的心灵交谈,从而获得从容、优雅、宁静的人生感悟。当然,适当地独处并不是孤立自己,也不是为了脱离集体生活,而是不让集体生活模糊了个人空间的边界,并在群居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一首小诗,用它来形容“群居中的独处”很是贴切:

“我只愿做喧嚣尘世的一湖水,如果可以,修得深沉宁静,只待未来某个风雨之夜将湖心的激流化作惊浪。”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