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在教育中,希望你别做这些错事

文 / 玛丽育儿专家
2019-08-03 02:08
"

想一想,你的家庭中是否存在以下行为:孩子的要求让你烦不胜烦,但你依然顺从他。做家务让你筋疲力尽,但你的孩子在看电视或玩手机,不会帮你。如果你不给孩子买点什么的话,根本别想在商店里迈开脚。你经常给孩子零用钱。有些事你明知道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却还要替他做。为了让孩子配合你,你得给他“贿赂”或奖赏。你得经常把孩子忘带的东西送到学校或提醒他交作业的最后期限。你的孩子在学校或课外活动中,对规矩和要求常常表示不满。你的孩子做错事时,总是指责他人。你的孩子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操纵他人。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你的孩子就会发脾气。你的孩子总抱怨太无聊,并想让你陪他玩。你的孩子对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总是急不可耐。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在教育中,希望你别做这些错事

这是理所应当的心理瘟疫在家庭中的表现形式。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事实上,任何一个孩子都会时不时地表现出上述的某些症状。

但这种心理不是突然产生的。从何时开始,父母不惜一切代价地讨孩子欢心?变着花样做出不同口味的面包,以满足孩子挑剔的胃口;急匆匆地跑到商店里,为孩子买他最喜欢的牙膏;动辄花一大笔钱,把孩子打扮得像个小明星……当父母做这些时,孩子会误认为:他能得到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能随时把这些东西丢到一边。最后的结果是,父母和孩子都不高兴——父母疲于奔命,而孩子却想要更多的东西,甚至学会利用哭闹、命令和赤裸裸的羞辱来达到目的。从婴儿到少年,不论多大的孩子都一样,都在家中称王称霸,不经过一番争斗,绝不放弃自己的地位。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在教育中,希望你别做这些错事

理所应当的心理不仅是家庭的瘟疫,也会使孩子长大后,在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受到不利影响。他只付出60分的努力,就想得到100分的成绩。由于缺乏同情心和奉献精神,他的人际关系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当他犯错时,会把责任推给天气或无辜的其他人,如“考试太难了”“状态不佳”或“老板不喜欢我”……更有甚者,甩一句“这对我不公平!”就愤然离职,无法正常地工作或生活。

为何孩子总被宠坏?我们为何会被自认为一切都理所应当的瘟疫包围?在过去,这可是专属于富贵人家的“疾病”。它显然与基因无关——我们小时候每次逛商店时,也不是非得使性子缠着父母为我们买个气球不可;当我们长大成人后,也并不是非得买辆新车不可。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理所应当的心理在过去三十年里蔓延成灾?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在教育中,希望你别做这些错事

每个人都独一无二

1969年,纳撒尼尔·布兰登出版了《自尊心理学》一书,掀起了自尊运动的潮流。这本书告诉父母、幼儿看护者乃至整个社会:对单个个体而言,自尊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文化革命。

每个孩子都开始坚信自己独一无二。不只是优胜者,每个参赛者都能在比赛中获得奖项。(不是重在参与吗?)不管孩子做什么,都能得到大人毫不吝惜的赞美,于是,当他完成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时,也会自然而然地要求赞美或奖赏,甚至当他长大成人后依然如此。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在教育中,希望你别做这些错事

现在的年轻人哪怕只是简单地换了套商务套装,也需要别人点赞。雇主们想方设法激励自己的雇员,因为他们频繁地需要来自雇主的反馈和关注,以确认自己的工作干得还不错。

不用说,这种对待孩子的方式有其积极的一面。例如,现在没有哪个老师会用尺子打孩子的手心了。但事实上,“每个人都独一无二”的观念弊大于利,而且这种弊端是持久的。来自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教授基恩·M.托尔池指出,与过去相比,现在的青少年更加以自我为中心。她发现,现在的大学生比1979年的大学生在自恋人格量化表上的得分更高,认为自己的各项条件都高于平均水平的大学生人数也比那时更多,而且这些大学生比以前更缺乏职业操守。这些变化甚至也体现在他们的写作风格上:第一人称(我/我的)出现得比以前更为频繁,这无疑是“我一代”的清晰例证。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在教育中,希望你别做这些错事

过度养育的问题

在自尊观念深入人心的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促进了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的兴起——孩子的足球训练、芭蕾舞课和家长联谊会有史以来第一次在父母的日程表上占据了比园艺俱乐部和棒球比赛更靠前的位置。

家长参与孩子的生活难道不是一件美好的事吗?如果家长不犯过度养育的错误,这的确是件美好的事。但家长都想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也会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这是父母的天性。问题在于,在我们把一切都放在银盘里端给孩子的同时,我们却助长了孩子将一切视为理所应当的心理,这无疑是一种失策。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在教育中,希望你别做这些错事

例如,很多父母都不遗余力地为孩子清除所有常见障碍。这些家长不仅积极参与孩子的生活,还尽力确保孩子不会遭遇任何挫折。他们试图为孩子铺就一条通向成年生活的康庄大道。而受到家长过度关爱的孩子很快就会相信,自己做什么都应该一帆风顺,如果不是,那肯定是别人有问题。活在这样的肥皂泡当中固然惬意,可惜肥皂泡无法持久。

纵容孩子的另一种方式是从不对他说“不”。作为家长,我们都更愿意对孩子说“是”,而不是拒绝孩子;我们更愿意看到孩子快乐的笑脸,而不是孩子的尖叫哭闹。但事实上,我们往往是因为胆怯才不敢对孩子说“不”。这样一来,我们便会沦为孩子的专属仆人,因为这比拒绝孩子更容易。我们的孩子慢慢会习惯性地认为自己的所有要求都应该得到满足,如果得不到,就会大发脾气。这种恶性循环就这样逐渐变得无法控制。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在教育中,希望你别做这些错事

​此外还有对孩子过度赞美的问题。在银行排队时,只要孩子能待够三分钟,就会给他一个小玩具作为奖励;只要孩子能不吵不闹地做作业,就能得到我们的夸奖;当他取得好成绩时,我们会给他钱……当孩子做规定的任务时,我们时不时地会用“太棒了”“你真可爱”“你好聪明”这类的话使他感觉良好。孩子从小就听惯了我们的表扬,哪怕他实际上做得并不出色。长大后,如果缺乏奖赏,他将很难展现出良好的行为、认真的职业操守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育儿之路漫漫,一步一步来。你一定可以的,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