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师解析|关于时间管理
客户小A,毕业五年内换了十多份工作,每份工作都做不久,而且职业空窗期长,所以找我咨询时,小A说,别的同学,经过这五年,已经小有成就了,而我呢?一无是处,我把时间都荒废了。
为了了解他的时间管理能力,在第一次咨询后,我要求他对未来一周的作息时间进行记录,拿到记录表后,我发现待业中的小A是这样的:
1、有外界压力和任务时,勉强可以做一些工作,就结果而言,也是应付了事,根本没有主动用心的完成;
2、起床入睡时间规律,健身和看书的习惯可以维持的很好(平均每天1-2小时);
3、多数时间都用来玩手机、逛超市、朋友闲聊了(平均每天6-8小时)。
第二次咨询进行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就问他有什么感受。
他说,做完记录特别焦虑,觉得自己太荒废了,多数时间都在做些没用的、而且是很无聊的事,比如玩手机。
是的,手机是个时间小偷,会不知不觉偷走我们的青春。
有一次,我做了个小实验,在超市排队结账的10及分钟里,我掏出手机、点开了17次。
可怕不?
不到一分钟就要打开看看,有信息要看,没信息也看,甚至别人的铃声响了我也会掏出手机来。
这恐怕是个普遍现象。
客户小c说她想学英语,可是没时间,我就问了问她典型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她回答:早上7点起床,洗漱上班,下午6:30到家,她又是单身,吃完饭就没事儿了,晚上10点多睡觉……
我问她晚饭后睡觉前你在干什么?她说有时能跟着上1个小时的网课,剩下的时间,就觉得工作一天很累了,需要休息休息。
怎么休息呢?
就是看看综艺节目,热播剧啊……
小c越说声音越小……
和小C同样的经历,我也有过。
2012年,伴随着儿子的出生,我开始了三年全职家庭主妇的生涯。
开始时,很辛苦,几乎24小时在线的状态,但渐渐地,孩子长大,又有妹妹的帮忙,我开始有了自己的时间,于是,就想学点儿什么。学心理学吧!
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现实是,妹妹带着宝宝出门晒太阳,而我,窝在沙发上,吃着零食,追着剧。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三个月过去了,自己一本书都没看完,网络课程快讲完了,而我连很多基础概念都搞不懂。
我们浪费的时间,就是长出来的赘肉,一切都进行的悄无声息。
最近,和一位电视台的制片人聊天,她说,很想发展一份副业,做得好的话,未来就可以转型,作为主业来做。可是,总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做着,几年下来,也没什么起色。到底,怎么回事呢?
我说斜杠很辛苦的,吃这份苦需要一个坚不可摧的理由。
2015年底,我想系统学习职业规划时,遭到爱人的反对。后来,我狠狠地发了一顿脾气,大吵了一架,才争取到了学习的机会。
那次吵架让我彻底清醒了,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对经济自由和人格独立的渴望。
让我为以后的吃苦,找到第一个理由。
待我来到了培训现场,发现同届学员里藏龙卧虎,他们说的“教练”、“短程焦点”、“叙事疗法”……我一概不懂。
这种知识含量对比的悬殊让我太难受了,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对知识和能力的渴望。
这是为我以后的吃苦,找到的第二个理由。
然而,吃苦的日子并不好挨。
在我决定转型最初的几个月里,要做到自律是件很难的事。
过去浪费掉的时间,就像沉甸甸的赘肉,长起来容易,减起来难。
为了让时间的利用变得客观、可视,我开始记录每天用于专业学习和工作的时间,月底时,统计各类活动用时数据。
在我刚想为自己的自律鼓掌时,却赫然发现,月度学习及工作时间:40小时,去掉休息日,平均每天不到2小时,想想全职工作者们,每天至少工作8小时,别人一年的成长,我需要4年时间才能持平……
真真应了猫叔那句话“你以为的拼尽全力,只是别人的起点而已”(找到对标人物很重要)。
第一个月,我每天多学习或工作2小时,第二个月,再增加2小时,直到每天稳定工作8小时……
此后的三年里,我用这些时间读完了108本书,其中一多半是心理学专业书;
报课无数,且全部全勤完成;
尽可能地咨询、讲课……平均每天工作10-12小时。
后记:
2019年1月,当我再一次觉得自己足够自律时,得知丛绿老师每天11点入睡,3点起床修行、写作……
时间这笔账,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例如,我每天6点起床,丛绿老师每天都比我多出3小时,从生命的长度来说,相当于她比我多活了1/8的生命历程呢!
你呢?你少活了多少“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