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在关系里总觉得很累?
前几天,有位后台的留言者告诉我们:“今年毕业,打算在离家远一点的地方找工作,更自由。但家里人三番两次让我回去,已经好几个月了。每次我拒绝,我妈就会说‘好女儿都要留在母亲身边的’、‘你不在我怎么活得下去’,我压力越来越大……从小开始她就这样,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每次我有点自己想法,她就会说我让她难受。唉,我该怎么办呢。”
有时,我们亲近的人会想方设法让我们答应他们的要求,而当我们一次次勉为其难地答应后,又感到非常痛苦。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将这种控制他人的行为称为情感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
今天,我们就来导读她的书籍《情感勒索》,向大家介绍什么是情感勒索、勒索者的几种类型,以及应该如何应对情感勒索。
福沃德博士把情感勒索解释为:勒索者通过利用他人的恐惧感、义务感与罪恶感,来控制对方按照勒索者的意愿行事。情感勒索不止发生在亲密关系中,也会发生在其他亲近的关系里,例如发生在父母子女之间、好友之间、关系紧密的上下级之间等。
不论勒索者平时对被勒索者有多关爱,一旦勒索者感到自己无法得逞,就会试图威胁他人来迫使他人妥协和让步。而被勒索者则往往深陷其中,甚至没发现自己被情感勒索。(Forward & Frazier, 1997, p.4)
福沃德博士指出,a.如果对方真的想以一种公平的方式、怀着对你的尊重和爱来解决冲突的话,他们会把你们之间的问题放到台面上讨论,而不是抱怨,或说一些阴阳怪气的话让你猜测他们的意图;
b.他们会试图了解你的担忧和感受,认真倾听你为什么拒绝他们的要求,并且承担冲突中他们需要负起的责任。即使对方有强烈的不满,也不会夹杂对你的侮辱和蔑视。
相反,如果对方想在情感上打击你、迫使你让步,对方会(p.14):
- 力图控制你。对方似乎不懂适可而止,一定要你答应才肯罢休;
- 忽视你的申辩。对方会不接话,另起话头(“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或是辩称你提出的想法根本不重要;
- 坚持认为自己的品格和动机优于你。比如对方会说“你的想法是自私,而我才是为了这个家好”;
- 不去承担你们之间产生问题的责任。明明对方对你们俩之间的冲突也负有责任,但Ta会坚持自己一点错都没有,你才是需要负责的人。
勒索者使用的方式、说辞也许不尽相同,但依然能找到底下的共性,比如他们惯常使用的手段以及扮演的角色。我们会在接下来的部分详细介绍情感勒索者的分类与手段。
看似相同的勒索者,实际上能分成四种类型:惩罚者(Punishers)、自我惩罚者(Self-Punishers)、苦情者(Sufferers)与引诱者(Tantalizers)。
首先,惩罚者是最明显的,人们最容易识别出他们,因为任意的拒绝都会引起愤怒。惩罚者会让他人明确知道他们的要求,以及如果他们不被满足,别人可能会承担的后果。(p.19)
惩罚者有两类,主动的惩罚者与消极的惩罚者。主动惩罚者会直接说出自己的威胁,例如,“如果你不答应我的请求,我想我们的关系没必要继续了”;而消极惩罚者则是被动攻击的好手,他们用沉默作为武器,暗示别人“哪里做错了,自己好好想想”。在要求被满足以前,即使被吼“说话呀!”,被动惩罚者也不会开口,只是继续保持恼人的沉默。
第二类情感勒索者是自我惩罚者。惩罚者把威胁指向他人,而自我惩罚者则把威胁指向自己,强调如果他们没法得偿所愿,会对自己做什么可怕的事情,比如用自残挽留要离去的恋人,用自杀绊住想要远离家庭的孩子等等。自我惩罚者知道,想要操纵我们,最成功的方式就是威胁要损害自己的健康和幸福。(p.27)
第三类勒索者是苦情者。与自我惩罚者相似的是,苦情者也非常善于把自己的痛苦归咎于他人。但苦情者不会威胁要惩罚别人或自己。苦情者往往将自己的悲惨境遇归咎为命运不顺,输出大量负能量,以此让你觉得应当给ta一些满足。
最后一类情感勒索者是诱惑者。诱惑者擅长找出我们的需求,然后用美妙的承诺来操控我们,叫我们遵照他们的要求做,告诉我们除非唯命是从,不然什么也别想得到。他们是最不容易被察觉的勒索者,因为表面上,他们似乎在给予我们鼓励,承诺会给我们爱、金钱或事业。这些承诺乍一听很诱人,却都是虚幻的,因为诱惑者会一次次地否认自己的承诺。以至于受害者好几次发现自己的期望落了空后,才意识到自己被情感勒索了。
*一位情感勒索者未必只有一张面孔,他们可能会在几种勒索者之间切换,比如一位惩罚者发现恐吓你无效时,也可能成为自我惩罚者,转而拿自己作威胁。在情感勒索的过程中,他们擅长使用下面的几种手段来实现目的:(pp.72-89)
- 角色塑造。勒索者把自己塑造成“好人/有理的、权威的角色”,把拒绝他们勒索的人塑造成“坏人/无理的、需要他们指导的角色”。比如一位父亲在勒索孩子时会说:“因为我是你爹,而你是我孩子,孩子懂什么,当然得听爹的。”
- 归于病态。勒索者把我们的拒绝贴上“歇斯底里”、“有病”的标签。于是,我们原本合情合理的诉求变成了不理性、不正确的要求。勒索者可能不会直接说“你不正常”,但是会用种种表现迂回、间接地暗示“你不行”,比如,他们可能说“你为什么会感到生气?你果然像你母亲一样敏感”。
- 寻找同盟,联合阵线。勒索者有时看自己没办法控制被勒索者,就找其他人成为自己的同盟。比如,被逼婚的人们发现,除了自己父母不断地提出要求外,亲戚和父母的朋友有时也会参与劝说。当发现亲戚和朋友也无法让你听从后,勒索者可能会搬出更权威的救兵,像是“社会规则”、“老祖宗文化”等等。
- 反面对比。情感勒索者会拿其他人作为完美的标准,与那些人相比,我们似乎充满缺点。勒索者会说:“为什么别人能满足我的要求,你却不能呢?”面对这种比较,许多人会忍不住满足勒索者的要求,来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
如果将情感勒索的种类和方式一一描述,乍一看似乎很明显。但为什么有时人们会没发现自己被情感勒索呢?
在福沃德博士看来,这并非是因为被勒索者愚笨或是过分软弱,而是勒索者往往擅长利用被勒索者的心理弱点。
福沃德博士指出,我们很难拒绝勒索者的威胁,是因为勒索者利用了我们的恐惧感(Fear)、义务感(Obligation)与罪恶感(Guilty),来掩盖勒索者的自私需求。福沃德博士提取了这三种情绪工具的首字母,将它们合称为“情感迷雾”(FOG)。我们将挨个介绍这迷雾的组成成分。
a. 恐惧感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时不时透露出我们怕什么、逃避什么、紧张什么。对越是亲近的人,我们越是不会掩饰。而情感勒索者会有意无意地利用我们的恐惧感威胁我们。
比如说,情感勒索者可能会利用我们对分离的恐惧,威胁我们一旦不听他们的话,就要和我们断绝关系(“分手”、“搬出去”等等)。福沃德博士把对分离和被抛弃的恐惧称为“最基本的恐惧”,因为它是非常根深蒂固的。
在我们祖先生活的时期,如果被族群和亲人抛弃,就可能意味着死亡。于是对“分离”的恐惧被保留下来,促使孩子贴近他们的父母、人们寻找他们的同伴,提高我们的生存几率。而一旦情感勒索者扬言要离开我们,就会触发这种基本又深层的恐惧。
一旦分离的恐惧被触发,我们可能就陷入了“灾难化”思考模式,忍不住想一旦对方离开后,自己会陷入多么悲惨的境地。但实际上,如果我们静下心来、跳出恐惧,会发现对方可能只是虚张声势;或者即使勒索者离开,我们也依然可以得到其他人的爱和支持,不至于陷入假想中的悲惨情境。(p.46)
b. 义务感
我们的义务感受到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教育、社会环境、宗教等等,我们从别人那里学到自己有什么义务、应该对什么负责。
勒索者擅长把自己不合理的要求,扭曲为我们应尽的“义务”。他们会强调自己为他人放弃和牺牲了多少,来让我们感到有欠于他们(p.49),比如用传统的“孝道”强迫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或是以孩子为借口留下伴侣。
利用义务感总是能让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上钩,甚至即使被勒索后,也不愿意承认被勒索。这是因为社会不断教育人们“尽义务是件好事”。
c. 罪恶感
罪恶感通常会与“责任感”共同使用。勒索者利用了我们希望自己“做个好人”的愿望,通过把不属于我们的责任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方式(“你得对我的快乐和生命负责!”),让我们产生过度的内疚感与罪恶感。我们很难抵抗罪恶感,是因为人们很难承受自己犯了错,犯错意味着可能会失去别人的认同,或是意味着失败。(p.55)
此外,在勒索者眼中,我们让他们失望的“罪行”永远不会过期。勒索者会“翻旧账”,他们会翻出许多过去的“罪行”,来迫使我们继续对他们愧疚。让勒索者失望了一次的人,就像是欠下了永久的债。
勒索者不止单独利用一种情感,他们会让恐惧、义务感与罪恶感交织在一起,让被勒索者更难识别和摆脱陷阱。
当然,直接离开被勒索的关系可能是摆脱情感勒索最快的方法。只是生活中有许多复杂的情境,让离开变得困难或不可能。考虑到这些情况,福沃德博士列举了应对勒索前的准备工作与方法,来教读者如何有策略地应对情感勒索(pp.153-235)。
a. 在行动开始前,改变过去的认知和行为
在开始应对情感勒索前,我们在平常要做些准备。其中的一个方法是学会并练习一个强有力的声明。
很多时候我们会选择屈服于勒索,是因为我们内心有许多负面的声音给我们灌输了错误、无力的念头。比如一想到我们拒绝会引起家人的怒火,我们可能就会内心闪过“我无法承受他们生气”的想法;又比如当对方扬言要离开,内心闪过“我无法承受一个人过日子的孤独”。
而福沃德博士指出,要将“我承受不住”的声明替换成“我承受得住”。每当心中有“我承受不住”的念头闪过,就大声地在内心说“我承受得住”。
事实上,“承受不住”的声音只是声音,我们过去只是将它们同现实混淆起来。而在尝试拒绝勒索后,勒索者未必就真的会把你单独留下;或者即使重新回到单身生活,也未必就过得不快乐。
另一项可以做的准备工作,被福沃德博士称作“扭转行为”:我们把自己过去面对勒索时的行为列出来,然后写下过去行为的反面,并填入“过去我……,现在我……”的句式中。例如:
“在过去,我会告诉自己:我的要求是错误的(过去的行为);现在,我会告诉自己:我的要求是合理的,即使它让勒索者感到难受。(与过去截然不同的行为)”
“在过去,我暂时屈服是为了以后再表明我的态度;现在,我要在冲突中坚持自己的立场,当场表明我的态度。”
写下来后,在平时大声地朗读,可以增加我们扭转自己行为、拒绝被勒索的信心,为下一步直面勒索做准备。
b. 行动过程中——用SOS法应对情感勒索
福沃德博士介绍的SOS法,指的是在应对勒索过程中的三步骤:停下(Stop)、观察(Observe)、谋划(Stratgize)。
第一步是停下。勒索者擅长制造紧迫感,不给你留下思考时间,让你得立刻作出决定。这时我们要做的,正是告诉勒索者我们需要时间,先中止勒索者的勒索行为。而且,越是看起来非常重大的事情(比如婚姻、换工作),我们越是需要更多时间来想想清楚:这个决定对Ta意味着什么,又是否会伤害到我们自己。
行动的第二步是观察。勒索场景就像一个戏剧,跳出来,给自己空间收集信息,看看到底在勒索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下图里列出了一些问题,我们可以用它们来观察和分析勒索中双方的需求与状态:
(图:观察清单)
在分析完双方的需求,弄清楚勒索者的目的后,我们进入第三阶段:谋划。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有技巧地反击或拒绝勒索。
福沃德博士给出了一些勒索者在我们拒绝后会有的常见反应,以及我们该如何回应。
一种常见的回应是诅咒和威胁。惩罚者和自我惩罚者为了强迫你改变自己的决定,会吓唬你,声称你的决定将导致负面的结果,而且这都是你的错,他们可能会说:“如果你不关心我,我最终会被你气到医院”、“你不再是我的孩子了”等等,而这时候,你可以坚守自己的立场,并向他们指出这是他们自己的决定,而他们完全可以有不一样的反应,例如“那是你的选择”、“你可以选择这么做,我已经下定了决心。”
第二类常见的反应是骂人、贴标签和负面评价。勒索者的目的是为了让你陷入“自我辩护”中,这样他们就可以把对话的重心转为攻击/反攻击,而让你偏移最开始的意图。所以这时你可以将他们的话以及那些话引起的反应放到一边,重新回到你的拒绝上。举个例子,当勒索者说“你怎么变得这么无情,你以前不是这样的”、“我以为你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回答“你说的没错,不过我们再继续聊聊刚才那件事,我还是不同意。”
与贴标签类似,另一种试图转移你注意力的方法是刨根问底。比如反复追问你“为什么要拒绝、你到底在想什么”。记住,在面对这些试图激发你恐惧感、义务感和愧疚感的话语时,我们要做的是拨开迷雾,专注于我们谈话的目的。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允许自己感受到这些情感,我们依然可以感到害怕和内疚,只是我们可以选择作出与过去不同的反应。
读完今天的文章,希望大家对情感勒索与应对它们的方法有了初步了解。碍于篇幅,我们无法在今天一次性地介绍完有关情感勒索的所有内容。想要了解勒索者是怎么形成的以及更多的针对情感勒索的应对方法,可以阅读福沃德博士的《情感勒索》一书。
这里是心理学平台。
这里有心理学专业知识,有亲子教育技巧
有资深精神病跟老吕倾吐的离奇故事,
也都逗比的段子
微信公众号及电话:sz15098873098
微信:15098873098
QQ:1471976790147197679014719767901471976790
关于心理医生老吕
一位运用心理学知识,行走在灵魂边界与生活当中,
爱生活,爱狗狗
胡子拉碴的中年大叔
资深男女情感观察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